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氏太極拳小架套路與推手
- 陳榮斌
- 1261字
- 2020-10-23 14:50:40
序言七
陳氏太極拳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素來為世人敬仰,亦被拳家視為至寶,上至中央領導,下至平民百姓,莫不喜愛焉。所謂盛世藏寶,當今國泰民安,欲得之而納入珍玩者日眾。古人云,名堂花哨易弄,真功古拙難得。師傅陳榮斌,河南陳家溝二十世,太極拳十二代傳人。家學淵源故一直練拳不輟,退休后十數年親授拳術,所講內容通俗易懂,遂成一家之言,集聚成書如今正好時機成熟矣。古語云,拳壯膽,武強身。師傅教學匠心獨運,乃于規矩中,促成弟子們氣質變化,陰陽平衡,遇物不逆,中庸隨和,是為以拳入道。師傅榮斌先生秉豫陜古樸,仰仗陳氏家風,被澤太極拳術,碧海潮生,驛飛云揚,淡泊曠達間在佛山厚植陳氏小架之松檜。家兄高瞻博士贊曰:小架啟源陳家溝,陜西更樹一幟,世紀之末南傳佛山,十年磨一劍,百年煉一拳,千里遙相應,萬應太極源。
1999年底,我與內弟鄭旭隨陳榮斌師傅學習陳氏太極拳小架,從學架子,到捏架子;從外形,到內修;從纏絲勁,到犯手即仆,十幾年風雨兼程。平時大功小用,傳授徒弟親朋,筑基提升尤善。偶然對外演示,精妙處每每獲贊。近年助推公益,連綴起得心應手。對照拳武典籍,均可以從小架中抽出符契。功夫層次的體悟,也符合道統學說。師傅胸懷坦蕩,鼓勵我等憑此藝兼修佛山詠春等高術,其中我飛揚拳社眾弟子之詠春,闡發簡單直接、剛勁有力等特點,得益于陳氏小架小巧玲瓏、身備五弓、短冷猛脆,氣沉丹田等要旨款款相通。故此十數年間疊加精進,兒孫輩驍勇特達。是以,喜樂甚深,心印口頌,融通兼善,以期大功。
是日陳榮斌師傅翰章岳立,囑咐我卷首作序,惟兩處緣由:一學隨最長,二承傳最力。吾慨然應允,亦于兩處點彩。一謂人事二謂技藝。技藝者,隨章節贊詞。人事者當先隆重二君。一鄺建章先生,二龐汝拱先生。鄺先生是師傅的連襟兄弟,也是讓師傅女兒小杰來佛山落地生根的恩人,若不是王家姐妹情深,師傅來佛山的機緣就要另外編寫了。龐先生與小杰結成連理,才使師傅來佛山授拳順理成章。后需鳴謝二師傅陳春生先生,素來襟懷坦蕩砥礪撐持。再者,感謝陳榮斌師傅將老師太陳立清先生贈予他的拐杖,托付給我保管,以作陳拳小架南傳佛山之物證。此杖乃陳立清老師太生前點化行走所用。贊曰:通禪知大義,心印即衣缽;孝節呈德器,教鞭須高揚。
本書編撰分冊時,師傅思慮再三有二,一曰拳論歷代太極拳先賢各持圭臬,宗風脈絡須承上啟下。二曰話語通俗卻不做口頭禪,道理嚴謹、變化有度方為大家明師。師傅陳榮斌拳法源自本家,洞悉大架小架原理精義,融會陳氏諸家消息虛盈,尤善于推手中解釋陰陽互變松襠旋肘細節,微言循環往復丹田內轉奧旨以及擒拿與反擒拿之秘訣。師傅常言道:骨節齊鳴一言難盡,纏絲顛倒百變神現。太極名拳,撒放有訣。大圈小圈,源源不絕。勤奮練習,自然必然。
先賢有云,雅音宜習,正韻為經。師傅有一言共勉,曰:至寶未必同眾好,拳親更須用婆心。周侗傳藝二三子,正氣在于守本分。贊偈:立言玉音,開竅體仁;無拘無束,引人入勝。書房出虎功,小架資大賢。
丙申年秋
注:高原——陳氏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佛山詠春拳名家,曾擔任佛山武術協會第三屆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