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回 高明春求學梅花書院 郭文山講述關學四儒

高虎恍惚中看見五姨太出現在自己眼前,兩人輕吻起來。她有些躲閃,但慢慢地也回應起來,高虎感覺他們仿佛又回到了初次偷情時的情形。高虎扒下她的衣服將她壓在身下,灶坑中的火苗燃燒發出“噼噼啪啪”的燃爆聲,和二人急促的喘息聲交織在一起。高虎覺得腦袋脹得厲害,昏昏沉沉口渴難耐。“水……”高虎說。女人從他懷里滑出穿好衣服,過了一會兒從屋外進來,用唇對著高虎嘴,高虎感到一股清涼流入喉嚨,竟然是用口化了雪水喂他。高虎想睜開眼睛,但是感覺眼皮好沉重,但還是睜開了眼睛,蒙眬中五姨太就在自己身邊,忙伸手抓住她的手問道:“我是在夢里嗎?”

高虎撫摸著五姨太的手說道:“但愿這個夢永遠都不要醒!”

女人關切地說道:“你生病了,燒得厲害,凈說胡話!”

她給他蓋上棉衣,又在旁邊移了兩堆小火堆。在外面用手帕包了雪敷在額頭上給他降溫,高虎迷迷糊糊抓著她的手睡著了。

卻說高家堡里一派繁忙,八個“兄弟會”勇士護送泰和酒樓大廚到了莊上,支起爐灶便依那乞丐的吩咐做起了酒菜。高世榮將仙記酒坊的十二年陳釀、銀碗、綢緞、棉鞋等物件一一擺在桌上。那乞丐“哈哈”一聲大笑說道:“待我給少公子看好病后再吃!”說罷徑直來到高三房間。高三躺在床上,母親蘭氏在炕邊守著兒子。乞丐到跟前看高三臉色憔悴,嘴唇青紫,略一沉吟說道:“嫂夫人請先讓一讓,老叫花給少公子把把脈。”

蘭氏起身讓開,那乞丐移身坐在炕前,伸手把脈。過了片刻,乞丐把完脈后從木匣中取出銀針、艾草,又開了一服藥方,命人前去抓藥煎熬。然后在高三大椎穴、風府、風池、曲池、百會等穴位扎了針,再用艾柱熏灸。又用銀針刺破他手指關節,放出黃水黑血。再用艾草點燃在穴位上熏灸,待藥煎好后給高三服下。這才說道:“飯菜好了沒有?老叫花要大吃一頓。哈哈哈!”

母親蘭氏上前問道:“先生,小兒病情咋樣?”

乞丐笑道:“無有大礙,待飯菜吃完少公子就會蘇醒,七日便可痊愈。”

眾人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一連七天,乞丐用不同的醫術給高三治療,七天過后,高三又恢復了往日的英氣,康復如初了。老乞丐也未留下姓名,竟然不辭而別了。

高世榮看高三病已痊愈,便商議要高三斷文識字,最好找個好先生又不能離陵前太近,以免高三整天惹是生非。一打聽方圓幾十里富平薛鎮有一書院叫梅花書院,名氣甚大。山長姓李名岳,字西山。為人博學多才,乃明末清初關中一代文宗李天生后人,門下弟子無數。高世榮和妻子蘭氏一商量,便想讓高三去梅花書院李先生門下求學。

時至寒冬臘月,書院早已停學。高世榮讓高三先去趟書院先見見先生,看書院先生是否愿意收他。

高三獨自一人來到梅花書院,只見書院掩映在一片蒼松槐柳之中。正是:老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好一派清雅幽靜之所。高三到了書院門前,但見院門牌匾上書寫“梅花書院”四個綠漆大字,落款是李天生書。高三大字不識幾個,只覺得好看。高三徑直進了院門,就見一廂房屋頂冒著煙,想必先生就在這間房中。高三本對學文無甚大愛好,只是闖下大禍不敢再惹是生非,只好從了父母之命前來求學。

高三到了屋前就聽里面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又聽一人說道:“西山先生方才吟的這首《終南望余雪》正合當下之時節。在下閱《唐詩紀事》說當年祖合生在長安城應試時而作,按規定應為六韻十二句。但祖合生只寫四句就交卷,考官問其為何,祖合生只說兩個字‘意盡’,堪稱意境境讓人續想無限啊!”

