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榆林市中小學后勤管理服務中心
榆林市中小學后勤管理服務中心,位于榆林市東山翠華路3號。是榆林市教育局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單位現有干部職工26人,黨員7人。
1983年榆林地區教育局決定成立榆林地區教育局勤工儉學辦公室,指導榆林地區的學校勤工儉學工作。主要職能是:(1)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國家的有關政策,制定全區中小學勤工儉學和校辦產業發展的政策、規章和實施細則,并組織實施。(2)制訂和實施中小學勤工儉學和校辦產業發展的長遠規劃,組織、指導學校勤工儉學工作,充分發揮規劃、協調、指導、服務和監督的職能作用,引導中小學校開展各種勤工儉學活動。(3)負責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對實踐基地設施、活動項目、活動教材、師資等建設進行引導、協調和評價。(4)負責指導、協調勤工儉學的日常工作,加強勤工儉學的理論研究和宣傳,不斷探索勤工儉學發展的方式方法。
1983年全區61%的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活動,總收入28.85萬元,生均0.84元,居陜西省第10位。1988年95.5%的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活動,總收入211.2萬元,生均5. 72元,居陜西省第5位。同年,榆林市牛家梁中學、橫山縣朱家溝中學、府谷縣職業中學和清澗縣的李宗義出席了全國勤工儉學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會議。1989年10月,陜西省教育廳在綏德縣召開了全省勤工儉學陜北片現場會。至1990年,全區共有農林漁基地32311畝,校辦工廠37個,第三產業79個。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蛋奶工程”、“兩免一補”、“營養改善計劃”相繼實施,2009年全市啟動實施“蛋奶工程”;2012年在綏德、清澗、子洲、米脂、吳堡、佳縣、橫山7縣啟動了“營養改善計劃”國家試點,計劃在2013年實現全市“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2011年,榆林市教育局決定將榆林市教育局勤工儉學辦公室更名為榆林市中小學后勤管理服務中心,通過資源整合拓展了原來勤工儉學辦公室的職能,增加了“蛋奶工程”和“營養改善計劃”的監督管理、學校食堂建設的指導與管理、學校勞動實踐基地建設、標準化公寓建設管理等職能。并成立榆林市學生資助中心,負責全市各縣區中小學家庭經生資助、生源地助學貸款、中職學生資助。2012年3月在陜西省丹鳳縣召開的全省中小學后勤管理工作現場會上,榆林市府谷縣、靖邊縣做了交流發言。2012年,有府谷縣武家莊學區勞動實踐基地、大岔九年制學校勞動實踐基地,橫山縣雷龍灣中心小學勞動實踐基地,神木耳林兔初級中學勞動實踐基地。
中學勞動實踐基地被陜西省教育廳命名為“陜西省農村中小學勞動實踐示范基地”。
2012年5月,經省級專家組評估驗收,定邊縣、府谷縣、神木縣、橫山縣、米脂縣、吳堡縣順利通過縣級標準化學生資助中心驗收。2012年完成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1.6億元,惠及學生2.7萬名。完成全市貧困高中生資助金額5300萬元,惠及學生4.7萬人。
附表
榆林市教育行政管理機構主要領導人更迭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