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任務一 統計認知

要做好統計工作,首先要認識什么是統計、統計具有哪些特點、統計的工作過程包括哪些階段等基本問題。

一、統計的含義

統計是一種社會調查活動,不論是宏觀社會的整體調查研究,還是微觀事物的觀察分析,都需要統計。例如,開學時,輔導員要統計到校的學生人數;在籃球比賽中,教練員要統計每個隊員的投籃命中率、犯規的次數;農戶在農作物收獲后統計其產量等。

統計一詞來源已久,它的含義也屢有變化。在我國古代,統計一詞,僅僅具有數字總計的意思;現代含義的統計,大約是在20世紀初傳到中國來的。目前,統計一詞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含義,即統計工作、統計資料和統計學。

統計工作是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運用科學的統計方法對客觀事物的數據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活動的統稱。統計工作是統計的基礎,也是統計一詞最基本的含義。

統計資料即統計工作所取得的、反映客觀事物實際情況和變化過程的各項數字資料及有關文字資料。統計資料是統計工作的成果,一般反映在統計表、統計圖、統計手冊、統計年鑒、統計資料匯編和統計分析報告中。其內容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規模、水平、速度、結構、比例關系、變動規律等數字或文字資料。

統計學是闡述統計理論和方法的系統性科學,是統計工作實踐的理論概括和科學系統的總結,主要論述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統計資料的理論和方法。其目的是探索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以達到對客觀現象的科學認識。

統計工作、統計資料、統計學三者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是一個事物的三個方面。一方面,統計工作和統計資料是過程和成果的關系,沒有統計工作,就無法得到有用的統計資料,統計工作過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統計資料的質量。另一方面,統計學與統計工作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理論來源于實踐,統計學可以說是統計工作實踐經驗的系統化、條理化,同時統計學反過來指導實踐,為統計工作提供理論和方法的指導。

本書側重于介紹社會經濟統計學基礎知識。

二、統計的特點

1.數量性

統計是從數量方面入手認識現象的工具,因而數量性是它的基本特點。其數量方面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事物數量的多少(規模、水平);二是事物內部及各種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如結構、速度、比例、密度等);三是事物質與量互變的數量界限(即決定事物性質的數量界限)。社會經濟統計就是通過對事物量的研究來描述和分析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表現、數量關系和數量變化,以揭示事物本質,反映事物發展的規律,推斷事物發展的前景。這是區別于其他社會經濟科學的根本特點。

2.總體性

所謂總體性,是指統計是從整體上反映和分析事物的數量特征,而不是著眼于個別事物,因為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只有從整體上觀察,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個別事物由于受偶然因素的影響,因此其數量特征并不能代表一般。例如,就單獨的一個家庭來觀察,每個家庭的新生嬰兒的性別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有的家庭的幾個孩子可能都是男性,有的家庭的幾個孩子可能都是女性。所以男女性別比例對單個家庭來說似乎沒有什么規律可循,但如果對大量的家庭新生嬰兒進行觀察,就會發現,新生嬰兒中的男孩略多于女孩,大致為每出生100個女孩,相應就有107個男孩出生。這個男女性別比例107:100就是新生嬰兒性別比例的數量規律。古今中外,這一比例都大致相同,這是由人類自然發展的內在規律決定的。

3.具體性

統計研究對象的數量是具體的量,不是抽象的量,這是統計和數學的重要區別。具體性是指社會經濟統計所研究的量是社會經濟現象在具體的時間、地點、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客觀的數量。例如,2018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比上年增長6.6%,顯然這不是抽象的量,而是對具體的時間、范圍內具體對象的具體特征的統計結果。

三、統計工作過程

社會經濟統計的工作過程,是對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進行調查研究、綜合分析,以認識現象總體的本質和規律的過程。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統計工作過程分為四個階段,依次為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

1.統計設計

統計設計是根據統計研究對象的性質和目的,對整個統計工作做出全面計劃安排的工作階段。統計設計是統計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因為這一階段是對社會經濟現象進行初始定性認識,為定量認識做準備的。只有事先進行設計,才能統一認識、統一步驟,使整個統計工作有秩序地、協調地進行,以保證統計工作的質量。

