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的一切奮斗,歸根結底都是為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偉大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7頁。。這就為全國人民提出了“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新任務,又精心擘畫出未來30年的發展藍圖,對中國發展道路進行總體設計與布局,提出“兩步走”的發展戰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統一于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現代化的歷史邏輯和實現中國夢的實踐邏輯。

1.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涵

在不同歷史時期和發展階段,黨總是善于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根據中國國情和人民意愿,提出階段性與連續性相統一的奮斗目標,以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推動革命和建設事業發展。黨的十九大在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的基礎上,明確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1世紀新中國成立100周年,要乘勢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并提出新時代黨帶領人民奮斗的新的階段性目標。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對過去“五位一體”總布局的豐富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經濟富強、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會和諧這一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已難以適應新時代國家發展目標的需要。生態建設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人們渴望在環境優美、生態美麗的條件下生活。黨的十九大順應人民的期待,做出包含美麗中國目標在內的五位一體建設布局,從整體上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要求。從建設維度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求整體性推進,在突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同時,還要加強以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政治建設,加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文化建設,加強以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建設,加強以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文明建設。從文明角度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文明的復興和延續,這一新中華文明不是舊有封建文明的回光返照,而是舊文明歷經滄桑,不斷自我革命,涅槃重生的產物,它的內涵豐富,包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目標,蘊涵著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整體文明,是一個既有區別又有內在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從整體性和協同性的高度,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從公正維度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蘊涵著公正的價值尺度,表達了維護人民群眾經濟權益、政治權益、文化權益、社會權益、生態權益等“五位一體”整體權益的價值訴求。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僅是國家的強大,而且意味著每一個人能夠享受現代化強國帶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紅利,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和諧,實現人人平等和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對過去“社會主要矛盾”認識的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僅包括物質文化生活需要,還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更多領域的需要,其中優質的生態產品和優美的生態環境也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生態“美麗”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正是針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進行的新布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國際地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現出更高的消費需求,“求溫飽”“求生存”向“求發展”“求質量”“求尊嚴”的目標轉變,人們需求的積極變化正是黨制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依據。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需要破解當前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這種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狀態反映了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復雜性和困難程度,它同時也要求黨必須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著力解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不僅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滿足民生,還要持之以恒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們的生態期待,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對過去“現代化國家”內涵的超越。現代化強國是中國近現代以來人們的普遍追求和夢想,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標。中國共產黨人總是根據中國社會的具體國情提出適合中國發展階段的奮斗目標。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李大釗、陳獨秀等就認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的前提關鍵在擺脫貧困、發展實業、增加富力。抗日戰爭時期,“近代化”“現代化”等概念已在黨的文獻中頻繁出現。毛澤東認為,中國只有實現國家統一穩定,才可能實現現代化。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礎和統一穩定的政治環境。1964年12月,周恩來總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明確指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423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重新確立毛澤東時代的“四個現代化”目標,并從務實的角度稱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一概念與被鄧小平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小康”概念可以互相指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統籌國際國內兩個發展大局,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經驗,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思想得到全面深化。一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與中國夢的實現緊密聯系,并內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體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是結構性的系統整體,不僅是“五位一體”的整體布局,還包括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僅是取得成績數量的增長,還是各方面改革成就和質量的提高,換句話說,就是形成強大的綜合國力。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表現為國家進入世界舞臺的中心,贏得世界話語權,具體包括經濟金融話語權、科學技術話語權、文化交流話語權等。五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意味著實現國家領土的統一完整,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2.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深刻意蘊

