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傅士逵“四書學”著作的影響

傅士逵“四書學”著作,并沒有能夠刊刻,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不會產生影響。按說,傅士逵如此傾盡心血的著作,應當想盡辦法刊刻流傳,以便名垂青史。為何卻沒有刊刻流傳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資金。傅士逵作為一個靠舌耕糊口的鄉儒,沒有能力刊刻如此多的卷帙。雖然祖上曾經輝煌,但那畢竟是一百年前的事情,靈壽傅氏家族整體的衰敗,使得傅士逵沒有能力將其心血之作刊刻付梓。故而盡管傅士逵在當地贏得了不錯的聲譽,但其著述活動卻不為更多的外人所知,這使得他的名聲難以播于窮鄉僻壤之外。

當然,傅士逵在“四書學”方面的造詣,在當時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如南皮人張太復(1747—?)在《秋坪新語》中說:“靈壽傅鴻漸為一邑名宿,設館于城北之樂羊溝(10)。靜海異士毛士流寓至靈,見鴻漸而深相契,常與之往來互質焉。”傅宗善對這段話加注語曰:“吾邑鄉先輩嘗言,鴻漸公與一瓢子談及《論語》,公日兩論圣賢精神,瓢子曰:‘吾有得焉。’退居魯柏山(11)之芙蓉樓,作《請看鴛鴦》,以相印證。”(12)

據考,張太復,字靜旃,號春巖,別號秋坪,今河北南皮縣人。《大清畿輔先哲傳》卷二十五有其本傳。傳中稱:

(張太復)博學能文,尤長于詩。乾隆丙申,上東巡,獻賦津門,詔在翰林院四庫書謄錄。四十二年,選拔貢生,授浙江太平知縣……改遷安縣教諭。性好游,嘗南浮江淮,西登太行,東走歷下,再至錢塘、吳門。懷偉抱,負奇氣,激昂振奮,一泄之于詩。大江南北詩人,如陽湖洪亮吉、遂寧張問陶皆慕與交。年七十余,馳騎射鵠如少年。書舍一區,琴書幾榻,瀟灑夷曠。舍外茂樹連云,皆數百年物,所謂“因樹山房”者也。其詩跌宕淋漓,神味淵永,獨來獨往,有不可一世之概。間作小畫,秀逸超眾。書法出入晉唐,論者有鄭虔三絕之目。自作生傳,營壙,題曰“詩人張太復之墓”。

毛士(1728—1799),字譽斯,一字若人,號夢蝶,別號一瓢子,直隸靜海縣人。清代著名經學家。毛士自幼聰慧過人,十三歲應童子試,登榜首。后游學于正定、靈壽、無極、深澤、晉州等地。矢志研究《春秋》,食宿艱苦,每日手持一瓢,沿街乞討,夜宿荒野破廟。后學問大成,著書多卷。其才學受到當時權貴的器重,九門提督和珅薦其為官,毛士并未接受。平生以游覽天下為趣,歷遼東,浮江漢,游陜閩,越巴蜀,下豫魯,歷覽勝水名山,嘉慶四年(1799)卒于晉州。毛士著述很多,有《一瓢子詩草》《四書語錄》《五經注疏》《三傳駁語》《夢蝶集》《說陶》等,可謂是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傅士逵能得到張太復、毛士的肯定,說明其學術造詣非同一般。


(1) 五人為進士,分別是:傅鳴會中嘉靖庚戌科進士;傅永淳中天啟壬戌科進士;傅維鱗中順治丙戌科進士;傅維楷中順治乙丑科武進士;傅中雍正甲辰科進士。

(2) 在傅士逵的傳記里,稱此女“適柏鄉監生魏翌”。這段引文見于《傅氏家乘》,該《家乘》具體情況后文第六頁有介紹。

(3) 管城:毛筆的別稱。

(4) 巴鼻:來由、根據的意思。

(5) 該文載抄本《傅氏家乘》“文錄補鈔”。

(6) 1976年,臺灣成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方志叢書”,即包括這部縣志,署名“衛秦龍修,傅維橒纂”。

(7) 《古注》:指《十三經古注》。此書由東漢鄭玄等人編注。

(8) 楊氏:指楊時(1053—1135),字中立,號龜山,祖籍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人。北宋哲學家。先后學于程顥、程頤,同游酢、呂大臨、謝良佐并稱“程門四大弟子”。以龍圖閣直學士專事著述講學。晚年隱居龜山,學者稱“龜山先生”。著有《二程粹言》等。

(9) [明]湯顯祖著,吳書蔭校點:《牡丹亭》,62頁,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10) 樂羊溝:村名兼地名。相傳戰國時,魏將樂羊伐中山,滅之。魏文侯封樂羊于此居住,此地后名樂羊溝。

(11) 魯柏山:靈壽境內的山,位于靈壽縣西北部一帶。

(12) 見抄本傅宗善《先世遺稿總目·鴻漸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东区| 防城港市| 奈曼旗| 清河县| 壤塘县| 吉木萨尔县| 莱阳市| 平度市| 万荣县| 增城市| 尼玛县| 分宜县| 固始县| 五河县| 当涂县| 鲜城| 钟山县| 咸丰县| 湘西| 闽侯县| 台南市| 安乡县| 新绛县| 开封县| 静宁县| 娄烦县| 陆河县| 云南省| 福安市| 六安市| 孝感市| 禄丰县| 河北区| 株洲县| 济南市| 栖霞市| 竹溪县| 天峻县| 镶黄旗| 威海市| 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