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啟蒙運動三書:論法的精神(上、下)作者名: (法)孟德斯鳩本章字數: 632字更新時間: 2021-12-08 15:43:24
著者前言
為了正確理解本書的前四章內容,讀者必須要注意到,我所說的共和政體中的美德指的是對國家的愛,也即平等之愛。這不是一種道德上的美德或一種基督教義上的美德,而是一種政治美德,它是推動共和政體前行的動力,正如榮譽是推動君主政體前行的動力一樣。因此,我一直稱這種對國家的愛和平等之愛為政治美德。我已經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因此需要找到一些新的詞匯或賦予原來詞匯以新的含義來表達出來。對那些沒有理解這層含義的人,可能會認為我所說的非常荒謬,這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無法容忍的,因為每個國家都希望道德的存在。
應該注意到的是,對于美德與政府的關系,存在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某種品質、心靈的改變或美德不是推動政體運作的動力;還有一種就是認為政體中并不存在這些影響因素,其實這兩種說法有很大的不同。試想,如果我這樣說,某一轉輪和某一齒輪并不是驅動鐘表走時的動力,你就能得出鐘表里不存在這些零件的結論嗎?君主政體并不排斥道德上的美德和基督教義上的美德,甚至也不排除政治美德。總而言之,盡管政治美德是共和政體前行的動力,但榮譽也蘊含其中;雖然榮譽推動著君主政體前行,但君主政體也不排斥美德。
最后,本書第三章第五節討論的“善人”,并不是基督教意義上的善人,而是政治意義上的善人,他擁有我已經提到的政治美德。他熱愛本國的法律,并且他以對國家法律的愛為行為準則。為了進一步明晰這種想法,我在這個版本里對此進行了全新的解讀,并且我原來所使用的“美德”一詞,絕大多數都以“政治美德”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