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設計
- 劉宏雄
- 1061字
- 2020-11-24 15:47:05
三、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后,不斷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不斷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需要而發(fā)展。我們以一個問題為例來說明這一問題。
馬克思恩格斯基于對當時社會現實的分析,得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將首先在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fā)生的結論。他們認為:無產階級“聯(lián)合的行動,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聯(lián)合行動,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共產主義只有作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時發(fā)生的行動,在經驗上才是可能的。”
這被后人稱之為“多國勝利論”。馬克思恩格斯去世后,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到了壟斷階段。列寧分析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整個世界歷史的發(fā)展變化,提出了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進入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它出現了不同于以前的新變化,新特征,即經濟政治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在這樣的歷史時期,除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以外,民族矛盾的地位逐漸上升。在此基礎上,列寧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在帝國主義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上,社會主義革命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發(fā)生并取得勝利的論斷。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列寧領導蘇聯(lián)布爾什維克黨通過暴力的手段奪取了十月革命的勝利,把社會主義理論變?yōu)楝F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革命勝利后,由于缺乏現成的經驗,列寧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列寧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俄國實際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到了列寧主義階段。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從中國共產黨成立時起,經過艱苦探索,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社會實際相結合,在中國經濟政治文化比較落后的情況下,在中國工人階級不發(fā)達的情況下,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戰(zhàn)略,并系統(tǒng)地回答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東方大國,如何實現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問題,把馬克思主義推向了毛澤東思想階段。同時,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第二個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立。這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在內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它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的本質、根本任務、基本階段、基本特征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從時代和全局高度,圍繞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科學地回答了當代中國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新的形勢下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要方略,特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布局。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百科全書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經典著作編譯與傳播研究:1919—1949(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中國《資本論》年刊(第七卷)
- 變革之為責任:恩格斯的生命哲學——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中心的探究
- 馬克思主義歷史認識論研究
- 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新讀
- 馬克思與斯賓諾莎
-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理論與實踐
- “苦惱的疑問”及其解決:《萊茵報》—《德法年鑒》時期馬克思文獻及思想再研究
- 馬克思思想發(fā)展歷程中的“猶太人問題”(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 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斗爭的有力思想武器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第二輯)
- 新中國所有制和階級關系理論與實踐:馬克思主義的視角
-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博物館知識共享法律保障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