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八回 觀音顯像化金蟬

皇宮中的大小侍婢們見玉英摔倒后死了,急忙去金鑾殿向三宮皇后報告說:“公主娘娘跌在地上死了!”皇后十分驚愕,立即報告了太宗。太宗聽了,點頭嘆息說:“朕曾經問十代閻王,他們說朕家里人都很好,只有御妹的陽壽快盡了。果然是這樣。”宮中人都很傷心,來到花陰下,卻見那公主微微有些氣息。唐王說:“不要哭!別嚇到她。”于是上前用手扶起御妹的頭,叫:“御妹醒一醒。”那公主忽然翻身,叫道:“丈夫慢些走,等我一會兒!”太宗說:“御妹,是我們在這里。”公主抬起頭,睜開眼睛看了看說:“你是什么人,敢來扯我?”太宗說:“我是你皇兄,后面是你皇嫂。”公主說:“我哪里有什么皇兄、皇嫂!我娘家姓李,乳名叫李翠蓮,我丈夫姓劉名全,我們都是均州人。我在三個月前,在家門口拔金釵施舍僧人,我丈夫怪我擅自出了內門,不守婦道,罵了我幾句。我生氣自縊而死,扔下一雙兒女,日夜啼哭。如今因為我丈夫被唐王派到陰司送瓜果,閻王憐憫我們,將我們放了回來。我丈夫在前面走,我走得慢,趕不上他,被絆得摔了一跤。你們這些人無禮,我也不認識你們,怎么敢來碰我!”太宗聽了,對眾人說:“想必御妹跌糊涂了,胡說呢。”傳旨讓太醫院送來湯藥,扶玉英到宮中休息。

唐王來到殿中,有當駕官前來啟奏:“萬歲,送瓜果的劉全還魂了,正在朝門外等候。”唐王十分驚訝,急忙傳旨讓劉全進殿,問道:“送瓜果的事辦得怎么樣了?”劉全說:“臣頂著瓜果,到了鬼門關,被帶到森羅殿上,見到十代閻君,將瓜果奉上,轉達了萬歲對他們感謝的話。閻君很高興,稱贊萬歲是說話算話的皇帝’! ”唐王問:“你在陰司都見到什么了?”劉全說:“臣沒有見到什么,只是閻王問臣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臣將舍棄家業和孩子,因為妻子縊死所以愿來送瓜的事說了一遍。閻君就讓鬼使將我妻子的魂魄帶來,與我在森羅殿下相會,又查看死生文簿,說我夫妻都會長壽,便差鬼使送我們回來。臣在前面走,我妻子在后面走,我幸運地還魂了。但是不知道我妻子去哪里了。”唐王驚訝地問道:“閻王曾經說你妻子什么了嗎?”劉全說:“閻王并未說什么,只聽鬼使說:‘李翠蓮到陰間很久了,尸首已經不在。’閻王說:‘唐御妹李玉英今天會猝死,就讓翠蓮借玉英的尸還魂吧。’臣不知道唐御妹在什么地方,我還沒來得及去尋找呢。”

唐王聽了,十分高興,當時就對眾官說:“朕辭別閻君時,曾問宮中的事,他說宮中老幼都很好,只是御妹的陽壽快盡了。剛才御妹玉英在花陰下跌死,朕急忙去扶看,不一會兒就醒了,叫著‘丈夫慢點兒走,等等我!’朕還以為她跌昏了胡說。又仔細問她,她說的話和劉全一樣。”魏征啟奏說:“御妹既然跌倒死去,很快又醒過來說了這些話,確實可能是劉全的妻子借尸還魂。可以請公主出來,看她有什么話說。”唐王說:“朕剛剛命太醫院去送藥,不知怎么樣了。”于是讓妃嬪進宮去請。公主正在里面亂嚷:“我吃什么藥?這里不是我家!我家的房子是清涼瓦屋,不像這個房子這樣,快放我出去!”

