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單兵反坦克火箭彈

火箭彈通常是指靠火箭發動機產生的推力為動力,以完成一定作戰任務為目的的無制導裝置的彈藥,主要用于殺傷、壓制敵方有生力量,破壞工事及武器裝備等。火箭發射裝置只賦予火箭彈一定的射向、射角和提供點火機構,并不為火箭彈提供任何動力。

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發射的反坦克火箭彈主要用于近距離打擊裝甲車輛,通常由戰斗部、火箭發動機和穩定裝置構成,彈徑一般為60~120mm,初速為150~400m/s,有效射程為150~800 m。和導彈類似,由于飛行速度低,因此該彈種通常使用聚能裝藥破甲戰斗部,威力可達900mm RHA。為了對付爆炸式反應裝甲(Explosive Reactive Armor, ERA),先進的單兵反坦克火箭彈往往也采用串聯裝藥戰斗部(圖1-5)。

圖1-5 單級/串聯火箭彈結構示意圖

(a)單級裝藥戰斗部;(b)串聯裝藥戰斗部

單兵反坦克火箭彈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一代火箭筒誕生于這一時期,代表型號是1942年美國研制的“巴祖卡”(Bazooka)和1943年德軍裝備的“鐵拳”(Panzerfaust)無坐力炮型火箭筒,有效射程為100~250m,垂直破甲厚度達120~200mm RHA。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這是反坦克火箭筒蓬勃發展的時期,形成了第二代火箭筒。各國裝備了30多種型號的火箭筒,如美國的M72式、蘇聯的RPG-7等。其中,蘇聯于1962年開始裝備部隊的RPG-7型火箭筒,是世界上第一種無坐力和火箭增程結合型火箭筒。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隊損失的近1000輛坦克中,有25%就是被RPG-7型火箭筒擊毀的。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第三代反坦克火箭筒,如“蝮蛇”(Viper)、RPG-7 B、“阿皮拉斯”(Apilas)、“鐵拳”-3、“丘辟特”(Jupiter)AC300、AT-4、AT-12 T等。其中,美國研制的AT-12 T輕型反坦克火箭筒裝有串聯戰斗部,破甲威力為950mm RHA。表1-1列出了幾種反坦克火箭彈的主要性能參數。

表1-1 火箭彈性能表

為了應對不斷加強的裝甲車輛防護系統,火箭彈的結構和性能不斷提高和改進。圖1-6為俄羅斯巴扎特公司研制的一種新型RPG-30反坦克火箭筒。該火箭筒采用了獨具特色的“并聯戰斗部”方案:將主戰斗部和誘餌彈上下平行布置。該火箭筒重10.3kg,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部是大口徑發射筒,用以發射配裝有串聯戰斗部的PG-30式105mm火箭彈;下部是小口徑發射器,用以發射誘餌彈。據稱,RPG-30主要用以對付裝甲車輛的主動防護系統。它首先發射誘餌彈,引發裝甲車輛主動防護系統進行攔截,然后利用主動防護系統攔截第二次威脅之前所必需的0.2~0.4s反應時間,采用與誘餌彈隨進的PG-30火箭彈摧毀車輛裝甲。在躲避了主動防護系統、穿透爆炸反應裝甲之后,PG-30還具有超過600mm RHA的破甲威力。

圖1-6 RPG-30反坦克火箭筒(俄羅斯)

火箭筒的成本低、質量輕,攜帶方便,是步兵班的主要反坦克裝備之一。火箭筒彈徑一般大于筒的口徑,為65~90mm。采用的聚能裝藥戰斗部可以在200~300 m距離穿透厚度250~300mm的裝甲。新型火箭筒有的彈徑超過100mm,可以在400 m距離內穿透厚度400~600mm的均質裝甲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化州市| 淮阳县| 汉阴县| 三河市| 宁河县| 瑞安市| 丰顺县| 巴青县| 扶沟县| 东辽县| 双辽市| 山阳县| 黄梅县| 安徽省| 拜泉县| 大同市| 伽师县| 通化市| 青神县| 永胜县| 鹿邑县| 静乐县| 游戏| 策勒县| 宣汉县| 原阳县| 藁城市| 郎溪县| 延川县| 永靖县| 崇明县| 深水埗区| 山丹县| 南靖县| 南漳县| 文成县| 揭阳市| 治多县| 开化县|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