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唐都長安的繁榮

唐都長安是在隋都大興城的基礎上形成的。《大唐六典》卷七載:“京城(長安)左河華,左隴坻,前終南,后九嵕。南面三門,中曰明德,左曰啟夏,右曰安化。東面三門,中曰春明,北曰通化,南曰延興。西面三門,中曰金光,北曰開遠,南曰延平。皇城在京城之中。南面三門,中曰朱雀,左曰安上,右曰含光。東面二門,北曰延喜,南曰景風。西面二門,北曰安福,南曰順義。其中左宗廟,右社稷,百僚廨署列乎其間,凡省六、寺九、臺一、監(jiān)四、衛(wèi)十有八。東宮官屬凡府一、坊三、寺三、率府十。宮城在皇城之北,南面三門,中曰承天,東曰長樂,西曰永安。”該書的作者在記載這段文字時注釋說:“今京城,隋文帝開皇二年六月詔左仆射高颎所置,南直終南山子午谷,北據渭水,東臨浐川,西次灃水。”[唐]張說等:《大唐六典》卷七《尚書工部》東京:廣池學園事業(yè)部,1973,第157—158頁。可見唐都長安與隋都大興實際上是同一座城市。

關于隋朝修建大興城的情況,史書中有明確的記載。隋文帝統(tǒng)一全國后,感到漢代以來的長安城殘破狹小,不足以展示帝王氣象,欲另擇新址,重建皇都[唐]魏徵等《隋書》卷一《高祖本紀》上,中華書局1997年精裝本,第11頁。,即下詔令“太子左庶子宇文愷創(chuàng)制規(guī)模,將作大匠劉龍、工部尚書賀婁子干、太府少卿高龍義并充使營建”[宋]宋敏求《長安志》卷六《宮室》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山川風情叢書本,第112頁。。宇文愷是當時著名的建筑學家,經過詳細比較,決定在今西安一帶興建規(guī)模空前的大興城,作為隋王朝的首都。他吸取北魏洛陽城和高齊鄴都的優(yōu)點,結合龍首原南麓“六坡”的自然條件進行了周密的設計。開皇二年(582)六月,隋文帝下詔動工營建新都,以左仆射高颎總領其事。全部工程分三期進行,分別修建宮城、皇城和外郭城。由于設計合理,組織得當,工程進展十分迅速。開皇二年年底,第一二期工程相繼竣工。隋文帝很高興,以其在北周時曾受封為“大興郡公”,當即將新都定名為“大興”[唐]魏徵等《隋書》卷二九《地理志》上,中華書局1997年精裝本,第209頁。。開皇三年三月,正式遷入大興城。到煬帝大業(yè)九年(613)三月,又征調十余萬民夫修筑外郭城,最終完成了大興城的全部工程[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一八二,大業(yè)九年三月丁丑,中華書局1997年精裝本,第1444頁。《隋書》卷四《煬帝本紀》所載相同。

隋朝的大興城是在全新的土地上建起的規(guī)模空前的新型都市。整個大興城近乎方形。全城分為宮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個部分。宮城系皇帝寢居及處理朝政之地,實際上還包括東宮和掖庭宮在內。皇城在宮城之南,為官衙和宗廟的所在地。大部分政府機關都集中在這里。宗廟和社稷也分布在皇城南垣的東西兩側。外郭城則以宮城和皇城為中心,位于東西南三面,共25街,109坊,是民居、肆市、寺觀的分布區(qū)域。此外,還有永安渠、清明渠、龍首渠等水渠流貫于外郭城、皇城和宮城。城北有大興苑,城南有曲江池。全城官署與民居分離,平面整齊對稱,街衢筆直寬廣,充分顯示了隋代城市建設的成就。

隋朝末年,大興城落入李淵之手。大業(yè)十四年(618),李淵建立唐朝,仍以大興為都,改名“長安”。唐初長安城中的建置基本上因襲了隋朝之舊,沒有進行大的改作。只是把大興宮、大興殿、大興門、大興縣、大興苑的名稱分別改成了太極宮、太極殿、太極門、萬年縣和禁苑。從唐太宗時開始,才對長安城進行了一系列的維修和擴建。太宗貞觀八年(634),在宮城東側北郭墻外增修了大明宮[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一九四,貞觀八年十月(中華書局1997年精裝本),第1554頁。。高宗永徽五年(654)重新修筑了長安城郭[后晉]劉昫《舊唐書》卷四《高宗本紀》第38頁,載:”冬十一月癸酉,筑京師羅郭,和雇京兆百姓四萬一千人,版筑三十日而罷,九門各施觀。”。玄宗開元二年(714)修建了興慶宮[宋]程大昌《雍錄》卷四《興慶宮說》,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點校本,第83頁。。十八年(730),再次對長安城進行了修葺和擴建[后晉]劉昫《舊唐書》卷八《玄宗本紀》第68頁,載:”夏四月乙卯,筑京師外郭城,凡十月而功畢。”,使長安城比大興城更加宏偉壯麗。經過唐初以來的不斷維修與擴建,特別是隨著唐代前期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唐都長安日益繁榮,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國際性大都市。