她正嚷著,就被四五個女官和兩三個太監扶著來到殿上。唐王說:“你認不認識你的丈夫?”玉英說:“怎么會不認識?我們是從小就在一起的結發夫妻,我還和他生了兒女。”唐王讓人攙她下去。公主下了寶殿,來到白玉階前,見了劉全,一把拉住說:“丈夫,你剛才去了哪里,怎么不等等我!我跌了一跤,被一些不認識的人圍住亂叫!”劉全聽她說的話,確實是自己的妻子,但人并非妻子的模樣,就不敢相認。太宗是有道的君王,就將御妹的妝奩、衣物、首飾全都賞給了劉全,就像陪嫁一樣,又永遠免除他的差徭,讓他帶著御妹回去。他們夫妻二人就謝了恩,歡歡喜喜的回了家鄉。他們回到均州城里,見家業還在,兒女安好,十分高興,后來又做了許多善事。

再說尉遲公,帶著金銀來到河南開封府找到了相良。原來相良與妻子張氏靠販賣烏盆瓦器為生,掙的錢,留了日常所用的,其余都齋僧布施,買金銀紙錠焚燒。所以,他雖然在陽世間是一個好善的窮漢子,在陰間里卻積攢了許多金銀。尉遲公將金銀送到他家,嚇得他們夫妻魂飛魄散。當地的官員也去了,在他的茅屋外停了許多車馬,他們老兩口跪在地下只是磕頭。尉遲公說:“老人家請起。我是奉皇帝的命令送金銀來還給你的。”他嚇得戰戰兢兢的,回答說:“我并沒有什么金銀借給別人,怎么敢收下這些錢呢?”尉遲公說:“我也查過,你是個窮漢,但是你齋僧布施,又買辦金銀紙錠,燒了送到陰司,陰司里有你攢下的錢。我太宗皇帝死去三天,后來還魂,他曾在陰司里借了你一些金銀,如今讓我送來還你。你可以收下,我才好回去稟報。”相良夫妻二人只是朝天禮拜,不敢接受,說:“我如果收了這些金銀,就會死得快。何況萬歲爺爺在陰間借了金銀,也沒有什么憑據,我決不敢接受。”尉遲公說:“陛下說過,借你的東西,有崔判官可以證明,你還是收下吧。”相良卻堅決不肯收。

尉遲公見他怎么也不收,只好將情況寫下來,派人去向太宗奏報。太宗看了他的報告,知道相良不接受金銀,就說:“這真是一位善良的長者!”于是傳旨讓胡敬德用金銀給他修建寺院,起蓋生祠,就相當于還他錢了。敬德就用金銀買來了城里對軍民都沒有妨礙的一塊地,有五十畝大小,興工蓋起了寺院,名為“敕建相國寺”。

完工后,敬德向太宗奏報。太宗很高興,又將眾官員聚集起來,招來許多僧人,修建水陸大會,超度那些孤魂。各處官員都推選有道的高僧前往長安。不到一個月,各地推薦的僧人都到了,唐王傳旨,讓大臣們選舉高僧,興辦佛事。第二天,大臣們聚集眾僧,在山川壇里逐一查選,選中一名有德行的高僧,叫做玄奘法師。這個人從小就出家為僧,自出娘胎就吃齋。他的外公是朝中的一路總管,叫殷開山。他的父親叫陳光蕊,曾經中過狀元,被封為文淵殿大學士。他一心修行,出身又好,德行很高。對于佛家經典,無所不通。大臣們將他帶到太宗面前,啟奏說:“臣等按照圣旨選得了一名高僧陳玄奘。”太宗聽了名字,沉思許久說:“是不是學士陳光蕊的兒子玄奘?”玄奘叩頭說:“臣正是。”太宗高興地說:“選得果然不錯,是真正的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玄奘謝了恩。太宗又賜他一件五彩織金袈裟、一頂毗盧帽,讓他選擇吉日良時,開講經法。

玄奘拜謝了,領旨而出,來到化生寺里,又選了大小明僧共一千二百名,分別派到上中下三堂中,做好了所有準備。選定本年九月初三日是黃道良辰,開啟做七七四十九天“水陸大會”。然后上表報告太宗,太宗和文武官員、國戚皇親,到時都將赴會,拈香聽講。

