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教育年鑒(2017卷)
- 陜西省教育廳
- 5391字
- 2021-12-29 16:47:19
教育綜合管理
【全省教育工作會議】 2月23—24日,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會議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全面分析了陜西省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和存在的問題,部署了今后一個時期全省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務。省委書記趙正永、省長婁勤儉講話,省委副書記胡和平總結會議。各市、縣(區)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省級有關部門和人民團體主要負責人,各高校黨委書記、校長,民辦高校董事長(理事長),部分中等職業學校、中小學、幼兒園校長參加會議。
【教育改革發展頂層設計】 進入“十三五”時期,陜西加強了全省教育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10月,省政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在廣泛征求省級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了《陜西省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方案》。為推進陜西教育領域深化改革,省教育廳于9月印發了《陜西省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提出了未來5年陜西教育改革的工作思路、主要任務和總體目標。
【重點工作督查督辦】 省教育廳加強對上級機關督辦事項和重要會議決定事項的督辦,對領導批示件、廳黨組會、廳務會決定事項進行分類登記,對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情況進行專項督辦。經過各處室的一致努力,26件人大代表建議和77件政協提案、78起行政許可事項,28件依申請公開信息、200余份領導指示件均按期保質辦結。
【群眾信訪工作與熱點輿情處理】 落實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接待來訪群眾393批共計1538人,其中集體訪54批1064人,完成省信訪局網上信訪325件,完成上級立案及自立案9件,結案率100%。每個工作日發布《全省教育輿情日報》,初步建立輿情應對和反饋機制,積極引導輿論,確保教育系統和社會大局穩定。
做好網民留言辦理工作。省教育廳整理出《廳網上公眾服務事項匯總表》,列出100條網民關注的熱點問題,發布到廳門戶網站供網友查詢。辦理門戶網站網上信訪182件、民意征集192件、廳長信箱511件、監督投訴3499件、網上咨詢4085件。廳官方微博答復網友私信、評論等3萬余人次;微信后臺和新聞客戶端與網友互動交流超過3萬人次。
【法治教育】 啟動“七五”普法工作。成立以教育廳廳長為組長的“七五”普法領導小組;印發《全省教育系統“七五”普法規劃》《全省教育系統2016年普法宣傳教育工作要點》及“誰執法誰普法”普法清單和任務分解方案。
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省教育廳與省委普法辦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繼續開展法律進學校宣傳周活動的通知》,對秋季開學法治教育第一課和法律進校園活動做出安排,并聯合舉辦了“陜西省首屆高校法治文化節”活動。舉辦“12·4”國家憲法日西安中學晨讀憲法活動。舉辦新修訂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專題報告會,邀請教育部法制辦領導作報告,西安地區各高校和廳機關干部20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
“學憲法講憲法”演講大賽。組織開展了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演講大賽陜西賽區的初賽和復賽,選拔5名學生參加全國總決賽,取得高中組全國總冠軍,小學、初中組1個一等獎,高校組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和5名優秀指導老師獎的佳績。
【現代學校制度建設】 組織召開第五次高校章程核準會議,核準通過西安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等11所高職院校的章程,全面完成省屬公辦本科、高職院校章程的建設任務。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中小學章程建設工作的通知》,對中小學章程建設情況進行了檢查。舉辦了市縣(區)教育局長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與依法治校培訓班。省教育廳還與省教育工會聯合對全省中小學落實《陜西省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進行了督查。
【陜西教育干部培訓西安石油大學基地成立】 5月10日,“陜西教育干部培訓西安石油大學基地”揭牌成立,省委高教工委書記董小龍出席成立儀式并講話。12月,陜西教育干部培訓中心與西安石油大學培訓中心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明確了合作原則、范圍以及內容,形成培訓合力,為進一步發揮陜西教育干部培訓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提供了支持與保障。
