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唐代歷史文化研究
- 王雙懷
- 4549字
- 2020-09-30 10:43:43
二、官僚文士追求風雅閑適的后花園
唐代是一個官私園林都很發達的時代,都城長安既有一個龐大的官僚集團,又有一個為數眾多的文人士子群體。當其時也,無論是身居官場的官僚士大夫,還是干求功名、希冀仕進的文人士子,都在追求一種時尚,就是爭相在都城郊外購置別業園亭,去享受都市之外的另一種閑適、優雅與清凈的生活。于是在長安城外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景觀——園林別墅群。這些園林別墅大致發揮了如下作用:士大夫階層追求都市繁華之外的另一種生活享受,或用于排遣來自官場激烈競爭的壓力,抑或因官場失意而生的煩惱;士人歸隱、交游、雅集之所;走終南捷徑者待價而沽的棲身之地;等等。在這種風氣之下,長安城南以其優越的地理環境,就成為各種園林別墅相對集中的地方,或者說是成為官僚士大夫與文人士子追求閑適與風雅的后花園。它與韋杜世居相映生輝,共同構成了城南園林文化之大觀。
這些位于城南的官僚士大夫及其文人士子的園林別業,文獻可考的有:
1.汾陽王別墅
汾陽王即中唐名將郭子儀,他于肅宗上元二年(761)因功晉封汾陽郡王,至德宗朝,官至太尉、中書令,并獲賜“尚父”的稱號,其莊墅也建在城南。據《舊唐書》卷一二〇《郭鏦傳》云:“鏦累官至衛尉卿、駙馬都尉,改殿中監。穆宗即位,鏦為叔舅,改右金吾衛大將軍,兼御史大夫,充左街使。城南有汾陽王別墅,林泉之致,莫之與比,穆宗常幸之,置酒極歡而罷。”《新唐書》卷一三七《郭鏦傳》亦云:“(鏦)別墅在都南,尤勝塏,穆宗嘗幸之,置酒極歡。”兩唐書記載略同,所異者是《新唐書》但云郭鏦城南有別墅,而《舊唐書》則云其城南別墅為汾陽王別墅,其莊墅的經營過程則更加明了。進一步的解釋是:郭鏦為郭子儀的孫子,其父是郭子儀第六子郭曖。《舊唐書》稱其墅為汾陽王別墅,當是初由其祖郭子儀所創建,身后傳之子孫,鏦繼承了父祖之業。又因為鏦的母親是代宗的女兒升平公主,鏦又尚順宗女漢陽公主,兩代皇親國戚,貴盛逾諸昆弟,故得穆宗皇帝多次幸臨。文獻只說該墅在城南,而未及具體所在,但從穆宗能多次幸臨,可推知其距離京城不會太遠。
2.元載別墅
元載,唐肅宗、代宗二朝宰相,然其性奸回,擅權勢,務聚斂,竟以罪死。《舊唐書》卷一一八《元載傳》云其在相位“權傾四海,外方異珍,皆集其門”。元載用聚斂來的財貨,極盡奢侈。同書又載其在“城中開南北二甲第,室宇宏麗,冠絕當時。又於近郊起亭榭,所至之處,帷帳什器,皆於宿設,儲不改供。城南膏腴別墅,連疆接畛,凡數十所”。《新唐書》卷一四五《元載傳》也有類似記載,且說在元載的宅第別墅之中,“名姝異技,雖禁中不逮”。據此可知元載在城南不但有別墅,而且還不止一二處,而是多達數十所。以其豪奢縱侈的做派,其別墅的規模與富麗均不可小覷。不過,這些別墅在元載服罪后,或被廢棄,或易手他人。
3.崔寬別墅
崔寬,代宗朝任御史中丞。其兄崔寧曾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以蜀中之富,厚聚財貨。崔寬遂以家中鉅萬之資,在長安城南興建了一處豪華別墅。墅中池館臺榭,富麗堂皇,盛極一時,及以儉約著聞的楊綰拜相,群僚皆望風變奢從儉。崔寬亦自感別墅侈靡過度,不得已也自行減損了墅中一些過于惹眼的設施。雖如此,崔寬的別墅仍是城南諸墅中的佼佼者。可惜的是尚不清楚其具體所在。
4.裴相國郊居
裴相國即唐憲宗朝名相裴度。張禮《游城南記》云:自蓮花洞(唐駙馬都尉鄭潛曜別墅)“東行三四里為唐裴相國郊居。林泉之勝,亦樊川之亞。”陳元方《游城南記》輯注指其故址當今長安區樊村鄉西樊村。
5.鄭駙馬洞(蓮花洞)
