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二十年發展研究
- 黃曄 周秋成
- 5527字
- 2020-10-21 18:06:39
1.6 主要成就
自1998年始,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從小到大,由大變強,走過了20年的光輝歷程。20年來,在中央及陜西省政府的支持和領導下,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不斷加快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開發利用,擴大能源生產規模,努力提高保證能力、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加大能源資源轉化力度,推動能源產業邁進了新的發展時期。
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了三大歷史性轉變:一是區域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轉變,二是能源供應規模實現了巨大增長,三是能源轉化質量實現了巨大提升。
1.6.1 區域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轉變
(1)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在這20年間,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有力地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由1998年的63.51億元、34. 57億元、34.42億元、4.33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318.39億元、4234.64億元、1577.10億元、312.97億元,分別增長51.25倍、121.49倍、44.82倍、71.28倍,見圖1-11。

圖1-11 1998年與2017年榆林市經濟發展主要指標
在這20年間,榆林市的國民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占全省比重由1998年(陜西省為1381.53億元、1300.63億元、544.89億元、156.92億元)的4.60%、2.66%、6.32%、2.76%,增加到2017年(陜西省為21898.81億元、22374.99億元、23819.38億元、2006.39億元)的15.15%、18. 93%、6.62%、15.60%,分別增長了10.55個百分點、16.27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12.84個百分點,見圖1-12。

圖1-12 1998年與2017年榆林市經濟主要指標占陜西省比重變化
(2)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隨著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設,榆林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實現了從基本溫飽邁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轉變。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8年的19.97億元、3235元、1057元,增加到2017年的472.12億元、32153元、11534元,分別增長23.64倍、9.94倍、10.91倍,使榆林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見圖1-13。

圖1-13 榆林市城鎮居民與農民收入增長變化
(3)基礎設施逐漸完備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快速發展,強有力地拉動了當地交通運輸、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并使其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榆林公路總里程從1998年的19477千米,發展到2017年的31000千米,實現了榆林所有行政村,村村通柏油路。榆林高速公路發展從1998年的空白,發展到2017年的1100千米。榆林市建成了榆靖、陜蒙、吳定、榆神府、榆綏、榆佳等多條高速公路,形成“四縱四橫一環”輻射周邊的高速路網格局。榆林市從2001年開通了歷史上第一列火車起,到2017年,榆林全市鐵路總里程達到1200千米,形成了以太中銀、包西鐵路為主動脈的鐵路大框架,并建成了神朔等干線鐵路。
目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交通運輸體系形成了以公路、鐵路、航空為主的“三位一體”發展格局,極大地加快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設步伐。
榆林王圪堵水利樞紐建成,黃河多點引水取得實質性進展。電力、通信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順利推進,使其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4)城鄉統籌長足發展
榆林市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榆林市城鄉居民收入超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實現了義務教育零收費和15年免費教育,醫改等民生保障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榆林市貧困人口從1998年的超過120萬,占全市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減少到2017年的在冊貧困人口9萬戶、22.9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
(5)產業結構愈趨合理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三次產業不斷發展,結構層次不斷提升,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71.53%,發展到2017年的94.95%。第一產業比重逐年降低,第二產業比重由1998年的37.54%增長到2012年的72.23%,然后逐年下降,第三產業比重近年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目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以工業為主導,第三產業快速增長,產業結構“優二進三”,日趨優化,見圖1-14。

圖1-14 榆林市國民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變化情況
(6)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榆林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3%,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7.73%,人均公園綠地占有率達到16.93平方米,是陜西省唯一PM2.5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榆林先后獲得“國家衛生城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稱號,并上榜“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單。
2018年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成果報告公布,榆林神木市、府谷縣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的第48位和第70位,榆陽區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99位。神木、府谷連續多年位列中國百強縣(市)名單,神木、府谷、靖邊三縣連續位居全省縣域經濟“十強縣”前列,神木成為西北首個生產總值超過千億元的縣級市。
1.6.2 能源供應規模實現了巨大增長
自1998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批復建設開始,榆林緊抓機遇,乘勢而上,加大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開發力度,擴大能源生產規模。
在這20年間,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向外輸出的一次能源產品,累計達到:原煤352442萬噸、原油13125萬噸、天然氣1687.88億立方米,油氣折合26574萬噸油氣當量,油氣煤三項折合29億噸標準煤,占陜西省累計一次能源生產總量(1998年至2017年,累計為48.30億噸標準煤)的60%,占全國累計一次能源生產總量(1998年至2017年,累計為490.32億噸標準煤)的6%。
2017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生產的一次能源產品:原煤40015.82萬噸、原油1048.61萬噸、天然氣164.92億立方米,油氣折合2362.7萬噸油氣當量,油氣煤三項折合3.2億噸標準煤,占陜西省一次能源生產總量(2017年為5.04億噸標準煤)的63.5%,占全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2017年為36億噸標準煤)的8.9%。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以不足全國國土面積的0.45%,為國家供應了數量如此驚人的一次能源,其歷史貢獻非常巨大。
在這20年間,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向外輸出的一次能源產品,煤炭產量由1998年的1688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40016萬噸,增長了22.7倍;原油產量由1998年的46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1049萬噸,增長了21.8倍;天然氣產量幾乎從零起步、從無到有,增長到2017年的204.42億立方米(折合2719萬噸標準煤),見圖1-15。

