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到他鄉遇知己
- 明末總兵官
- 漢鷹
- 4354字
- 2020-09-13 10:08:31
時近晌午,天氣又炎熱,許多過路的商旅便來到茶館內喝茶歇息。茶館不大,也就十來張桌子。里邊除了賣些常見的茶水點心,還有瓜子花生等一些炒貨。
楊林三人見其他桌子都客滿了,只得坐在僅剩下的那張靠墻的桌子邊。叫了一壺茶水后,三人便拿出面餅吃了起來。與楊林三人鄰座的是一位年紀二十歲左右的青年,身邊還坐著兩名隨從。看衣著打扮,應該是大戶人家的子弟。
那青年此時正聚精會神的看著一本書,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容顏歡展。專注的竟全然不覺面前的茶杯已經換過兩次熱水。
“好好好,此書甚好!”青年突得連說幾個好字,合上書向身邊的一名隨從道:“楊將軍真是我大明忠良,在遼東榮馬倥傯之余竟然收集這么多建虜情報,讓我大明人人識得其狼子野心,野蠻陋習。真是相見恨晚,本公子與此書真是相見恨晚啊。”
那隨從見青年不勝感慨,忙道:“是啊。楊將軍這本書真是讓人叫絕警醒,把建虜那邊的情形寫得一清二楚。若不是他,世人還得認為建虜不過是疥癬之患,不足為慮。可惜,楊將軍與兩位少將軍都為國捐軀了。真是老天不開眼啊。”
“還好,此書終于讓本公子遇到了。以前雖有耳聞,但終未遇到。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好書!這本書乃警醒世人的大作,要多加刊印,一定要多加刊印才好。”這青年說罷又將書打開,對方才答話的隨從道:“二管家,回去以后,加緊聯系此書刊印的事宜。銀兩費用都由本公子出。”
“是,公子!”隨從站起身來微微躬身道。
楊林聽見青年這些話不免向他手中的書看去。只見封面上四個字——《建虜秘史》。心中不免一動,暗道四川什么都好,就是交通不便。《建虜秘史》去年就刊印天下了,現今才出現在成都。可見傳播速度之慢。
此時青年又捧起書,口中不免照著書上所寫讀出聲來:“……前朝蒙元泰定元年冬,西洋歷一三二一年圣誕節,建虜起步騎八萬圍攻羅剎國京師莫斯科。屢攻不下之際,掘城外羅剎國人祖墳泄憤。并縱騎四掠,得方圓百里人口數萬,脅迫其中青壯為軍,攻城時列為頭陣。又將所掠婦女盡數充為營妓,日夜淫渲。事后將上萬婦女剖腹割陰,軍士間以此為賽,曰之為百人斬。又將剩余老弱盡皆屠宰,充為越冬之糧……。無恥之極,實為禽獸之舉!”青年讀到此處不禁合書大罵。
“……西洋歷一三二八年夏,通古斯之地大旱,草木皆黃。建虜起兵十余萬,再犯羅剎國京師莫斯科。建虜圍攻達半年之久,羅剎不敵,乞降。城陷后,建虜盡屠其軍民三十萬泄憤,連襁褓中的嬰兒都不放過。城中大火綿延十余日,死者無數,尸臭之氣百里可聞……”楊林接著青年未讀完的內容道。
“咦?”青年聞聽楊林把書中下半段內容一字不差的背誦出來,不免微微一愣,上下打量了一番道:“你怎知書中內容?并背誦如流?”
這時青年旁邊的那位二管家起身呵斥楊林道:“大膽!我家公子讀書,你怎可隨意打斷!”
“二管家,不得無禮。”青年輕喝一聲道。
楊林站起身來一抱拳,道:“在下冒昧,失禮之處。還請公子見諒!在下讀過此書不止十遍,對書中一些記載印象深刻。對建虜所做慘絕人寰之事也是憎恨之至,所以方才見公子讀到書中第一卷第十五章——‘建虜兩圍莫斯科’時,不免跟著讀起來。此段記載應為書中第五十五頁。”
“哦?”青年不可置信的把書拿起來,一看果如楊林所言,卷名、章名和頁碼確實不差。不禁又上下打量了一番楊林,見他除了英俊一些外,衣著打扮與普通人無異。不禁開口問道:“聽閣下口音不是本地人,可否賜教尊名諱?”
“公子抬愛。在下山西平陽府人士楊木。”楊林故意隱瞞了真實名字和籍貫,他怕這位青年萬一與范家有關系,那麻煩可大了。“旁邊這兩位是胞弟楊田和表弟于萬書。”
楊雷和于萬學聞言急忙起身向青年拱手施禮。
青年也起身向楊林三人拱了拱手道:“鄙人王澎,就是這成都府人士。今日與三位相遇,幸會幸會!”
