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教育年鑒(2017卷)
- 陜西省教育廳
- 4346字
- 2021-12-29 16:47:19
普通高等教育
【高校宣傳思想教育工作】 3月15日,高教工委召開全省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省委高教工委副書記、省高教紀工委書記郝利生出席會議并講話。郝利生指出,2016年全省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著重做好5個方面的工作,一要科學研判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大局大勢;二要切實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領導;三要不斷壯大高校主流思想輿論;四要全面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五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省委高教工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王軍周傳達2016年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2015年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工作會議和2016年度全省宣傳部長工作會議精神。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石油大學等4所高校進行交流發言。全省93所普通高校、獨立學院宣傳部長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或思政部主任參加會議。
根據會議精神,高教工委于10月印發《陜西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指引》,該書由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基地組織省內專家和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者編寫,給全省高校免費發放2000余冊。
【高等教育改革與高水平大學建設】 (1)出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政策。印發了《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學院、一流專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陜西高等教育“十三五”改革發展路線圖,形成了推動高等教育強省建設的政策群。(2)開展高校學科評估工作。召開陜西高校迎接全國學科評估動員會,組織專家深入高校開展實地調研,形成陜西迎接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工作的調研報告。共有29個單位373個學科參評,其中170個博士一級授權學科中有162個參評,參評率為95.3%。(3)遴選確定12所院校進入國家優質高等專科院校建設行列,沖擊國家一流水平。(4)創建“院士工作室”。印發了《陜西省高等學校院士工作室建設實施方案(試行)》。共有31所高校擬建“院士工作室”136個(含國醫大師工作室、社科名家工作室),以提高高校學科建設水平。
【高校設置與共建】 為促進陜西理工大學盡快達到籌建目標,省教育廳和漢中市政府簽署了共同支持籌建陜西理工大學的協議,同時協調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水平大學從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幫扶。5月,教育部批復同意陜西理工學院更名為陜西理工大學;同意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備案,陜西新增1所高職院校。
在高校共建方面,積極推動省部共建陜西行業特色高校,先后推進陜西與教育部共建西安交通大學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與國家郵政局共建西安郵電大學現代郵政學院、郵政研究院,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共建西安工業大學;同時,加強省市共建非省會城市高校,推動全省高校協調發展,省教育廳先后與榆林市政府共建榆林學院、與漢中市政府共同籌建陜西理工大學、與商洛市政府共建商洛學院。
【專業建設】 推進院校評估與專業評估認證。印發《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通知》,對37所高職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進行客觀評估。結合高水平大學“一流專業”建設開展專業評估評選,指導高校開展專業認證試點。遴選39個高職院校專業綜合改革項目,引領全省高職專業建設。
推動高校專業布局優化。施行“有進有出、有放有管”的動態調整機制,有效提升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學校定位的契合度。撤銷專業點164個;新增專業點230個,其中與“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密切相關的89個,與陜西支柱、新興產業相關的91個,符合辦學定位與特色、就業率較好的49個。
【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1)名師培養。實施“高校教學名師引領計劃”,評選省級教學名師100位,有6所高校填補空白;舉辦名師風采講堂20余場,近4000名教師參加。(2)優質教材和課程建設。評選省級優秀教材114種;設立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研究項目75項,成立了“陜西省高等教育慕課中心(陜西師范大學)”,推動課程上線應用。(3)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庫。建設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庫建設項目17個,有3個入圍國家項目。(4)加強教學裝備建設。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7個,位居全國第三位;新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8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3個。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計有93所高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有22所高校實施“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在2所高職高校開展“學徒制”改革國家試點,探索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醫教協同計劃”,印發了《陜西省推進醫教協同工作實施方案》,在12所高校推行;推進法律、新聞“雙千計劃”,組織高校與法律、新聞實務部門互派教師、專家64名。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印發《陜西省教育廳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推進計劃的意見》,共有93所高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認定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6所、推薦5所參加國家評選。實現高校眾創空間100%全覆蓋,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系)56個,分類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營5期,編寫出版具有陜西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教材,開展師資培訓、導師庫建設。支持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004項,獲批國家級2094項。陜西先后5次在全國會議上介紹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經驗。
