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組織與新時代全球治理
- 周鑫宇
- 947字
- 2021-03-10 14:25:12
2.聯合國與國際非政府組織的關系
如果說聯合國把全球治理視作自己的王國,那么非政府組織則是開發和捍衛這片領域的天然盟友。首先,聯合國需要非政府組織在各個專業領域的智力支持。盡管聯合國及其下屬國際組織機構已經相當龐大,但是相比起全球治理的復雜性來,聯合國的力量還遠遠不夠。因此,從聯合國成立開始,國際非政府組織就在影響聯合國的機構、功能和政策方向。甚至“許多政府間國際組織是國際NGO活動的結果”。通過咨商制度、新聞聯絡制度、會議制度等,國際非政府組織持續地影響聯合國在全球治理問題上的決策
。反過來,國際非政府組織也將影響聯合國的政策作為自己的重要目標。
其次,聯合國和國際非政府組織的這種同盟關系,甚至超越了“互惠”的層面,體現在共同價值觀層面:比如一定程度上相信“沒有政府的治理”的市民社會理論,也包括超越國界的國際共同體意識。在這些觀念上,聯合國和非政府組織更加心意相通,和國家政府普遍持有的民族主義和國家利益優先的價值觀則有著顯著的區別。
最后,聯合國與非政府組織還需要在治理實踐中相互借力。聯合國不是世界政府,缺乏強制力是聯合國的阿喀琉斯之踵。盡管聯合國在全球治理領域具有相當程度的理論權威,但在幾乎絕大多數治理事務中,國家政府掌管著實際權力。國家還時常把國際組織作為權力競爭的舞臺。當大國無法達成一致的時候,聯合國就無法做出決定;當相關國家政府不認同的時候,聯合國的決定常常形同虛設。另外,除了考慮有些國家政府力量過強的問題,還要考慮有些國家政府力量過弱的問題。很多標志性的全球治理問題,如貧困、疾病、人權等常常是源于國家治理的失敗和“政府失靈”。
為了撬動和反制國家的權力,在聯合國開始越來越多地借用非政府組織的力量。“社會運動組織力圖影響國家行為,而政府間國際組織為它們創造機會幫助它們贏得優勢。”20世紀90年代以后,聯合國擴大了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會議的權力,并強調非政府組織對會議后續執行的重要性
。在全球治理議題上,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宣傳和游說活動,對國家政府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甚至在氣候、反地雷等運動中以小博大,設置了大國的外交議程
。一時之間,非政府組織在聯合國提供的舞臺上風光無兩,以至于有研究者宣稱“國際非政府組織在許多社會領域主導全球治理結構,而國家和政府間國際組織只是外圍參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