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甲防護技術研究
- 曹賀全 孫葆森 徐龍堂 趙寶榮 孫素杰編著
- 11字
- 2021-03-10 11:38:31
第2章 裝甲防護技術體系
2.1 概述
自古至今,戰爭的狀態就是有矛就有盾,二者之間此起彼伏、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從冷兵器時代的刀、槍、弓、弩等“矛”,以及由獸皮、藤條和后來的青銅、鐵為主要材料結構的甲、盾和胄(盔),再到熱兵器時代的裝甲與反裝甲武器,構成了一部內容豐富的矛與盾相互競爭的歷史。
裝甲防護技術是在武器發展過程中和戰場環境不斷改變的條件下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項技術。20世紀以來,現代裝甲防護技術融匯了大量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就,發展成為一門新的工程應用技術。它是武器裝備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領域。此項技術涉及技術專業面寬,內涵豐富,應用范圍廣,因而已經形成一個技術系統。
按照系統工程的觀點,裝甲防護屬于坦克裝甲車輛的分系統之一。坦克裝甲車輛的四大分系統分別為火力、防護、動力、電子信息(圖2-1)。坦克裝甲車輛的這四大性能綜合起來代表著坦克的綜合性能,決定了坦克的作戰能力和戰場生存力。這四大性能孰重孰輕,無一定論,卻是缺一不可。但是我們認為防護性能是基礎,否則就不能稱其為“坦克”。

圖2-1 坦克的四大分系統
隨著現代反裝甲武器的發展以及戰場環境的變化,尤其是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裝甲防護技術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陸軍車輛戰場生存力的需求。于是采取系統防護的方法被認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圖2-2為陸軍車輛綜合防護系統示意圖。

圖2-2 陸軍車輛綜合防護系統示意圖
坦克裝甲車輛綜合防護系統是一個系統的防護,主要包括6個層次:不被遭遇;不被發現;不被捕獲;不被命中;不被擊穿;不被擊毀。
(1)不被遭遇
未來戰斗系統的核心是網絡,通過網絡信息情報系統使每個戰斗系統共享信息,一起行動。在今天的戰場上,能否接收到實時信息對取得勝利至關重要。要做到先敵發現、先敵獲悉。這樣就可能避免被遭遇,做到先敵攻擊,先發制人。
(2)不被發現
通過偽裝和技術屏蔽手段降低車輛明顯的外形和輻射特征,降低熱輻射、雷達輻射、天線電信號輻射等信號特征,減少被發現的概率。
(3)不被捕獲
利用多光譜煙幕、光學干擾、雷達波干擾、激光干擾等,讓敵方抓不到目標。
(4)不被命中
利用主動防護技術,探測并毀傷敵方彈藥;干擾敵方觀瞄系統,削弱精確制導武器導引頭工作效率,使其失效,致使敵方彈藥無法命中。
(5)不被擊穿
利用傳統的裝甲防護技術,被動裝甲,如復合裝甲、模塊化裝甲、反應裝甲,使敵方彈藥無法擊穿。
(6)不被擊毀
加裝裝甲抗剝落內襯、自動滅火抑爆設備,隔艙化設計等,避免中彈后二次效應,使車輛即使被擊穿后,也不被擊毀。
只有利用系統的防護,層層把關,提高坦克的總體防護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坦克的戰場生存力。上述6個環節中第5個環節不被擊穿是最重要的環節。也就是說,傳統的裝甲防護技術仍然是保證坦克裝甲車輛戰場生存力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