圖1-15 1998年與2017年榆林煤油氣產量變化
(1)煤炭行業
隨著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設,煤炭產業走過了輝煌的20年,為全省經濟總量和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2017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生產煤炭40016萬噸,占全省(煤炭產量55024.68萬噸)的72.72%、占全國(煤炭總產量35.2億噸)的11.37%。與1998年的陜西省(煤炭3176.24萬噸)占比53.14%、全國(煤炭13.32億噸)占比12.67%相比,在陜西省煤炭占比中提高了19.58個百分點。2017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煤炭產量較1998年增加了38328萬噸。

圖1-16 1998—2017年榆林煤炭產量變化
2017年,榆林煤炭產業實現產值2059.30億元,占榆林地區工業總產值4234.64億元的48.63%,占全省工業總產值24854.43億元的8.29%。1998—2017年榆林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總產值變化見圖1-17。榆林煤炭產業具備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具有一定的話語權。

圖1-17 1998—2017年榆林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總產值變化
(2)油氣行業
在這20年間,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不斷加快,使其產能產量快速增長。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石油產量由1998年的46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1049萬噸,增長了21.8倍;天然氣產量幾乎從零起步、從無到有,增長到2017年的204.42億立方米,增長了幾乎100%。在這20年間,累計為國家貢獻油氣26574萬噸(折合油氣當量),其中原油352442萬噸、天然氣1687.88億立方米。
榆林作為國家天然原油、天然氣生產供應的重要基地,20年來通過輸氣管網源源不斷地為全國各地供應天然氣這一清潔能源,其中,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所屬靖邊氣田是我國陸上最大的整裝氣田之一,是我國“西氣東輸”的首供氣源。
2017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油氣行業實現產值451.73億元,占榆林市工業總產值4234.64億元的10.67%。1998—2017年榆林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總產值變化見圖1-18。

圖1-18 1998—2017年榆林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總產值變化
在這20年間,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原油加工量增速迅猛,由1998年的18.36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392.68萬噸,增加了20.4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累計加工原油4117.23萬噸,建成榆林煉油基地,為陜西省石油產品市場長期穩定供應做出了一定貢獻。
(3)新能源行業
榆林著力培育一批非化石能源產業,特別是以風電、光伏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取得巨大成效。隨著榆林風電基地建設的加快及太陽能光伏應用力度的加大,形成了榆林風電和光伏發電兩大新能源產業鏈。
榆林率先建成全國首個分散式風電項目和全省首個風電場、首個大型光伏電站。榆林新能源產業體系布局合理、競爭優勢明顯,正在成為國家新能源生產和應用的重要基地,對加快榆林能源產業結構,由化石開發為主向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開發并舉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
榆林市新能源產業起步較晚,風電、光伏項目在1998年裝機容量為空白。2017年,榆林風電裝機容量為278萬千瓦、光伏裝機容量為392萬千瓦,榆林風光電的總裝機量為670萬千瓦。
1.6.3 能源轉化質量得到了巨大提升
2003年,陜西省委省政府在榆林召開第一次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座談會,明確提出深入推進實施“三個轉化”(煤向電、煤電向載能工業品、煤油氣鹽向化工產品轉化)的發展戰略,此后,隨著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建設發展思路,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不斷向著國內外一流能化基地的目標邁進。
在這20年間,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實現了從一次能源供給向化石能源深度轉化利用的華麗轉身,現已成為國家重要的煤電基地、國家四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之一、世界最大的蘭炭、金屬鎂生產基地,能源化工產業的發展正由高速度發展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渡。
(1)大項目大集團
在這20年間,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經歷了從“大上項目”向“上大項目”的重大轉變,從2003年神華錦界煤電一體化等一批項目集中開工以來,已累計開工了171個重大項目,總投資約7836億元,已建成投產76個,完成投資約2038億元。已形成煤制甲醇580萬噸、煤制烯烴240萬噸、聚氯乙烯135萬噸、蘭炭5850萬噸的生產能力。“榆林煤”是具有產地證明商標的優勢品牌,被譽為“優質煤”“環保煤”“潔凈煤”。“榆林蘭炭”被列入國家產業目錄并發布了蘭炭國標,打開了華北和西南市場,成為國家治污降霾代替原煤的首選產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現已建成了延長靖邊煤油氣綜合轉化、中煤榆橫煤炭深加工、陜西未來煤間接液化一期、神華甲醇下游加工、延長煤油混煉等一批全球領先的能源深度轉化項目。
荷蘭殼牌、法國液空和蘇伊士、中國神華等2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榆林,大型煤電載能項目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顯現,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正在向世界一流、國際領先的目標邁進。
(2)能化產品產量
在這20年間,榆林能源化工產品產量大幅增長。發電量由1998年的10.67億千瓦時,增長到2017年的758.39億千瓦時,增長70.1倍;原油加工量由1998年的18.36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392.68萬噸,增長20.4倍;甲醇產量由1998年的8.19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232.8萬噸,增長27.4倍;蘭炭產量由1998年的73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3143.08萬噸,增長43.1倍;電石產量由1998年的5.3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267.74萬噸,增長50.5倍。
在這20年間,一大批能源化工產品,包括氮肥、聚氯乙烯、氫氧化鈉、金屬鎂、電解鋁、聚烯烴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并在國內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力地提升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在全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中的地位和水平。
2017年,蘭炭、金屬鎂、聚氯乙烯、電石、甲醇、煤制烯烴產量分別為3143.08萬噸、46.66萬噸、143.12萬噸、267.74萬噸、258.80萬噸、248.62萬噸,占到全國總產量(6000萬噸、90萬噸、1790萬噸、2640萬噸、5200萬噸、3300萬噸)的55%、52%、8%、10.1%、5%、7.5%。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蘭炭生產基地、世界上最大的金屬鎂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甲醇生產基地、國內重要的氯堿產業生產基地。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煤電裝機容量,從1998年的10萬千瓦,增長到2017年的1573萬千瓦,提高了156倍,是國家“西電東送”的重要基地之一。