2.統計調查

統計調查即統計資料的搜集。它主要是根據統計設計的要求,向調查總體的各個單位搜集原始資料的工作階段。統計調查是整個統計工作的基礎階段。因為這一階段是統計認識活動由初始定性認識過渡到定量認識的階段,故這個階段所搜集的資料是否客觀、周密,直接關系到統計整理的好壞,關系到統計分析結論的正確與否,決定統計工作的質量。

3.統計整理

統計整理是指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對調查階段搜集的統計資料進行科學的加工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從而說明社會經濟現象的總體特征的工作階段。統計整理是統計工作的中間環節,因為這一階段是使我們對社會經濟現象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過渡階段,所以它在整個統計工作過程中處于承前啟后的地位。

4.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是指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對經過加工整理的統計資料進行分析研究,以揭示現象發展過程的特征和規律性的工作階段。統計分析是統計工作的最終環節,因為這一階段是對現象得出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深刻認識的階段,也是統計發揮信息、咨詢和監督職能的關鍵階段。

四、統計的職能

1.信息職能

信息職能是指統計運用其特有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并向社會提供社會經濟、科技等方面數據資料的職能。信息職能是統計的基本職能。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是資源,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擁有主動權。統計的信息職能使之成為國家經濟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之一。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統計信息已成為人們認識社會和國家,進行宏觀決策和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據。

★相關鏈接

文兼武:工業經濟總體平穩 結構效益持續優化

2018年,工業生產運行總體平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工業結構持續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不斷顯現,企業盈利能力有所增強,小微企業經營環境正在改善。

一、工業生產總體平穩

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

(一)多數行業保持增長態勢。2018年,41個大類行業中多數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態勢。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比2017年增長13.1%;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增長11.6%;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0.9%。

(二)六成工業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在統計的596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有364種產品同比增長,增長率為61.1%。其中,稀有稀土金屬礦、挖掘機、單晶硅、微波終端機、鐵路客車等產品的產量增速為40% ~183%;服務器、試驗機等產品也增長較快。

(三)工業產品出口增長平穩。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比2017年增長8.5%。在10大工業品出口行業中,工業品出口9增1降。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比2017年增長15.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9.8%;汽車制造業增長8.5%。

二、工業新動能成長較快

(一)高技術制造業增長較快。2018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7%,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5.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9%,比2017年提高1.2%。其中,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4.7%,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8.5%;醫藥制造業增長9.8%,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3.6%;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增長8.9%,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7%。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加快。2018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8.9%,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7%。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9.6%,二季度增長7.8%,三季度增長9.0%,四季度增長9.2%,連續兩個季度增長加快。

(三)部分新興工業產品產量快速增長。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比2017年增長40.1%;生物基化學纖維增長23.5%;智能電視增長18.7%;鋰離子電池增長12.9%;集成電路增長9.7%。

……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發布時間:2019-01-22 23:05)

可見,統計工作可以提供及時豐富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作為有關管理部門和個人決策的依據。

2.咨詢職能

咨詢職能是指統計部門利用已掌握的豐富的統計信息資源,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深入開展綜合分析和專題研究,為科學決策和管理提供各種可供選擇的建議和對策方案。

3.監督職能

監督職能是指根據統計調查和統計分析,及時、準確地從總體上反映經濟、社會和科技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運行狀態,并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的定量檢查、監督和預警,以發現運行過程中的反?,F象及其原因,并在發出預警的同時,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以促進經濟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持續、穩定、協調地向前發展。

統計的信息、咨詢、監督職能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信息職能是統計咨詢職能和監督職能有效發揮的基礎;統計的咨詢職能是統計信息職能的延續和深化;統計的監督職能是在信息職能和咨詢職能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展,并促進統計信息和咨詢職能的優化。

五、統計的作用

1.統計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有力武器

統計的基本職能是搜集、整理、分析并提供統計信息。統計履行其基本職能的過程也就是認識客觀現象的過程。統計有一整套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正確認識社會經濟現象和自然現象。

