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一部中國紙品收藏史,品類萬殊,各呈異態,蹉跎千載,博綜諸家,何等豐富,何等久遠。該何處著眼?“紙品收藏”四個字所包含的寓意值得深思。“紙品”是物,是收藏的對象,包括紙制收藏品的豐富多彩,來龍去脈,共性特色,珍奇何在。這是本書涉及的內容主題之一。“收藏”是行為,是人的行為,包括人的收藏動機、收藏背景、收藏經歷、收藏目標、收藏知識、收藏方法、收藏理念、收藏活動、收藏成果、收藏影響等,這也是本書涉及的內容主題之一。
毫無疑問,《中國紙品收藏史話》應該包含兩部分主要內容:物與人,既要見物,又要見人,以物系人,以人鑒物。本書當以“堅定文化自信,講述中國故事”為己任,以珍稀的紙品體現文物價值,以杰出的收藏彰顯文化自覺。
璀璨于心,智愛生活。緣是天定,事在人為。
大約在魏晉之際,中國的書籍開始廢竹帛而普遍用紙。直至兩宋,紙寫書的主流地位才被雕版印書取代。中國的雕版印刷,經歷了五代的發展,到了宋代已經非常昌盛,雕印技術也有了飛速的提高。碑帖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碑石拓本不僅是臨習寫字者的一種范本,也是版印書籍出現之前,人們借以傳播文化的一種媒介。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中國美術史的豐碑,華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動的歷史、無聲的樂章,承載著古老東方民族獨特的藝術氣質,用色彩記錄了中華綿延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橫亙萬里的錦繡河山。其中,唐代宰相韓滉所繪《五牛圖》,是中國美術史上現存最早的紙本繪畫真跡。
宣紙,不變形,少蟲蛀,“紙壽千年”。在它泛黃的本色中,我們不僅能穿越時間,和歷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收藏家神交唱和,還能讀到時間的荒蕪。宣紙上的中國,是中國人的心靈家園,有屬于我們的獨特的美。宣紙上的經典作品和人物,代表著我們的傳統文化及審美之道。榮際王朝,名滿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