圖1-19 1998—2017年榆林能源化工產業產值變化
榆林能源化工產業主要包括石油加工、煉焦業及化工原料制品制造業,其1998年至2017年產值變化見圖1-19。2017年,榆林能源化工產業總產值達到實現產值947.06億元,占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工業總產值4234.64億元的22.36%,帶動了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的快速增長。
(3)重大創新技術
在這20年的發展過程中,“榆林版煤制油”、煤制烯烴、百萬噸煤間接液化、世界首套萬噸級甲醇制芳烴、全球首個煤油混煉等一大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能化裝置成功運行,粉煤熱解、煤焦油加氫等一批關鍵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達到國際和國內領先水平。
目前,榆林正在開發建設的煤熱解技術與工藝有:陜西神木富油能源科技公司DG固體熱載體快速熱解技術、神木市錦豐源潔凈煤科技公司固體熱載體煤低溫熱解中試裝置、陜煤化集團神木天元化工公司低階粉煤回轉熱解技術、陜西榆林乾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氣固熱載體粉煤熱解工業試驗裝置、北京國電富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GF低階煤分質綜合利用技術、榆林市甲和煤炭熱解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粉煤低溫干餾試驗裝置、榆林煤化工產業促進中心YLS型內熱式直立爐等。
世界首套萬噸級煤基甲醇制芳烴工業試驗裝置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烴(FM-TA)催化劑開發”和“流化床甲醇制芳烴(FMTA)成套工業技術開發”兩項科技成果,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科技成果鑒定,填補了甲醇制芳烴工業化技術的空白。
陜煤化集團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低溫煤焦油全餾分加氫多產中間餾分油成套工業技術(榆林版煤制油)”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鑒定認為:該技術“系世界首創,居領先水平”,并入選2013年中國煤化工十大新聞。
(4)產業集群集聚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產業園區發展水平大幅提升。榆林市建成以榆神工業區、榆橫工業區、靖邊能源化工綜合利用產業園區、神木市錦界工業園區、榆陽麻黃梁工業集中區、府谷煤電化載能工業區、榆佳工業園區等為核心的國家級和省市重點化工園區,形成了“一縣一區、一區多園”的產業園區發展格局。目前,榆林已形成油氣及化工、煤炭及化工、電力、鹽化工等4大產業集群,為榆林能源化工產業的科學有序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如圖1-20所示。

圖1-20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產業發展格局圖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初步確立了煤炭中低溫熱解在能源化工產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構建了以煤炭中低溫熱解推動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基合成材料即“一推四”的特色能化產業體系,推動了能化產業五大多聯產模式的發展和完善,即煤—油—化一體化多聯產模式、煤—氣—載能一體化多聯產模式、煤—焦—電一體化多聯產模式、煤—焦—氣化一體化多聯產模式、煤—鹽—化一體化多聯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