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烈士壯心》

太陽西墜,血色黃昏預示著夜晚的降臨。

暮色中一支部隊集結完畢,校兵場上布滿了黑壓壓的徒卒。曹操把他偏愛的一支部隊——青州軍中常作先鋒的青龍兵團調集到這兒,給將士們布置了一項特殊任務:觀賞冀州當地藝伎“相和歌”的演出。

校兵場位于鄴城的西北方向,西臨城墻,東、北、南三面都是街道房屋,地面平坦廣闊,早在齊桓公時就在這兒辟地建場,成為兵馬訓練校點之地。袁紹自領冀州牧后,加強兵勢,為校兵場擴大了面積,并以青磚鋪地,四周各豎了一排十丈高的鐵桿旗幡,靠城墻建了高出地面三尺的校閱臺,校兵場的威風壯觀凸顯出來了。

曹軍今夜的舉動在校兵場破了規矩,刀槍劍戟人喊馬嘶被金石絲竹聲色歌舞取代了。萬眾矚目的校閱臺,俗名點將臺的三尺高臺,今夜成了演藝臺。

當周圍的鐵桿上掛起的吊子燈點燃了油捻子,人們眼前亮起一片昏黃泛紅的光芒時,臺上突然響起了分外震耳的鼓聲。一個精胳膊光上身下面穿著灰布褲挽起褲腿的漢子,雙手抓著兩根胳膊粗的短棍,朝鼓心狠狠一擊,雙槌齊下,一聲震響,讓人們驚愕之后,卻半天不見第二聲響動。他站在原地,雙臂高高舉起,一動不動,眼睛盯著鼓心,似在觀察思索著什么,人們被吸引得大氣不出一口。忽然間,單槌落下,雙腳一跳,站在鼓的另一邊,正面對著臺下,鼓槌漸掄漸快,快到急處,已經看不見槌起槌落,卻有一條長長的棍子隱隱直豎鼓面。

這叫“掄圓了”技法,鼓槌之間,扔不進一粒沙子。

一通打罷,鼓手的雙槌停在鼓心,身子向后一仰,臉孔朝上,渾身紋絲不動。

片刻寂靜,接著響起一片奇異的響徹云天的聲音。士兵們沒有鼓掌,卻全都用手掌拍擊膝蓋,左掌左膝,右掌右膝,拍得狠勁,像一大群水鳥驚飛而起,一個個扇動翅膀,引得風生水起。

“單耳子!單耳子……”不少人狂喊亂叫,引起一陣哄笑吵嚷。

“他確實是單耳!”曹操向身邊的荀彧介紹說:“此人性情倔強,喜歡拼命,在和當地一位土豪爭辯是非時,被人家一刀劈下去,一只耳朵沒了。在黃巾軍中就是鼓手。往往打硬仗,拔城奪寨,都離不開他的催戰鼓。”

荀彧及一批官員文士在曹操兩側、身后席地而坐,他們位于臺下前方正中,臺上人的眼神手指也能看得清楚。這個單耳人高瘦身材,蒼白頭發,四十多歲年紀,左耳被刀削去后臉皮上還留著一道長疤。

單耳人始終是冷臉冷色的表情。在青州軍將士的一片呼叫聲中,他又開始打二通鼓,已有四面銅鑼相伴。五人組成東西南北中的格局,一鼓四鑼,鼓在東方,鑼在另外四方。場面看來并不協調,但大有寓意。華夏大地,古有九州,東方為木,木色為青,最東方的這個州便取名青州。軍隊號令,擂鼓出征,鳴金收兵,這也是有來歷的。古代哲人認為一年四季的規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生之木代表了生機勃發,以木制成的鼓敲起來就會振奮人心,木又是東方的標志,軍隊就是為了征戰,青州軍也就特別看重鼓了。“金”與“秋”在古人看來都是收斂的意思,銅鑼一敲,金屬發音,就該收兵回營了。軍人以攻為勇,以退為恥,鳴金收兵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應該居于下位,也就將鑼放在鼓的一側了。

