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
- 王雙懷
- 1256字
- 2020-09-30 10:43:35
三
唐都長安城的建筑種類極其繁多,無論是宮城、皇城還是外郭城,都有不少著名的建筑。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是唐長安的三大宮殿群,被稱為“三大內(nèi)”。太極宮修建于隋朝,唐初被列為京師正宮,有“京大內(nèi)”之稱,因位置在大明宮西,又被稱作“西內(nèi)”,是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處理天下大事的地方。該宮位于宮城中部,故址在今西安市北部,面積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考古實(shí)測東西2820米,南北1492米,面積約1.9平方公里,相當(dāng)于明清故宮的2.7倍。宮中有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凌煙閣等殿閣亭院30余所。大明宮在長安宮城的東北部,被稱作“東內(nèi)”,是唐初新建的宮殿區(qū)。自高宗之后,歷代皇帝多在此聽政。該宮南寬北窄,略呈楔形,總面積約3.3平方公里,在三大宮殿群中規(guī)模最大。建筑布局以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和玄武門構(gòu)成南北軸線,有四省、七閣、十院、二十六門、四十殿以及為數(shù)眾多的樓臺(tái)亭觀,總計(jì)數(shù)量達(dá)100余處。含元殿異常高大、雄偉、豪華,是長安城中最杰出的建筑。含元殿前寬闊的廣場和壯觀的“龍尾道”,常常是舉行國家大典的地方。王維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詩句,可見含元殿的確規(guī)模宏大,氣勢非凡。宣政殿及其附屬建筑是皇帝聽政和百官辦公的行政中心。至于紫宸殿和延英殿也多與政治活動(dòng)有關(guān)。興慶宮在春明門內(nèi),因位于大明宮之南,被稱作“南內(nèi)”。此宮營建于盛唐時(shí)期,是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的政治中心。興慶宮中的建筑有殿、樓、亭、閣20多所,亦多鬼斧神工,雄偉壯麗。宮殿多集中于北部,著名的宮殿有興慶殿、大同殿、南薰殿等。南部為園林區(qū),有勤政務(wù)本樓、花萼相輝樓和沉香亭等,此外,還有被稱作“龍池”的小湖。可以說,“三大內(nèi)”是唐長安城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高超的建筑水平。
唐長安城不僅有高大雄偉的建筑,而且有不少景色宜人的園林。這些園林大體上可以分為官方園林、私人園林和寺院園林三種類型。官方園林除東內(nèi)苑、西內(nèi)苑和禁苑外,主要有曲江池和昆明池。曲江池位于長安城的東南隅,一半在城內(nèi),另一半在城外,面積約70萬平方米,是唐代最有名的游覽勝地。池中碧水蕩漾,煙波明媚,岸上樓亭相望,垂柳成蔭。每當(dāng)春和景明或秋高氣爽,都人游賞,絡(luò)繹不絕,畫舫彩舟,“傾動(dòng)皇州”。進(jìn)士及第,則設(shè)宴于曲江亭子,“曲江流飲”“雁塔題名”,往往在朝野引起轟動(dòng)。昆明池在漢代即享有盛譽(yù),唐代經(jīng)過重新整治,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景色更加優(yōu)美。上自達(dá)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多喜來此觀光。唐中宗時(shí),安樂公主欲將昆明池?fù)?jù)為己有,結(jié)果未能如愿,遂在昆明池東邊開鑿定昆池。定昆池“累石為山,以象華岳;引水為澗,以象天津”,廣袤十余里,“窮天下之壯麗”。安樂公主被殺后,該池也成為“士女游觀,車馬填噎”的風(fēng)景區(qū)。私人修建的園林景點(diǎn)很多。郭子儀、李晟、裴度等許多名人都在坊中建有園林。這些園林規(guī)模相對(duì)較小,但小巧精美,結(jié)構(gòu)奇特,往往以“山水”取勝。寺觀中也多有園林,其中大慈恩寺、大薦福寺、興福寺和玄貞觀中的園林影響最大。盡管這些園林并非都是開放園林,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