“哈哈哈!”屋中傳出一聲朗笑說道,“‘意盡’二字妙啊!身居廟堂之人焉知‘意盡’之深意?”高三聽二人推杯換盞相談甚歡。

高三在門外躬身說道:“三原高三前來拜學!”說完跪在門外。就聽屋里略顯蒼老的聲音說道:“為何求學啊?”

高三答道:“平日里老是讓父母不得安心,總是給二老添麻煩。父母便命我前來拜學先生,循化禮教,識文斷字。”

屋里人說道:“你倒實在,沒說假話。你且將院子里的積雪清掃干凈,再來拜師。”說完二人又吟詩作賦起來。高三也聽不太懂,肚中饑餓心里又氣,要是換了平日里早就約一幫伙伴尋事玩耍去了,可是眼下已經答應父母,怎能反悔?只好放下背囊,拿了掃帚來到院子里,忽聞得一股暗香撲鼻而來,就見院中墻角幾株老枯枝蠟梅含苞待放,花蕾如火,梅香浮動,沁人心脾。

高三打掃完院中積雪,又想書院外的積雪也沒人打掃,不如一起掃了,于是將書院外的積雪也打掃干凈。一時興起,在院中揮舞掃帚耍了一路拳腳,這才立在屋外說道:“先生!雪已清掃干凈,請先生示下。”

屋里老先生說道:“你不但把院中的雪掃了,還將書院外的雪也打掃干凈了。不錯!哈哈哈!不過你剛才耍了趟拳腳,掃帚不小心把我的蠟梅花打落了不少啊!我罰你再給屋外的四個大水缸挑滿水,出了書院村口,一棵大柳樹下有一口古井。”說完二人又作起詩來。

高三心里來氣,又有些疑惑:生氣大老遠前來拜師求學,到現在也沒見著李先生,疑惑剛才老先生未有現身出屋半步,怎知我耍拳腳把他的蠟梅花打落?想必李先生定有過人之處,不妨挑完水后再看究竟。想到此處,便不情愿地挑了水桶到村口老井打水。到日暮時分才將四口大缸挑滿,高三也累得夠嗆,雙肩壓得酸痛無比,腰腿困乏,來到屋前說道:“先生,水缸都挑滿了,先生還有什么吩咐?”

高三說話時心想,再要是刁難我的話,這學便不上了,也好落個自在。定要在缸中撒泡尿,再扯下幾根老先生的白胡子,才解氣。想到這里不由得偷偷樂了起來。

就聽屋里先生說道:“你可以進來了!”

高三推門而入,就見中堂上掛一幅畫像,畫中人仙風松骨,儒雅不凡。案桌上檀香繚繞,左手火炕上坐著兩人,一人鶴發童顏,身著青色長袍;一人四十來歲,精神飽滿。炕桌上擺著一壺酒,一壺茶,一盤點心,一碟花生米。高三心想,畫像上的人莫非是父親提起的一代文宗李天生大師?若是的話當先拜李天生大師。一想這炕上的老頭高三心里有氣,便徑直走到畫像前,跪拜在地,連磕三個響頭,這才起身來到炕前說道:“三原高三前來拜學,請問哪位是李先生?”

炕上那位老者上下打量一番高三,手捋白須說道:“老朽便是!”

高三自拜了明法道人和鐵佛僧后,深得二人教誨,自知這尊師禮教之道,心中雖然無甚興趣,卻也跪拜在地說道:“高三受父母之命前來拜學,請先生收下學生。”

炕上老翁“哈哈”大笑一聲說道:“快快請起!小小年紀一人獨自前來求學,竟然懂得不少禮數,嗯——不錯——老朽就收下你了!”

高三叩首謝道:“弟子拜過先生。”

西山先生讓高三起身,向他介紹一旁坐的中年人。此人乃是耀州名士,文武雙絕,姓郭名賢,字文山。二人甚是喜愛高三,便喚下人備了晚飯,三人一席暢談,自不多表。

次日,李西山和郭文山二人喚高三到書院藏書閣中。就見藏書閣中陳列著各種藏書典籍,正中堂懸掛著孔圣人的畫像,左右各懸掛兩幅畫像,左手一位高三在書房見過,正是一代文宗李天生大師,其余三位卻不認識。高三隨二位先生焚香叩拜之后,李老先生為高三講解道:“中間這幅畫像上畫的是文圣孔子尊師,乃我輩儒生先尊,當年周游列國,開創私人講學風氣。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傳弟子三千,教化萬民。創立儒學,后世稱之為文圣,萬世景仰啊!”高三以前在蒙館的墻上也曾見過孔圣人的畫像,并不好奇。

李西山指著左手第一幅畫繼續說道:“這幅畫像是先祖李因篤,字天生。康熙皇帝稱先祖李天生與昆山顧亭林、太原傅青主、粵東屈大均為大清四布衣。名播海內,世稱自有名士以來,以布衣聳動四方,未有如公之盛也!”