單耳人繞著鼓邊飛步打圈鼓為第二通。第三通加了三十六個刁斗,即三十六人手執刁斗,以木棒狠敲,組成一鼓指揮、四十金響應的大型打擊樂團。為何要出三十六個?曹操收編黃巾軍以后,不但汲取了它且戰且耕、屯田生產的經驗,還尊重它作為思想支撐的太平道的教義。太平道的理想世界是無災異、無病疫、無戰爭,君明臣賢,家富人足,各得其樂的太平世道。道徒們推崇仙人,認為天有三十六層,是神仙居住之地。因而黃巾軍首領張角將數十萬眾徒分置為三十六方,即三十六個方面軍。曹操雖然不怎么相信仙人之說,但非常理解他們的美好愿望。青州軍組建不久,有一次戰地休息,單耳人向曹操要求打一通家鄉過年時的娛樂鼓,曹操欣然同意。單耳人掄圓了鼓槌,像豆子從筒子里倒出來一樣飛濺鼓面,鑼手們看得手癢,也圍著他敲起銅鑼,負責巡更的兵士也拿起刁斗在一旁縱情擊打。咚咚、嘡嘡、叮叮,這些軍中必用之器別有一種氣勢與蒼涼。曹操當即心動,及時指點,把刁斗增加為三十六個,既代表了原黃巾軍的建制,又與四面鑼正好組成一個方陣,通通接受大鼓的指揮。曹操又請專職樂工在演奏曲譜方面改進,并親自將這個曲目命名為《烈士壯心》。

此刻,單耳人打的是跳鼓,他精瘦的身子靠著雙腳的彈跳忽地躥高,在落地的一霎鑼聲驟起;精胳膊揮動的鼓槌敲出不同的音節,刁斗墊著鼓點間的空子。銅鑼和刁斗在這些同樣精胳膊赤上身的士兵手中有起有落,單耳人的雙槌在頭頂如雙鷂盤旋時,他們的銅鑼與刁斗就會在頭頂敲響,單耳人俯身偏頭壓低鼓槌打起悶鼓時,他們都會彎下腰身放慢節奏敲出一片低沉之音。

昏黃的燈火照著臺下一個個仰頭挺臉的官員將士。人們全都屏住呼吸,被臺上激越的姿影聲音壓抑了情緒。

忽然,單耳人雙擊鼓面后扔掉了鼓槌,一個猛子跳到鼓上。他面朝臺下,雙臂高舉,與舉起銅鑼刁斗的伙伴們齊聲高呼:“太平太平,天下大吉!曹公曹公,救世真人!”

臺下的青州軍立即回應,全體將士如臺上演奏者一樣,一齊振臂高呼:“太平太平,天下大吉!曹公曹公,救世真人!”

曹操沒有料到場面如此火熱,但又覺得是在情理之中。自三十八歲那年受任兗州牧,大破青州黃巾軍,將這三十萬丁壯收編為青州軍,其余老弱婦幼以屯田之法妥善安置,讓這伙邊打仗邊逃亡的可憐農人結束了顛沛流離的日子,青州軍內部就有他乃上蒼派往世間的救世真人的傳言。官渡一戰,以少勝多,戰爭神話引發了政治神話,冀州又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的傳說流行,應驗了青州軍中當年暗傳的預言。攻占鄴城之日,伍長單耳人率領八十名長矛手首先殺死衛兵沖進袁府,當他看見曹操騎著戰馬向袁府急奔而來時,命人迅速將兩扇朱紅大門敞開。曹操仗劍勒韁,高聲贊許道:“你們此番功勞不小哇!”孰料單耳人這么應答:“全仗真人神威,鋒不可當!”看來,“真人”的靈光已在青州軍將士的心目中灼灼閃耀了。

臺上臺下前呼后應的一片聲浪,把他的心之火一下子點燃了。他霍地站起身,雙拳向上聳動了幾下,轉動身子朝周圍望著放聲呼喊:“誓同生死,奪取天下!”