唐都長安的規(guī)模很大。撇開大明宮的面積不計,外郭城垣“東西一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一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周六十七里”[唐]張說等《大唐六典》卷七《尚書工部》東京:廣池學園事業(yè)部,1973年,第157頁。宋敏求《長安志》卷一所載相同。。折合今制,東西9694.65米,南北8195.25米,周長35474米。考古實測東西9721米,南北8651.7米,周長36744米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唐長安城地基初步探測》,《考古學報》1958年第3期;馬得志《唐開安城考古紀略》,《考古》1963年第11期。。盡管二者略有差異,但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唐長安城的面積達到了80平方公里以上。這個數字約相當于同期巴格達的6倍,拜占庭的7倍,比其他城市也要大得多張永祿《唐都長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20—21頁。。不僅如此,唐代長安還是當時世界上結構最好的城市。唐代長安的結構與隋大興城基本相同:城垣方正,街道平直,城內建筑以宮闕為主,呈東西對稱狀態(tài)。太極宮坐落在全城北部正中,體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地位。皇太子居住的東宮和后妃居住的掖庭宮分布東西兩側,如同太極宮的兩翼,反映了太子、后妃與帝王之間的特殊關系。皇城位于宮城之南,與太極宮緊緊相連,是幫助帝王治理天下的權力中心。外郭城則是官吏和百姓的生活區(qū)域。顯然,宮城、皇城和外廓城的分布包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宮城南面正中的承天門,皇城南面正中的朱雀門和外郭城南面正中的明德門恰成一條南北垂線,以承天門街和朱雀大街為中軸,將長安城分為東西兩半。東部和西部各有一個縣衙、一個肆市和若干坊里。由于突出了對稱的原則,因而各種建筑排列整齊有序,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唐長安城的城門和街道也很有特點。城門分布在外郭城的四面,每面各有三座城門。南面三門:正中明德門,東為啟夏門,西為安化門;東面三門:北通化門,中春明門,南延興門;北面三門:東芳林門,中景曜門,西光化門;西面三門:北開遠門,中金光門,南延平門。12座城門分東西南北遙相對應,除北面三門與禁苑相通,規(guī)模較小外,東西南三面九門均有高大的城門樓。明德門是長安城的正門,位于今西安市南郊楊家村西南。據考古實測,這座城門東西52.5米,南北16.5米,面積866.25平方米,在長安諸門中規(guī)模最大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隊《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發(fā)掘簡報》,《考古》1974年第1期,第33—39頁。。其他各門面積大小不等,一般都在400平方米以上。城內街道很多。皇城中有5條南北向大街,7條東西向大街,縱橫交錯,將皇城劃分為若干網格狀地段。外郭城中有東西向大街14條,南北向大街11條。25條大街呈東西南北垂直分布,將外郭城劃分為若干坊里。無論是皇城中的街道還是外郭城中的街道,都是寬廣平直的大街。丹鳳門街寬170多米,朱雀門大街寬150米,其他與城門相通的大街,寬度也都在100米以上,最狹窄的順城街,寬度也有20多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新中國的考古發(fā)現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574—575頁。。街道兩側均有排水設施,并且進行了統(tǒng)一的綠化。所有這些,在中國古代都城中都是極為罕見的。