【教育扶貧脫貧】 陜西把教育扶貧脫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狠抓落實,出臺了《陜西省教育扶貧實施方案》。以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和建檔立卡戶學生為重點,全年落實28.63億元、資助各級各類學校學生168.88萬人,實現建檔立卡戶學生資助全覆蓋;落實36.86億元專項資金,改擴建校舍358.27萬平方米,極大改善了薄弱學校辦學條件。
發揮牽頭單位作用,先后2次召開扶貧團聯席會議,研究制定《教育精準扶貧試點縣實施方案》,督促有關單位認真履行扶貧責任。省教育廳從西安中學、陜西石油普教中心等單位抽調7名教師到榆林市子洲縣進行支教,組織西安中學等7所省級名校與子洲縣7所學校進行結對幫扶,協調扶貧團成員單位給子洲縣學校捐助計算機492臺,教學用電子白板102塊,價值400余萬元。在國家扶貧日之際,組織扶貧團成員單位對包扶村貧困戶進行了慰問。省教科所承擔的“名師大篷車”深入11個“國貧”“省貧”縣(區)送教下鄉,通過名師示范課、專家點評講座、互動交流和實踐指導,以及贈送優質教學資源等方式,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方法、優質的課程資源送到廣大農村和偏遠地區,培訓教師5600多人次。9月,“名師大篷車”分別走進“國貧縣”子洲縣和綏德縣開展精準扶貧送教活動,兩縣600余名教師參加高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政治學科培訓。
【中小學安全教育和管理】 (1)中小學防溺水。召開全省預防中小學生溺水的專題會議;省教育廳與省水利廳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防溺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相關部門加強河湖渠等水域管理,投放防溺水的安全設施設備。(2)開展防災避災和自救互救演練。落實中小學常態化防災避災和自救互救主題演練活動,每月開展一次主題安全應急演練。(3)春季和秋季開學開展安全集中檢查,重點對學校危化品、消防設施等進行集中排查。
【建立高校穩定安全工作長效機制】 一是落實責任。省委高教工委與高校簽訂責任書,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不斷夯實高校穩定安全工作主體責任和黨政一把手的第一責任。實施“領導包片、部處室包校”維穩責任制,形成全員抓穩定的責任體系。二是加強指導。制定印發《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重大決策穩定風險評估實施意見》,為高校提供規范指導,從源頭上降低引發穩定安全問題的幾率。落實定期研判制度,發揮高校穩定安全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用,會同省市相關部門及高校專家進行4次會商研判,互通信息,提出應對措施。三是監控網情。實時監測涉高校網絡輿情,及時處置高校突發事件,經分析、匯總形成高教要情18期、網絡輿情專報20期,為高校穩定安全工作決策提供參考。四是培訓人員。以“維護高校政治穩定、穩定風險評估、平安創建、禁毒預防教育”為主題,培訓穩定安全工作骨干440余名。
【高校“平安校園”創建活動】 一是督導檢查。在開學初、放假前、重要敏感節點、季節交替等時段,開展明察暗訪和督導檢查6次,發現問題,現場指導整改,并跟蹤督辦。全年約談7所高校主要負責人,下發隱患整改督辦單26份。二是排查隱患。每季度組織高校開展矛盾隱患排查整改,在重要節點進行3次專項排查,開展了3個月的重大不穩定問題排查整治,共調處化解矛盾糾紛530項,排查整改校內安全隱患723項、校園周邊安全隱患196項,及時消除隱患苗頭。三是應急演練。堅持在開學初、放假前、“5·12”防災減災日等時間節點開展安全知識宣教和應急演練,不斷提高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技能。高教工委會同省公安消防總隊、省地震局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組織5600余名師生和消防官兵參加的火災地震應急疏散逃生示范演練,全省高校分管校領導、保衛處長160人參加觀摩。四是創建平安校園。按照《陜西省普通高校“平安校園”創建活動實施辦法》和《陜西省普通高校“平安校園”創建評估指標體系》要求,高教工委會同省綜治辦、省公安廳成立4個檢查驗收組,對30所高校進行省級“平安校園”的復查和檢查驗收,創建省級“平安校園”26所。召開高校創建平安校園工作推進會,嚴格實行“平安校園”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督促高校以評促建。
【加強全媒體教育信息化工作】 完成陜西教育網升級改版,及時宣傳報道全省教育系統重要新聞、工作動態和重大活動,全年發布新聞信息3000多條,100余條被陜西省教育廳網、中國教育信息化網和中央電教館網站采發。推進陜西教育網絡電視臺建設,注冊通訊員242人,積極采訪報道重大教育活動,全年制作和播出節目427條,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
【教育通報與信息服務】 加強“一網兩微一端”建設。加強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建設,通過每月信息統計通報、年底信息先進評選及開展信息工作培訓等方式,調動全系統各單位信息報送的積極性,同時提高“一網兩微一端”信息核稿的規范性和時效性,建設網上新聞宣傳和信息服務的高地。
加強新聞通報。舉行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名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2次,自主召開新聞通氣會1次,廳門戶網站在線訪談5次,官方微博在線直播15次,邀請媒體參與報道69場次廳重大會議活動,接待各類媒體記者電話采訪34次,協調媒體專訪3次。堅持每季度和重點會議新聞通報制度,共編發宣傳報道匯編類簡報14期。