他身邊的文武官員也都受了鼓勵,曹仁、曹洪、曹丕、于禁、樂進等近親愛將,也像青州軍將士一樣起立高呼;陳群、程昱、鐘繇、賈詡等那幫文臣倒顯得有些節制,他們只是滿臉喜氣地拍著手掌;只有荀彧、崔琰等少數人,偏過臉孔,不愿朝臺上注目。

曹操已經顧不得向兩邊注視了。他胸中烈焰騰騰,催生出一種寧愿自身不得好死也要當一個強梁者,以兇狠的力量掃除群兇蕩平天下的愿望。他的高呼聲一遍又一遍響起,嗓門都快要喊破了!

月亮不知什么時候,在東側臨街的閣樓上方,在淡淡的云團之間,悄悄升起來了,油燈圍攏的廣場,漸漸籠罩了一層柔白的明光。恰在這時,由當地藝伎演出的《相和歌》登場,第一個曲目正是這組表演唱中的《明月何皎皎》。

“相和歌”,是一種演唱者在絲竹管弦的伴奏下相和而歌的形式,要求歌者邊唱邊舞,手里拿著木梆之類的“節”按節奏敲打,唱的多是樂府搜集的民間歌謠。“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三名年輕嫵媚的女子扮作新婚不久的少婦,夜晚獨守閨房,隔窗望月,孤寂難忍,悄然出戶,對著清冷的月光悵然起舞。當中那個婦人動了真情,偏瘦的臉孔盡顯悲愴,腮肉抽搐,淚水長流,舞步與手臂也帶幾分凄涼。

在人們平心靜氣的觀賞中,那個劉楨,坐在曹操后邊偏側的文士堆里,卻像錐子扎了似的坐不住了,突然站直身子朝臺上大喊一聲:“——人——”臺上那個動情藝人突然愣住了,舞步也亂了,面朝劉楨那兒看了一眼。在人們的一片噓聲中,劉楨坐下身子。

接下來的曲目,是《相和歌》曲調新配的《蒿里行》,一支悲涼的挽歌,歌詞是曹操十三年前親歷關東義軍征討董卓失敗后所作,是逼真的社會生活景象實錄。卞氏這些天組織藝伎排練了這個曲目。十二名女藝人,包括劉楨認出的“人”,魚貫而出后分成兩排,一排歌唱,一排表演,輪流而又交叉。曹操的這首詩早就在官員文士平頭百姓中廣為傳誦,因而當臺上唱出“鎧甲生蟣虱,萬姓已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時,臺下有不少人跟聲唱和。那位“人”在捶胸頓足中淚水長流,另外十一名也邊歌邊泣。曲未終了,青龍兵團的將士全部起立,一個個開口唱和,臺上臺下歌聲相融,漸漸,哭聲響成一片……

曹操仍然仰首觀賞,但已淚水長流,并有搐動鼻孔的唏噓之聲。

荀彧、賈詡等上前勸慰說:“有這樣威武的軍隊,激昂的士氣,何愁敵虜不滅?萬千生民也就會過上太平日子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渝北区| 顺平县| 苍山县| 京山县| 增城市| 钟祥市| 同心县| 中方县| 桃源县| 临武县| 武安市| 荣成市| 侯马市| 剑川县| 汉阴县| 大厂| 长垣县| 海晏县| 鄂托克旗| 治县。| 鹿泉市| 霞浦县| 江永县| 巧家县| 靖边县| 长宁区| 上饶县| 青浦区| 乌拉特前旗| 焦作市| 那曲县| 万载县| 巴彦淖尔市| 文水县| 昆明市| 抚州市| 怀来县| 中宁县| 万安县| 鄂尔多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