七
根據蘇軾后來在詩中的記述,他在御史臺的監獄,實際上就是一口百尺深井,面積不大,一伸手,就可觸到它粗糙的墻壁,他只能蜷起身,坐在它的底部,視線只能向上,遙望那方高高在上的天窗。這是一種非人的身體虐待,更是一種精神的折磨。將近一千年后,我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看到了結構相同的監獄。
他終于知道了大宋政壇的深淺。那深度,就是牢獄的深度。黑暗、陡峭、寒冷。
蘇軾就這樣被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交代“問題”,與此相伴的,是殘酷的審問,還有獄卒們的侮辱。
兒子蘇邁,每天都到獄中為蘇軾送飯。據說,由于二人不能見面交流,因此之前約定:平時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決的壞消息,就改為送魚,以便有個心理準備。
蘇邁很快花光了盤纏,他決定暫時離開汴京,去朋友那里借錢,就托一個朋友代為送飯,情急之下,他忘了向朋友交代這個約定的秘密。而不知情的朋友,恰好給蘇軾送去了一條熏魚。乍見食盒里的熏魚,蘇軾臉色驟然一變。
他給自己最牽掛的弟弟寫了兩首詩,偷偷交給一個名叫梁成的好心獄卒,讓他轉交給蘇轍。
梁成說:“學士必不致如此。”
蘇軾說:“假使我萬一獲免,則無所恨,如其不免,而此詩不能送到,則死不瞑目矣。”
梁成只好接了下來。
其中一首寫:
圣主如天萬物春,
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
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
他時夜雨獨傷神。
與君今世為兄弟,
又結來生未了因。[17]
然后,他又坐到黑暗里,一動不動。
長夜里,他破繭為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