貞觀十三年是己巳年,九月甲戌初三日,陳玄奘法師,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長安城化生寺講經說法。皇帝早朝后,率領文武眾官員,乘坐鳳輦龍車,出了金鑾寶殿,前往寺里拈香。

唐王來到寺前,下了車輦,帶領眾官都拈了香,拜了佛祖金身,也參拜了羅漢,又看見陳玄奘法師帶領眾僧來拜見唐王。太宗很高興,對眾位僧人說:“你們不要怠慢佛事,朕一定會重賞。”一千二百位僧人一起稱謝。唐王回宮,等到第七天正會時再來拈香。當時天也快黑了,各官員也都回去了。

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自從領了如來佛旨,在長安城尋找取經的善人,許多天也沒有找到真正有德行的人。忽然聽說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舉行大會,又見到了法師壇主,是江流兒和尚,是自己從前引送投胎的長老,菩薩很高興,就將佛祖賜的寶貝捧著走到長街上,和木叉一起賣。都有什么寶貝?有一件錦襕異寶袈裟、一根九環錫杖,另外還有“金緊禁”三個箍兒,被秘密地藏起來,等以后再用,出賣的是袈裟、錫杖。長安城里有些沒有被選中的和尚,也有幾個錢,他們見菩薩變成的和尚穿著破衣服,赤腳光頭,捧著袈裟,那袈裟艷艷生光,就上前問道:“那個和尚,你的袈裟要賣多少錢?”菩薩說:“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那和尚笑著說:“這兩個和尚瘋了!要不就是傻了!這兩件東西就要賣七千兩銀子?就算是穿上能長生不老,能成佛,也不值這么多!拿走吧!賣不出去!”那菩薩不和他爭吵,與木叉繼續往前走。走了一會兒,到了東華門前,正遇到宰相蕭瑀散朝回來,護衛在前面喝令行人讓路。菩薩并不躲避,在街上拿著袈裟,迎著宰相。宰相停住馬觀看,見袈裟艷艷生光,讓手下人問賣袈裟的要多少錢。菩薩說:“袈裟要五千兩,錫杖要二千兩。”蕭瑀道:“你這袈裟和錫杖有什么好處,值這么多錢?”菩薩說:“袈裟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有要錢的情況,也有不要錢的情況。”蕭瑀道:“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菩薩說:“穿了我的袈裟,不會沉淪,不落入地獄,不遭惡毒的災難,不會遇到虎狼的洞穴,這是好處;貪淫樂禍的和尚,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人,很難見到我的袈裟,這便是不好的地方。”蕭瑀又問:“什么情況要錢,什么情況不要錢?”菩薩說:“不遵守佛法,不敬重三寶,強行要買袈裟、錫杖的,一定要賣他七千兩,這就是要錢的情況;敬重三寶,皈依我佛,能承受得起的,我就將袈裟、錫杖送他,這就是不要錢的情況。”蕭瑀聽了,知他面前的這位和尚是個好人,就下了馬,對菩薩說:“大法長老,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樂施,滿朝的官員也都一樣。如今起建了水陸大會,這袈裟正好給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我和你一起入朝見駕去吧。”

菩薩答應了,與蕭瑀一起來到東華門里。太宗宣他們上殿,見蕭瑀帶來了兩個和尚,站在階下,唐王問:“蕭瑀來有什么事要上奏?”蕭瑀啟奏說:“臣在東華門前偶遇這兩位僧人,是賣袈裟和錫杖的。臣想到法師玄奘可以用得上,所以帶領僧人來見駕。”太宗大喜,就問那袈裟要多少錢。菩薩和木叉站在階下,也不行禮,回答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太宗說:“那袈裟和錫杖有什么好處,就值這么多錢?”菩薩又介紹了一遍。太宗聽了很高興,就讓展開袈裟,仔細觀看,見果然是件寶物,就說:“大法長老,實不相瞞,朕如今請僧人在化生寺講經說法。僧人中有一個很有德行的,法名玄奘。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給他使用。”菩薩聽了,與木叉合掌皈依,道聲佛號,對太宗說:“既然是有德行的高僧,貧僧情愿送他,決不要錢。”說完,轉身便走。唐王忙問:“你原來說袈裟要五千兩,錫杖要二千兩,見朕要買,又不要錢,難道因為朕是皇帝,不敢要錢?朕照你的原價給錢,你不要推辭。”菩薩說:“貧僧有話在先,如果敬重三寶,皈依我佛的高僧,就不要錢,送給他。如今見陛下敬重我佛門,高僧也有德有行,宣揚大法,理當奉送,不會要錢的。”唐王見他這樣真誠,十分高興,又讓光祿寺準備素宴酬謝。菩薩也堅決辭謝,依舊回到土地廟中隱避。