新征程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追求現代化的歷史邏輯。中國共產黨是推動中國現代化的中堅力量,自黨成立起,就制定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作為黨的奮斗目標。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一切目的,“在于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頁。。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著力探索國家現代化道路,并提出走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和“四個現代化”目標。1964年,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目標,即在20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繼續堅持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并根據國情形成了“三步走”戰略。1987年,黨的十三大提出我國經濟建設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從此,“三步走”戰略成為改革開放后黨提出的第一個現代化發展戰略。1997年,江澤民根據世紀之交中國發展的新特點,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第三步發展戰略作出了新的具體部署,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目標: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六大首次明確第一個百年目標,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并提出更高建設要求。黨的十八大根據“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兩個量化指標。黨的十九大在以往奮斗目標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提出新時代“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兩個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理論,是新時代具有開創意義的現代化發展理論。

新征程揭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踐邏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國家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始終面臨的重大課題。自19世紀中葉,中國的仁人志士開始認識到,要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民族復興,就必須推進國家的現代化。他們為此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直到新中國成立,中國的現代化并沒有取得重大進展。新中國的成立,為現代化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從此,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推進現代化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改革開放40年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以江澤民和胡錦濤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懈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之際,繼續前進,乘勢而上,第二個奮斗目標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便應運而生、呼之而出。這既體現了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又符合實踐發展的新要求,即符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對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新征程揭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閉幕后的中外記者會上說:“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永遠做人民公仆、時代先鋒、民族脊梁——習近平等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側記》,《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6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程中始終必須貫徹的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先后203次提到“人民”,232次出現“發展”,“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要“脫真貧、真脫貧”“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發展為了人民的根本目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始終堅持以人民作為發展的根本動力,致力于解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與調動人民發展力量。一方面,通過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創新驅動,促進產品質量和效益提升,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通過優化和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平臺和環境,調動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求堅持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讓每一個個體都能分享到發展的成果,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3.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步驟

黨的十九大揭示了新時代的宏偉藍圖。這張藍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世界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民主、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一宏偉藍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新時代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強國的戰略安排。

新時代的“兩步走”戰略具有新的特點。一是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本實現的時間提前了。以前這一目標的實現是在21世紀中葉,現在整整提前了15年時間,這樣的安排主要是基于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改革開放40年,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國家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以目前的良好基礎和發展勢頭,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有把握的。張高麗:《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人民日報》2017年11月18日。據測算,2021年到2035年我國經濟仍可保持中高速增長,如按照5%年均增長速度計算,到2035年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29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20.6萬元,約合3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是能夠實現的。二是21世紀中葉的最終奮斗目標比以前提高了。以前黨提出的目標是建成中等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奮斗目標變更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建立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全面提升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的提升,既是基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展示的光明前景,也是基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魅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方略,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政治宣言,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行動指南,為21世紀中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強大理論支撐。三是“兩步走”的階段性任務更重了。第一步目標提出在2035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上,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文化軟實力位居世界前列,美麗中國基本實現,特別是國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第二步目標提出到21世紀中葉,我國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國將具有高度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完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樣的戰略目標顯示出中國共產黨人的雄心壯志,表明黨勇于承擔歷史責任,不忘初心和歷史使命,主動為自身添壓力、添擔子,為人民謀福祉。四是“兩步走”的戰略謀劃適合國情,符合實際。“兩步走”戰略目標與以前戰略規劃相比,更注重新發展理念,因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戰略目標沒有提出數量指標要求,既不設總量目標,也不設速度目標,只以原則性的表述進行展望。這表明,這一戰略安排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基于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這一階段性特征,把發展的注意力放到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更好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上县| 响水县| 黑河市| 柯坪县| 苏尼特左旗| 东莞市| 和平区| 涿鹿县| 广西| 安仁县| 平乡县| 五家渠市| 双城市| 根河市| 依兰县| 金秀| 秦安县| 三穗县| 墨竹工卡县| 石嘴山市| 新宾| 镇安县| 陆良县| 沈丘县| 乌拉特前旗| 桐城市| 石阡县| 康乐县| 筠连县| 成安县| 长寿区| 维西| 湟中县| 宝应县| 金阳县| 营口市| 从江县| 敦煌市| 沙湾县| 慈溪市|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