唐都長安城的建筑種類極其繁多,無論是宮城、皇城還是外郭城,都有不少著名的建筑。太極宮、大明宮和興慶宮是唐長安的三大宮殿群,被稱為“三大內”。太極宮修建于隋朝,唐初被列為京師正宮,有“京大內”之稱,因位置在大明宮西,又被稱作“西內”,是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處理天下大事的地方。該宮位于宮城中部,故址在今西安市北部,面積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考古實測東西2820米,南北1492米參《新中國的考古發(fā)現和研究》,第575頁。秦浩《隋唐考古》。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頁所列數據相同。馬得志、馬洪路《唐代長安宮廷史話》,新華出版社1994年版,第1頁說東西長度為1968米。。宮中有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凌煙閣等殿閣亭院30余所。大明宮在長安宮城的東北部,被稱作“東內”,是唐初新建的宮殿區(qū)。自高宗之后,歷代皇帝多在此聽政。該宮南寬北窄,略呈楔形,總面積約3.3平方公里,在三大宮殿群中規(guī)模最大馬得志:《唐大明宮發(fā)掘簡報》,《考古》1959年第6期,第296—301頁。。建筑布局以丹鳳門、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和玄武門構成南北軸線,有四省、七閣、十院、二十六門、四十殿以及為數眾多的樓臺亭觀,總計數量達100余處。含元殿異常高大、雄偉、豪華,是長安城中最杰出的建筑。含元殿前寬闊的廣場和壯觀的“龍尾道”,常常是舉行國家大典的地方。王維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詩句《全唐詩》卷一二八《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上冊,第297頁。,可見含元殿的確規(guī)模宏大,氣勢非凡。宣政殿及其附屬建筑是皇帝聽政和百官辦公的行政中心。至于紫宸殿和延英殿也多與政治活動有關。興慶宮在春明門內,因位于大明宮之南,被稱作“南內”。此宮營建于盛唐時期,是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的政治中心[宋]王溥《唐會要》卷三〇《興慶宮》,中華書局1955年版,第558—559頁。。宮的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1080米,南北長1250米馬得志:《唐長安興慶宮發(fā)掘記》,《考古》1959年第10期,第549—558頁。,面積也比較大。興慶宮中的建筑有殿、樓、亭、閣20多所,亦多鬼斧神工,雄偉壯麗。宮殿多集中于北部,著名的宮殿有興慶殿、大同殿、南薰殿等。南部為園林區(qū),有勤政務本樓、花萼相輝樓和沉香亭等,此外,還有被稱作“龍池”的小湖。可以說,“三大內”是唐長安城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高超的建筑水平。

唐長安城不僅有高大雄偉的建筑,而且有不少景色宜人的園林。這些園林大體上可以分為官方園林、私人園林和寺院園林三種類型。官方園林除東內苑、西內苑和禁苑外,主要有曲江池和昆明池。曲江池位于長安城的東南隅,一半在城內,另一半在城外,面積約70萬平方米,是唐代最有名的游覽勝地。池中碧水蕩漾,煙波明媚,岸上樓亭相望,垂柳成蔭。每當春和景明或秋高氣爽,都人游賞,絡繹不絕,畫舫彩舟,“傾動皇州”。進士及第,則設宴于曲江亭子,“曲江流飲”“雁塔題名”,往往在朝野引起轟動[宋]程大昌《雍錄》卷六《唐曲江》,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點校本,第131頁。。昆明池在漢代即享有盛譽,唐代經過重新整治,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景色更加優(yōu)美。上自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多喜來此觀光。唐中宗時,安樂公主欲將昆明池據為己有,結果未能如愿,遂在昆明池東邊開鑿定昆池。定昆池“累石為山,以象華岳;引水為澗,以象天津”,廣袤十余里,“窮天下之壯麗”[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本,第41頁。。安樂公主被殺后,該池也成為“仕女游觀,車馬嗔噎”的風景區(qū)。私人修建的園林景點很多。郭子儀、李晟、裴度等許多名人都在坊中建有園林。這些園林規(guī)模相對較小,但小巧精美,結構奇特,往往以“山水”取勝。寺觀中也多有園林,其中大慈恩寺、大薦福寺、興福寺和玄貞觀中的園林影響最大。盡管這些園林并非都是開放園林,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史念海:《唐長安的池沼與園林》,《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9年增刊,第3—41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县| 凉山| 鄂温| 海淀区| 砀山县| 张家界市| 攀枝花市| 凤庆县| 乌苏市| 车险| 昌乐县| 丰城市| 赣州市| 鄂州市| 泰宁县| 界首市| 鄂尔多斯市| 雷山县| 新邵县| 逊克县| 吴桥县| 保亭| 瑞丽市| 渑池县| 尼木县| 遵义县| 沅陵县| 富裕县| 沾益县| 邹城市| 阿拉善右旗| 楚雄市| 长汀县| 师宗县| 临江市| 普宁市| 铁力市| 恩施市| 察哈| 平遥县| 长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