2.統計是各級領導進行決策和實施管理的重要依據

統計數據資料是黨和國家確定戰略目標、制定長遠發展規劃和社會經濟計劃的基礎,是各級領導科學決策和管理、指導工作的重要依據。例如,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國家統計機構總共組織了6次全國性的人口普查、4次全國性的經濟普查等工作,并且每年都要進行國民經濟統計,其所獲得的數據,為國家短期計劃的制計和中長期規劃,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依據。

3.統計是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的重要工具

現階段,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企業要在生存的基礎上求發展,就必須對復雜的市場環境有準確的把握和認識,這就需要通過統計來獲得準確的市場信息,并在能夠正確分析和預測企業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的基礎上,做出相應的市場決策。此外,統計也是進行企業內部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通過統計,管理者可以掌握企業生產、銷售、財務、人事等方面的信息,為制計科學的經營計劃和進行管理控制奠定基礎。

4.統計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任何一門理論研究都離不開數據論證。運用統計方法通過對大量個體的觀測研究,探索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可以達到對客觀現象的科學認識。如孟德爾通過反復的豌豆雜交試驗及統計分析,提出了遺傳單位是遺傳因子(現代遺傳學稱為基因)的論點,并揭示出遺傳學的兩個基本規律——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

六、統計的研究方法

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客觀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征和數量關系,以及通過這些數量方面反映出來的客觀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統計學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觀察法、統計分組法、綜合指標分析法、歸納推斷法和統計模型法等。

1.大量觀察法

大量觀察法就是對總體中全部或足夠多的總體單位進行調查研究并綜合分析的方法。統計的研究對象是客觀現象總體的數量方面,這就要求調查大量的個體,才能發現總體的數量規律。在對有眾多個體的總體進行研究的過程當中,調查研究的個體越多,就越能消除總體各單位受偶然因素或特殊因素的影響,從而也就越接近客觀實際。

2.統計分組法

統計分組法是指根據統計研究的任務和現象本身的性質特點,按照某種標志將總體區分為若干組成部分的一種統計方法。例如,將人口按照年齡分組,職工按照文化程度分組,學生按籍貫分組,企業按規模分組,就可以認識總體現象的內部構成,反映總體內部差異。另外,通過分組還可以研究總體中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如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商業企業的銷售額與流通費用率之間的關系等。統計分組法在統計研究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3.綜合指標分析法

所謂綜合指標,是指綜合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數量特征和數量關系的指標。常用的綜合指標有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等。綜合指標分析法是指運用各種統計綜合指標對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進行綜合、概括的分析方法。它是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對大量的原始數據經過匯總整理,計算出各種綜合指標,可以反映出現象在具體時間、地點、條件下的總體規模、相對水平、平均水平和差異程度,概括地描述總體的綜合數量特征及其變動趨勢。

4.歸納推斷法

歸納推斷法是指對所獲得的大量觀察資料,通過觀察各單位的特征,歸納推斷總體特征的方法。一般以一定的置信度要求,采用歸納推斷法,根據樣本數據來推斷總體數量特征。這是從個別到一般,由具體事實到抽象概括的推理方法。歸納推斷法可以用于總體數量特征的估計,也可以用于對總體的某些假設進行檢驗,在統計研究中有廣泛的用途,是現代統計學的基本方法之一。

5.統計模型法

統計模型法是根據一定的經濟理論和假定條件,用數學方法來模擬客觀經濟現象相互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社會經濟現象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數量關系進行比較完整和近似的描述,以便于利用數學模型對社會經濟現象的變化進行數量上的模擬和預測,如長期趨勢分析、現象相關分析、統計預測等。統計模型法既提高了統計分析的認識能力,也擴展了統計分析的應用范圍,使統計分析方法更豐富,對社會經濟現象的分析研究程度也更深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卫辉市| 和龙市| 四川省| 剑川县| 望谟县| 辉县市| 营山县| 库伦旗| 清涧县| 肥城市| 青海省| 长垣县| 合阳县| 双江| 绵竹市| 岳普湖县| 宜都市| 伊宁市| 锦州市| 南乐县| 平武县| 绍兴县| 潼南县| 石河子市| 定结县| 新宾| 昌江| 财经| 手游| 四川省| 宜昌市| 塔河县| 宣化县| 虹口区| 西藏| 东兰县| 巴彦淖尔市| 于都县| 松原市|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