鄭駙馬,名潛曜,廣文館博士鄭虔之侄。其父鄭萬鈞,尚睿宗女代國公主,潛曜又尚玄宗女臨晉長公主,父子皆為駙馬,榮極一時。據記載,鄭潛曜置墅城南,擇地于樊川神禾原之側,臨塬岸鑿洞,以做夏天避暑納涼之用。又于庭院之中修池筑臺,以為觀榭,在城南諸墅中別樹一幟。詩人杜甫曾多次郊游至該洞,留下了《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鄭駙馬宅宴洞中》等詩文。其中《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一詩中的鄭廣文,即是鄭潛曜的叔父鄭虔。駱天驤《類編長安志》云:蓮花洞位于杜曲南樊村。南樊村地名至今依舊,屬今長安區樊村鄉。
6.牛僧孺郊居
牛僧孺,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宰相,“牛李黨爭”的代表人物。《新唐書》卷一七四《牛僧孺傳》載:牛僧孺“幼孤,下杜樊鄉有賜田有頃,依以為生”。《舊唐書》卷一七二《牛僧儒傳》牛徽附傳載:徽為僧儒孫,懿宗咸通八年(867)登進士第,歷仕懿宗、僖宗、昭宗諸朝,官至刑部侍郎。“天復初,賊臣用事,朝政不綱,拜章請罷。詔以刑部尚書致仕,乃歸樊川別墅。”張禮《游城南記》亦載:“過塔院,抵韋趙,覽牛相公樊鄉郊居。”其注文又云當其時仍有牛氏后人居于此。韋趙村今尚在,正位于樊川之東段。如牛徽別墅是繼承祖業而來,則與牛僧孺郊居為同一地點,大約在今樊川韋趙村。
7.何將軍山林
何將軍,名昌其,郭子儀軍中偏將,號為千牛衛上將軍,故其墅名何將軍山林。詩人杜甫曾陪廣文館博士鄭虔游覽此山林,并寫下了《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十首,比較詳盡地描述了山林的景色。如其一云:“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點出了山林的重要地物標志等。其二云:“百頃風潭上,千章夏木清。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鶯。鮮鯽銀絲鲙,香芹碧澗羹。翻疑舵樓底,晚飯越中行。”又點出了林中景物之勝。其三云:“萬里戎王子,何年別月支。異花來絕域,滋蔓匝清池。”再點出了園中花卉的奇異與來歷,等等。都是恢復何將軍山林的重要文字。據駱天驤《類編長安志》記載:原山林地,元代謂之塔坡,“在杜城之東,韋曲之西”。雖山林久廢,寺中浮圖亦廢,但卻留下了塔坡的地名。案今訪諸樊川,塔坡韋曲今仍在,兩點間直線距離僅約一公里左右。試想當日韋氏這一龐大家族。無疑會占據著韋曲周圍面積廣大的土地。關于韋杜故里,皇家尚有顧忌,而何氏的山林,何能如此緊逼韋曲?而位于韋曲之南、潏水左岸有一何家營村,相傳唐代為何姓將軍駐軍之所。余頗疑此即唐何將軍山林之遺名,訛為駐軍之所,元代駱氏很有可能搞錯了。
8.韓莊
韓莊即韓愈在城南的別墅。據孟郊《城南韓氏莊》詩云:“初疑瀟湘水,鎖在朱門中。時見水底月,動搖池上風。清氣浮竹木,白光連虛空。浪簇霄漢影,岸拂金碧叢。何言數畝間,環泛路不窮。愿逐神仙侶,飄然汗漫通。”可知韓莊是處以池水竹木取勝之地,奇異的風景,竟讓詩人如臨仙境。駱天驤《類編長安志》卷九《勝游》記:“韓莊在韋曲東皇子陂,南引皇陂水為南塘。今為里人楊氏所有,穿洞起閣,引泉而落,池為之大鳴。”即韓莊在元代雖經易手,但仍保持著園林莊墅的風貌。
9.鄭莊
鄭莊即廣文館博士鄭虔郊居。張禮《游城南記》云:禮與友人陳明微自牛頭寺出發,“循清明渠而西,至皇子陂……覽韓、鄭郊居。”韓即韓愈,其郊居即前述韓莊。駱天驤《類編長安志》又云鄭莊在韓莊東南,韓莊位置已定,在皇子陂東,故鄭莊故址位置亦大體可知。
10.于司空郊居
于司空即于頔,字允元。憲宗朝官拜宰相,因好聚斂,而家富余財。權德輿《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別墅即事書情奉獻兼呈李裴相公》詩云:“別墅池塘曉,晴郊草木蕃。溝塍連杜曲,茅土盛于門。”文中司徒公即指杜佑。如前文所述,杜佑別墅在樊川潏水北岸的“杜曲之右,朱坡之陽”,于司空郊居當也在距此不遠處。
11.李忠臣別業