【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 一是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推進省級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工作站建設,對2014年、2015年遴選掛牌的68個示范工作站建設情況進行調研,提出改進意見。二是研究生課程建設試點。對近兩年來研究生課程建設試點工作進行總結,召開研究生課程建設試點項目總結與推薦評審會;向教育部推薦上報2016年度試點單位。三是開展研究生創新實踐活動。舉辦西部大講堂“歷史學論壇”,邀請7位國內著名專家開壇設講;舉辦陜西省第三屆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暨第十一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西北賽區選拔賽。四是構建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開展研究生教育分類評價機制和質量保障體系調研,探索改革舉措;對全省2015年度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進行抽檢,共抽檢817篇;評選出2016年陜西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04篇。
【學位管理與建設】 一方面,開展新增學士學位授權審核,計有學士學位授權高校29所56個本科專業新增列為學士學位授權專業;西安航空學院和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新增列為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兩校10個本科專業新增列為學士學位授權專業。另一方面,加強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計有西北大學等7所高校撤銷1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增列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為提高學位管理的科學化水平,陜西組織力量開展了學士學位授權和授予情況調研,對2016年學位證書制發工作進行了專項檢查。本年度,共審核2015年—2016學年度58個學位授予單位22.71萬人的學位信息。
【高層次人才培養選拔】 一是向教育部推薦2016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和青年學者人選,申報14所高校60位教授。二是組織高校申報2015年度“三秦人才津貼”工作,計推薦520名學科帶頭人和119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重點領域頂尖人才。
【科技創新】 一是繼續推進2011協同創新計劃。開展陜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認定工作,新增“西部生態環境協同創新中心”等6個中心為“陜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使省級協同創新中心達30個。加大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力度,給予2015年認定的2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共200萬元經費支持。二是開展2016年陜西省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推薦工作,經各高校組織申報、遴選和公示,高校37人入選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占2016年全省總數61.7%;54人入選青年科技新星,占2016年全省總數54%。三是建設省部級創新團隊。組織專家完成2012年度教育部創新團隊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結題驗收工作,有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和9個“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通過驗收。
【高校科研平臺建設】 (1)省級重點實驗室。計有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牽頭組建8個實驗室申報為省級重點實驗室。(2)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對依托安康學院“陜南生態經濟研究中心”重點研究基地建設進行現場考察,并通過評審立項。(3)經費支持。重點實驗室和重點研究基地立項重點研究項目225項,資助經費700萬元。
【科學研究與成果評獎】 2016年,陜西積極引導高校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各高校共承擔省級以上各類科研項目4萬余項,其中百萬元以上重大項目800余項。基本情況是:(1)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完成2016年教育廳科研項目編制工作,設立專項科學研究項目1158項,資助經費1400萬元。組織集中辦理省教育廳科研專項項目結題2次,共結題968項,組織會議驗收教育廳科研項目113項。(2)申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推薦申報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526項,推薦申報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項目5項。
開展科研成果評獎。完成陜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共評出獎勵成果137項,其中一等獎61項,二等獎54項,三等獎22項。開展了2016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獎遴選推薦工作,共推薦成果107項,組織推薦教育部優秀科學研究成果12項。
【科技成果轉化與服務地方經濟】 主要措施與工作有:(1)政策宣傳。7月上旬,就制約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和問題,省教育廳、科技廳聯合對部分高校進行專題調研。11月15日,省教育廳舉辦了《陜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若干規定》(即“陜九條”)宣講報告會,邀請省科技廳廳長盧建軍舉辦宣講報告,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做重要講話,省屬高校的校長,主管科技成果轉化的校(院)長,科技處、財務處負責人等150多人參加會議。(2)廳際合作。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簽訂“科教協同、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合作協議,規定兩廳在3年時間在6個方面聯合開展工作,深化產學研合作,深入推動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助力陜西省“一帶一路”建設和創新驅動能力戰略的實施。(3)引導高校主動適應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1月18日,省教育廳組織高校到西安光機所學習“西安光機所科技創新模式”,參加單位與人員有西安交通大學等19所在陜高校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長、科技處負責人約40人。9月12日—13日,在高校中開展“一院一所模式”宣講活動4場,惠及高校19所,參加師生1500多人。(4)召開校企合作成果對接暨投融資洽談會。全年省教育廳分別與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中小企業促進局、省環保廳、省產學研聯合會等單位先后召開校企合作成果對接暨投融資洽談會6次,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30多家高校與企業進行成果對接。利用2016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第二十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絲博會暨第二十屆西洽會)、第二十三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高端裝備制造洽談會等交流平臺,以及引導高校與廣東省、福建省進行校企合作,積極推廣高校科研科技成果,服務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