太宗在午朝時派魏征將玄奘宣入朝中。玄奘法師前來見駕,太宗對他說:“今早蕭瑀遇到二位僧人,愿送錦襕異寶袈裟一件,九環錫杖一條。現特召法師來領去使用。”玄奘叩頭謝恩。太宗說:“法師可穿上給朕看看。”長老于是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站在階前。君臣看了都喝采,太宗十分滿意,就讓法師穿著袈裟,拿著寶杖,又賜給他兩隊儀從,讓眾官送出朝門。

很快,到了第七天正會,玄奘請唐王去拈香。太宗率領文武眾官和后妃國戚前往寺里。菩薩對木叉說:“今天是水陸正會,我和你在人叢觀看,一來看他那會怎么樣,二來看金蟬子是否有福穿我的寶貝,三來也聽聽他講的是什么經。”二人就來到寺里,見那法師在臺上,先念了一會兒《受生度亡經》,又談了一會兒《安邦天寶篆》,再講一會兒《勸修功卷》。菩薩走到近前,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會不會談‘大乘’呢?”玄奘聽了,心中大喜,翻身從臺上跳下來,對菩薩說:“老師父,我們這之前的眾僧人,講的都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是什么樣的。”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不能度亡者超升。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

正講著,有官員向唐王稟報說:“法師正在講法,被兩個和尚扯下來亂說胡話。”唐王派人將那兩個和尚帶來。不一會兒,許多人將兩個和尚推進后法堂,來見太宗。那僧人并不下拜,仰面說:“陛下找我要問什么?”唐王認識他,說:“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吧?”菩薩說:“正是。”太宗說:“你既然來這里聽講,就吃些齋,為什么要和我的法師亂講,擾亂經堂,耽誤我舉行的佛事?”菩薩說:“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不能度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者升天。”太宗很高興,認真地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什么地方?”菩薩說:“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那里。”太宗問:“你能記得么?”菩薩說:“我記得。”太宗大喜,說:“請上臺講一講。”

菩薩帶著木叉,飛上高臺,踏在祥云上,現出救苦原身,托著凈瓶楊柳。木叉惠岸站在左邊,拿著棍,抖擻精神。唐王大喜,朝天禮拜,眾大臣跪地焚香,滿寺的僧尼道俗,普通百姓,無一人不下拜說:“好菩薩!好菩薩!”

太宗立刻傳旨:讓畫師描下菩薩真像。旨意下達后,選出個會畫的吳道子,他就是后來將在凌煙閣畫功臣像的人。吳道子展開妙筆,畫下菩薩的真像。菩薩的祥云漸漸遠去,半空中落下一張簡帖,上有面寫著:“西方有真經,離這里十萬八千里。”

不知如何能取得真經,且聽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陵市| 莒南县| 基隆市| 都匀市| 石河子市| 肇州县| 新泰市| 芦溪县| 武义县| 新干县| 江源县| 时尚| 长阳| 小金县| 澄江县| 德州市| 黔东| 吉隆县| 蓬莱市| 永济市| 洛川县| 尤溪县| 台北县| 日照市| 镇远县| 马龙县| 阿鲁科尔沁旗| 普宁市| 海宁市| 卢龙县| 临清市| 炎陵县| 盐山县| 宁安市| 无为县| 哈密市| 桦甸市| 兴安县| 盱眙县| 宜宾县| 会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