隨后王澎讓二管家招呼伙計把兩伙人的桌子合在一起,又上了一些茶水點心,這才向楊林道:“方才閣下說讀過這不下十遍,那么請問閣下如何看待這建虜禍亂遼東之事?”
楊林一笑道:“既然公子厚愛,在下就獻丑說兩句。書中那些揭露建虜罪行和野心的情形我不去講。只說對付建虜的辦法。就四個字——以武為重!”
“哦?何為以武為重?”王澎一聽大為驚奇,不禁向前探了探身子。
“以武為重,就是欲滅其族必先滅其國;預先滅其國必先滅其軍;欲先滅其軍必先強軍;欲先強軍必要賞罰分明;欲賞罰分明必先知軍心,欲知軍心必先改我朝以文治武之制!”
“嗯?欲先滅其族必先滅其國……”王澎反復思考這段話,隨后道:“閣下高論!不過,以文治武之制為我大明國策,乃社稷穩固之根本。若不嚴加掌握,軍將做大,那我朝豈不與唐朝類似,藩鎮林立天下大亂?”
“非也!”楊林搖搖頭道:“現今朝廷之軍制已是防止軍將做大的最好方法。公子無需多慮。”
“也對,朝廷現行軍制乃歷朝所不及,這一點我真是多慮了。”王澎思慮片刻道:“不過這建虜真如書中所言,以區區不到三十萬人之力,就有入主中原的野心?”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現在這幾年年景不好,尤其是西北一帶,唉,我們一路所見,難民無數。若是我朝內有動亂,再加上一些賣國求榮之輩在其中推波助瀾,這建虜還真容易趁虛而入竊奪我華夏神器。”楊林不能把前世的歷史說給王澎聽。一是初次謀面不知其底細;二是亂說可是要被官府冠以罪名入獄的。所以點到即止就行了。
王鵬聽罷眉頭立刻擰成了一股繩,問道:“閣下未必有些危言聳聽了吧。我大明有軍百萬,民億兆,只要萬眾一心,建虜和宵小之徒又能掀起多大波瀾?”
楊林道:“公子所言不假。我大明確實有軍百萬,民億兆。但若是這人心不齊呢?況且我大明雖擁百萬之軍,真正能頂上用場的究竟有幾何?”
王澎倒吸一口涼氣,暗道自己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又道:“依閣下所言,那么我大明究竟該如何應對內外之患?”
楊林一笑,轉移話題道:“公子與我俱為平民百姓,這等軍國大事豈容我等操心。一個不慎,就是禍從口出的下場。尤其在這等魚龍混雜之地,莫談國事、莫談國事啊。”
“啊……”王澎一愣,隨即道:“對對對,我等俱為平民百姓,莫談國事。來,請喝茶。”
王澎與楊林又攀談了一陣,互相介紹自己的情況。楊林告訴他,因父兄早喪,母親年事又高,自己和兩位兄弟為了養家糊口,只得出來以販賣布匹為生。此次來四川是準備購進一批蜀錦回去賣的,不想路遇強盜,財物被劫一空,結果只得在這碼頭上打零工積攢回家的盤纏。
王澎則說,自己祖上世居成都,也是生意人。到自己這一代,家境還算殷實,有千百畝的薄田。平時做些倒糧賣糧的生意,這日子過得也是逍遙自在。
隨后王澎與楊林越談越歡,除了國事,天南海北的無所不及。王澎對楊林年紀輕輕就知之甚多大為贊賞;而楊林對王澎的博學有禮也是大為佩服。兩人都有相見恨晚之感。
王澎與楊林又互相吟詩作對,抒發情懷。楊林還是采取盜用后世名詞絕句的手法來應對,把王澎唬得不斷叫好。尤其是王澎聽楊林吟出那首《吾輩從軍行》的詞后,更是擊掌大贊,言七尺男兒當醉臥沙場馬革裹尸。直至下午申時了,楊林和王澎才意猶未盡的互相起身告辭。
王澎望著楊林笑道:“今日與君相逢相識,實乃鄙人今生之大幸!又聽君先前對國事的一番高論,真是耳目一新。若不嫌棄,你我以后以兄弟相稱如何?”
