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一、本志依據史實,本著略古詳今的原則,采用先分期后分類縱橫結合的結構,用語體文記述榆林市教育的全貌。
二、本志上溯公元1200(金承安5)年,下限公元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63)年,“大事記”下限2015年。本志記時(年月日)、記數,均使用阿拉伯數字,但附錄及引文,以及容易發生歧義的數詞等,仍使用漢字。凡需注釋的部分,均用圓括號標明。
三、本志分上中下三編,共31章170節,章節用漢字標明,比如“第三十一章”“第二節”。每節中若干內容需要分述的則以(一)(二)(三)……劃分,比“若干內容”還小的部分,又以兩邊加點的方式標明,例如“·學校教育·”,每一節中以區縣分述,或以類分述的部分,在縣區名或類別名后空一格,即為正文,縣區名或類別名用黑體字。
四、本志附必要的圖表和照片。所列數字,大部分依據史志、檔案和權威部門統計數字,少部分從各級教育部門的總結材料中得出。
五、本志以時系事,以事系人,客觀記敘,少有評論。教育人物編主要記載民國以前建國初期的教育人物,不論資排輩,而以實際貢獻及影響為主。本著生不立傳的原則,采用“略傳、選介、名錄、世家”以及列表的方式表述。
六、本志有“附錄”“附圖”“附表”,各項中的內容,均使用阿拉伯數字1、2、3……標明。書后有黑白和彩照插頁,黑白照片依據上編的文字,以時間為序排列;彩色照片依據中編的文字,按類劃分排列。下編的人物均使用黑白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