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市教育志
- 榆林市教育局
- 730字
- 2020-11-24 15:19:13
第七節 學校體育與衛生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以后,榆林地區府、州、縣學,逐步由書院改為學堂,“體操”被列入正式課程,學校體育始有開展。但內容基本上是“立正”“稍息”“齊步走”之類的兵式體操,人稱體育課為“上操”。民國建元之后,體育在初級小學為“游戲課”,在高級小學為“體操課”。民國四年(1915)米脂縣東街小學體育教師常景觀,用柳椽、木板和桶箍制作籃球架一副,以布蛋(用破布纏制)、線蛋(用廢毛線纏制)代球,開始了籃球運動。他還制作了木單杠、足球門各一個,使學校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觀看。民國十年(1921)以后,榆林各地學校體育活動的內容更加充實,形式越發多樣。當時的榆林中學和榆林職業中學,已開始將新學制小學適用教本《優美體育》和《女子手巾體操》作為體育教材。從民國二十年(1931)到二十六年(1937)榆中每年都要舉行春、秋兩季運動會。民國二十一年(1932)榆中足球隊兩勝職中足球隊;民國二十五年(1936)5月,榆中排球隊在榆林各界聯合運動會上獲得冠軍。
1936年以后,隸屬陜甘寧邊區的米脂中學,第三師范和在綏德國統區的第四師范,體育活動開展得十分活躍。1942年以后,體育被各中小學列為正式課程。
民國時期,由于戰亂,榆林地區各類學校的衛生機構甚少。學校的衛生工作,一是教育學生洗臉洗手洗腳,剪指甲;一是組織學生、工友打掃教室、宿舍和環境衛生,消滅老鼠、蒼蠅等。只有榆林縣的衛生院曾進行過學校衛生宣傳教育活動,對部分學校的學生進行過身體檢查。陜甘寧邊區各中學、師范的學生,如有疾病,則可到三邊行署和綏德行署設立的衛生所去治療。1939年,《陜甘寧邊區模范小學暫行條例》中,將“清潔檢查表”列為最低限度標準之一。這以后,邊區各中小學都開設了“生理衛生”和“衛生常識”課,對學生進行衛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