楊林急忙抱拳行禮道:“公子厚愛,楊木怎能不識抬舉。不過我乃一行商小販,以兄弟相稱,恐怕是要墮了公子的身份。”
“賢弟此言差矣!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王澎雖然每日不愁衣食,家中奴仆丫環眾多,但真正能讓我如此開懷暢談的僅君一人耳。賢弟雖為商販,但學識閱歷不輸于文人大家。可謂滿腹經綸。賢弟就這樣大隱于市,實為遺憾。若賢弟有意,兄可資助你們回家盤纏,而后再資助賢弟考取功名。以報國恩!”
楊林笑道:“兄臺好意小弟心領了。我們兄弟三人還有把子力氣,盤纏總會湊足的。等小弟回到山西把家中料理妥當后,過個三年五載的再談考取功名之事也不遲。”
“好,賢弟的意思我明白了。是要等令堂百年之后再提功名之事。也正應了‘父母在,不遠行’的孝道之言。賢弟不僅身懷大才,更是以孝為先。佩服、佩服!”
“兄臺過獎!小弟也是盡人子之道。今日承蒙兄臺抬愛,又蒙款待名茶美點,小弟不勝感激。改日,小弟定當設宴回報兄臺。”
“哎——,區區茶點何足掛齒?若賢弟今后在成都有什么需要我幫助的地方請盡管直言。我就住在城中十字街花園巷,門前有幾棵垂柳和一對石獅子的就是我家。別的我不敢保證,多年來積攢的人脈還是有一些的。”
“那就多謝王兄了!告辭!”楊林與楊雷、于萬學三人齊齊向王澎施禮。
雙方告辭后,楊林兄弟三人上市集買了些米和菜。然后又為蕓兒和周翠娘買了成都特產的水-蜜-桃,這才向家走去。
剛進門口,扎著兩支小辮的蕓兒就跑了上來,口中親熱的喊著:“爹、五叔、萬學叔,你們回來了!”
“哎,蕓兒乖,讓爹抱抱。”楊林抱起蕓兒在小臉蛋上親了兩下,“看,爹給你買好吃的了。”
聽見楊林三人的聲音,身上系著圍裙的周翠娘從屋子里出來,接過楊林三人手中米和菜道:“水燒好了,你們快來洗洗。”
楊林一邊擦洗一邊與正在灶臺旁忙碌的周翠娘講了今天遇到王澎的事情。
周翠娘聽完想了想道:“我覺得這位王公子不一般。你看,他怎么那么愿意談論軍國大事?若不是你轉移話題,恐怕還要談下去。作為一個生意人來說,賺錢才是最重要的。何必去關心朝政時局?一個不慎,就是大禍臨頭。我看這位王公子不僅僅是富家子弟這么簡單,應該很有來頭。”
“咦?對呀。”楊林一愣,暗道這就是常說的女人的直覺?僅憑一些細節就發覺了不同尋常之處。
本來在封建社會里,男人是不會輕易把自己的事情告訴女人的。但楊林有著前世的記憶,多少還是受到男女平等思想的影響,所以他才把遇到王澎的事情說給周翠娘聽。但讓他感到尷尬的是,自己為何要把這件事講給她聽。難道自己潛意識中真把她當成自己的妻子了?如果是這樣,那么燕兒怎么辦?
楊林這邊正在想著呢,那邊周翠娘已是麻利的把飯菜做好。隨后放上桌椅吃飯。
飯后,楊林來到灶間,把已經洗好的水-蜜-桃挑出一個遞給周翠娘,微笑道:“嘗嘗,成都本地的特產。非常甜!”
周翠娘放下正在洗刷的陶碗,在圍裙上擦了擦手接過來嫣然一笑道:“很貴吧?以后別買這些了。桃子可沒有米面耐餓。”
“好,下不為例怎么樣?我們可是特意為你和蕓兒買的。別光看著,你嘗嘗。”
“這樣,我把它切開。咱們一人一半。”
“不用。這桃子就是給你和蕓兒買的,就你們倆吃。我和老五他們以前在家的時候總吃,都膩了。你快吃吧!”
楊林擺擺手,隨后向里間走去。沒想到一開門,卻見楊雷和于萬學正蹲在門邊。
“四哥,別誤會。我頭上癢,讓學弟幫我看看怎么回事。”楊雷看見楊林臉色不善,急忙辯解道。
于萬學也急忙點頭道:“對對對,五哥說他頭癢,我幫他看看。你和翠娘姐的談話我們倆可一句都沒聽到。”
這時正在床上玩耍的蕓兒卻嚷道:“爹,五叔和萬學叔騙人!他們見你剛出去就蹲在那里了。”
“好啊,老五和萬學,你們倆……,嗯,人呢?”楊林一抬頭,發現楊雷和于萬學趁著他不注意早跑到院子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