李忠臣,原名董秦,起自行伍,因在平息安史之亂的戰爭中立有大功,得賜姓李,名忠臣,晉封隴西郡公,并獲賜良馬、莊第等。代宗朝又因軍功加“使相”之號。李忠臣也在城南置有別業。據《舊唐書》卷一四五《李忠臣傳》記:德宗建中末年,朱泚僭位據京師,忠臣受偽署司空兼侍中。及朱泚敗,“忠臣走樊川別業”,被李晟擒獲,系之于有司。是李忠臣的別業也在樊川某處。
12.仇士良別業
仇士良,唐憲宗至武宗朝宦官,曾竊弄權柄,氣焰顯赫一時。在武宗朝還當上了驃騎大將軍,又晉封為楚國公。他也像其他官僚士大夫一樣在城南為自己興建了別墅。張禮《游城南記》云:杜光村東南為仇家莊,“莊即唐時宦官仇士良別業也,士良死,籍沒其家。后賜晉昌軍節度安彥威,安氏子孫世守之”。因知仇士良別業雖遭籍沒與易手,但一直沒有廢棄,至北宋時尚存。杜光村約在今西安市雁塔區三爻村附近,故仇士良別業的位置亦大體可知。
13.盧懷慎別業
盧懷慎,以進士第而歷監察御史、右御史臺中丞、黃門侍郎等,玄宗朝官拜宰相。《舊唐書》卷九八《盧懷慎傳》記:“懷慎清儉,不營產業,器用服飾,無金玉綺文之麗。所得俸祿,皆隨時分散,而家無余蓄,妻子匱乏。……上還京師,因校獵于城南,經懷慎別業,見家人方設祥齋,憫其貧匱,賜絹百匹。”盧懷慎雖清貧不營產業,也在城南置有別業。
14.盧鈞別墅
盧鈞,字子和,范陽人。唐憲宗元和四年(809)擢進士第,曾歷任嶺南節度、山南節度、宣武軍節度、太子少師、戶部尚書、河東節度使等要職。宣宗大中九年(855)再度入朝為尚書左仆射。鈞自認為此次征召,當為宰輔,結果未能如愿。《舊唐書》卷一七七《盧鈞傳》記:“鈞踐歷中外,事功益茂……至是急徵,謂當輔弼,雖居端揆,心殊失望。常移病不視事,與親舊游城南別墅,或累日一歸。”盧鈞在城南有別墅,明矣。
15.段成式別墅
段成式,字柯古,穆宗朝宰相段文昌之子。為官之余,又著有《酉陽雜俎》等。《太平廣記》卷四〇八《水耐冬》記:“水耐冬,此草終冬在水不死,段成式城南別墅池中有之。”是段成式在城南有別墅。
16.蕭嵩別墅
蕭嵩,玄宗朝宰相。《新唐書》卷一〇一《蕭嵩傳》載:“李林甫素忌嵩,因言嵩嘗以城南墅遺仙童,貶青州刺史。”仙童為中朝宦官,嵩以賄賂中人罪而遭貶。是蕭嵩亦曾置有城南別墅,后來轉送給了牛仙童。
17.令狐峘別墅
《舊唐書》卷一四九《令狐峘傳》載:“令狐峘,令狐德棻之玄孫。登進士第。祿山之亂,隱居南山豹林谷,谷中有峘別墅。司徒楊綰未仕時,避亂南山,止于峘舍。峘博學,貫通群書,有口辯,綰甚稱之。”以此可知令狐峘別墅在城南豹林谷中。峘入仕后,長期兼任史職,撰有代宗實錄等。
18.杜相公別業
《全唐詩》卷二三七錢起有《題樊川杜相公別業》詩,是樊川有杜相公別業。杜相公,或認為是杜鴻漸,以進士入仕,官至代宗朝宰相。詩中云:“數畝園林好,人知賢相家”,以此可窺杜相公別業園林景致之一斑。
其次,見于《全唐詩》的還有劉得仁樊川別業、李中丞樊川別墅、段覺杜曲閑居、李羽杜城別業、岑參杜陵別業、鄭谷城南郊墅、員半千別業、王維輞川別業、蘇氏別業、李客師別業和錢起、田明府、盧綸、劉長卿、儲光羲、薛據諸人的終南別業等,俱在城南。宋人張禮在游城南時,還曾拜訪了唐代名士張鷟的后人張思道。張思道的居地在唐鄭駙馬洞之西五六里處。據云張思道“好讀書,善屬文,雅麗有祖風”。其庭院中也有一對可與韋仲伯園圃相匹的金竹。張鷟為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而其后人卻世居城南樊川,以此推測,張鷟在京做官時,可能也在城南購置了別業,遂傳之于子孫。大詩人杜甫也在城南杜陵之側購置田產,修建房屋,并以杜陵野老謂之。這無疑是詩人杜甫之別業,只不過是因經濟能力所限,頗為簡陋而已。
為數如此眾多的園林別墅,是唐代長安城南地區特有的一種人文景象,雖然后代也有所繼承,已遠非唐代之比。可以肯定地說,如果能把唐代長安城南所有的園林莊墅都一一鉤稽出來,并予以復原,將會呈現出一幅由園林莊墅組成的多么美麗的文化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