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如若以手到擒來形同功到自然成的話,那么,我與本書的結緣就起自于平淡之中了。那是2017年第五屆全國紙品收藏博覽會籌備之際,安林先生與我不期而遇,附耳低言,他與毅民二人正在全力搜集紙品藏家的素材,以在適當時機為聯盟貢獻一份研究成果。當時話雖投機但無奈語境紛雜,沒想到,半年過后,《中國紙品收藏史話》一書在李、王二人手下即將付梓了。
這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中國紙品收藏史話》植字20余萬,配圖近400幀,比之當今銜人鼓噪、自我捧場的鴻篇巨制不算什么,但放之于宏觀收藏大局之下就讓人油生敬佩之感。她上追中華文明,始有文繼有筆,為紙品收藏溯源;下述華夏當代,中國紙品收藏大軍已成規模,為文明寶庫增添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此為縱。而橫的一面,她以近現代收藏為重點,其中又以藏界人物之介紹為重中之重,以人帶物,突出人物在當下收藏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進而推動對文物之保護之宣傳,對精神文明建設之推廣之張揚。犖犖大觀,縱橫捭闔,洋洋灑灑的文字,惟妙惟肖的圖片,自然都相配相交靈動起來。
由此又深入一步,想到世人常用教科書一類說法。我以為,當代中國收藏界缺乏一種普及課本,她既囊括當代收藏的新發現,又能將古之以來老前輩的收藏成果集納其中。此事若成,功莫大焉。而紙品收藏應是課本中的重要一節。說重要,道理也簡單,因為紙之特殊,歷朝歷代,廟上堂下,無不是紙載文,文記史,史為鑒,安邦而修家。眼下尚未見到這種既闡述要義,又能夠動員更多人參與的課本問世。《中國紙品收藏史話》是否已成為日后課本的前奏?由此引申而言,此書也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了。
誠如任何事物一樣,大凡說出來的,寫出來的,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呂氏春秋》最后也不能一字不改。《中國紙品收藏史話》之中同樣有可申可訴之處。就我收藏之長項,也看得出好幾處值得深究細研。20世紀70年代末,我在全國政協從事文史資料研究工作,那時與老一輩打交道是常事,徐向前元帥就有一幅四字題詞“秉筆直書”,至今我不能忘懷。而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中宣部“閻王”的陸定一交與我他的題詞時,說了句:給你個“小辣椒”,驚得我不知所云。原來,他寫的是:回憶錄要說真話,不要自我吹噓、文過飾非等等。如此“小辣椒”讓我30年后的今天還能回味于心。由此來說,《中國紙品收藏史話》十年動亂一段就不那么盡興,那么精彩。不知有漢,何論魏晉;不知“文化大革命”,自然前不知建國偉業,后不知改革開放了。這些想來在今后能夠彌補,以日臻完善。
紙能載道,紙能釋道,紙能傳道。這是全國紙品收藏聯盟辦的《中國收藏·紙品》專刊上的一句話,其上還有一句宗旨之言:“曾經,紙承載了人類文明的印跡,而今,我們致力于收藏人類記錄的歷史。”我想,《中國紙品收藏史話》也是這致力于之中的一分子。讓我們為全國紙品收藏事業共同努力,迎接新的春天。
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