加大信息公開力度。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及時更新包括部門預算、“三公”經費、招生錄取信息等在內的各類主動公開信息,發布公告熱點信息112條,公開文件468份,開設高校信息公開專欄,對全省高校年度信息公開報告做了集中展示。廳門戶網站發布信息9104條,官方微博發布信息4595條,官方微信發布信息2000余條,新聞客戶端發布信息900余條。
【教育宣傳】 陜西積極利用多種媒體開展教育宣傳工作,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準確傳播教育政策精神和真實教育事件。
(1)報道國家資助政策。為使家庭貧困大學新生準確了解資助政策,省教育廳向省委宣傳部報送了《關于商請對貧困學生資助工作正面宣傳的函》,利用省內主要媒體大力宣傳國家新的資助政策。為及時了解掌握精準資助工作動態,發現難點問題,推廣先進經驗,創辦了《學生精準資助快報》,推動貧困學生精準資助工作。
(2)中小學安全教育宣傳。利用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5·12”全國防災減災日等時段,開展安全宣傳進校園;先后開展2016年全省第五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知識網絡競賽、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網絡競賽,在中國安全教育網上開展“陜西省2016年中小學生(幼兒)預防溺水專題教育”等活動。
(3)宣傳學前教育。利用省廣播電視臺“秦風熱線”欄目,介紹《婦女兒童規劃綱要》實施情況;創建“陜西省學前教育”微信公眾平臺,出刊14期,廣泛宣傳學前教育的政策法規和最新動態。
(4)基礎教育宣傳工作。《教師報》設置專刊宣傳師德標兵、最美鄉村教師、陜西好校長等事跡。10月27日召開2017年度陜西省基礎教育宣傳工作會議,會議表彰全省教育系統“我身邊的好典型”2016年度人物、基礎教育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咸陽市教育局、榆林市教育局、碑林區教育局等單位以及“我身邊的好典型”年度人物代表做大會經驗發言。
(5)職業教育活動周宣傳。按照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人社部三部門《關于做好2016年職業教育活動周相關工作的通知》精神,省市縣學校舉辦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有14個市(區)、300多所職業院校參與宣傳,采集各類活動照片近200張,報道稿件150多篇,教育廳門戶網站采用稿件114篇,教育部采用陜西報道14條。
(6)開展“放心上民校”宣傳活動。調動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總結民辦教育領域亮點和典型做法,開展了上下聯動、多點開花的正面宣傳。舉辦2016年民辦高校、獨立學院招生咨詢會,逾7.6萬人次到場咨詢,為民辦院校和廣大考生家長搭建互動平臺。
【語言文字培訓測試】 完成2個新建測試站報批、556批測試工作審批任務、14萬人的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審核和證書發放。召開全省普通話水平測試站站長研討會,增強全省52個測試站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系統的活力。組織開展全省普通話水平測試先進單位和優秀工作者評選活動,評選先進測試站18個,優秀工作人員46名。對12個測試站10000余名考生的信息資料進行審核,抽查復審聲音樣本50000個,接待100余批次400余人的來訪。
【教育專項督導】 2016年,陜西發揮教育專項督導職能作用,促進重點工作的落實。
(1)先后5次迎接國家的專項督查,計有春秋兩季開學檢查、營養餐計劃、校園欺凌治理、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專項督查。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實施工作,遴選10個國家樣本縣,派出6個督查組進行蹲點督查,全省10個樣本縣順利完成監測組織實施工作。
(2)開展12類13次專項督導檢查,計有全省“全面改薄”、公辦幼兒園建設、教育經費、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農村教學點布局、鄉鎮中心校截留教學點經費、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教育信息化、校外教育示范性實踐基地建設、全省新建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建設達標驗收、全國2016年職業院校評估、高校“一章八制”等重點工作。
(3)開展了中小學掛牌督導創新縣評估認定工作。對4個縣的掛牌督導工作進行了督導評估,推薦2個縣申請全國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舉辦1期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培訓班。
(4)總結第二輪“316工程”創建活動。2012年—2015年,陜西省實施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第二輪“316工程”(即實施陜西省學校發展水平督導評估,每3年為1輪,每年督導評估6000所學校,含幼兒園)。三年來,實施“316工程”在促進教育公平、推進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總結了全省第二輪素質教育督導評估“316工程”,遴選表彰了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