高三不由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又聽郭賢郭文山說道:“當年李天生先生一生奔走,結交四方。當時正值大明滅亡,清兵入華。先生十三歲便立志反清復明!”高三心想這位天生先生和我一般大時就有如此抱負,心中更加崇敬。又聽郭文山先生說道:“先生一生致力于關學振興,著作無數。一生不為清廷所用,康熙皇帝幾番下詔入京為官,均婉拒不仕,康熙授職翰林院檢討,受命纂修晚史。先生以母老無人盡孝為由,前后上書三十七次。康熙看了書文深為所動,遂準先生辭官離京。離京之時京城十里長亭外,數百文人高士為其送行,龔鼎孽為其題寫‘西京文章領袖’的匾牌贈行,被一代名士王漁洋譽‘卓然自挺于頹俗之表,不受清廷籠絡的君子’。先生離去已百余年,然我輩每每提起無不為先生的君子風范欽佩俯首啊!”

又聽李西山先生說道:“先祖一生最為讓人稱頌的是與昆山顧亭林的深情厚誼,猶如高山流水。二人常泛舟江湖之上,撫琴高歌。又一同研究古漢文發音,顧亭林書成《音學五書》。嘆曰:‘深知吾書,海內惟李天生一人也。知音者,惟天生耳!'”

西山先生又指著第二幅畫像說道:“這位先生乃我關中名師之一,姓李名颙,字中孚,號二曲,周至人氏。自幼家境貧寒,便借書苦讀。自學成才,門徒甚眾。清廷召其入京為官,辭詔拒仕,發誓不為清廷所用。一身蘭竹之氣,不為富貴威武所屈。江蘇常州知府駱仲麟邀先生在孔廟大成殿講學,學生達到四千人之多。康熙皇帝西巡陜西,聞二曲盛名傳旨召見,先生以年老多病辭詔,只將其所著《二曲集》和《四書反身錄》進獻康熙皇上。可見先生的傲骨氣節,無不令三秦文士崇拜景仰。”

郭文山移至右側畫像前介紹道:“這位先生姓李名柏,字雪木,號太白山人。明朝滅亡之后歸隱家鄉,終身不入仕為官。康熙皇帝曾多次差人重金禮聘,均遭李雪木拒絕。后來雪木先生便隱居太白山中。康熙聞訊后勃然大怒,嚴令陜西巡撫封鎖太白山區,清兵將太白山圍得水泄不通,連打柴的樵夫、垂釣的漁夫也無法進山營生。有一天一個搜山的士兵在樹林中撿到幾片斛樹葉片,上面用鮮血寫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詩文,大意是說要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孔明先生,絕不引狼入室,辱罵賣國求榮的漢奸吳三桂及貪官污吏腐敗。知縣呈知府,知府呈道臺,道臺呈藩臺,藩臺上呈巡撫,巡撫上呈總督。陜甘總督本是進士及第探花郎,極愛詩文。飛送京城前,私下親筆將雪木先生的斛葉詩文只字不漏地抄錄下來,不時偷偷觀賞,后來李雪木的斛葉詩文便在高官中流傳開。此后太白山中接二連三發現雪木先生寫的斛葉詩文,有的署名太白山人,有的署名筆洞生。這樣日復一日天天有專人快騎送往京城。那康熙皇帝也是極愛詩文之人,當讀到雪木先生所寫同情人民疾苦,映射朝政腐敗的詩文時,怒不可遏。降旨陜西巡撫速將欺君罔上,無視君臣綱常的逆士李雪木緝拿京城問罪。當讀到稱贊大好河山,太白風景如畫的詩文時,不禁連連叫好,忙又下詔嚴令陜甘總督好好保護這位稀世奇才。朝令夕改,令地方官員左右為難。卻讓雪木先生在太白山一帶生活隱居了下來。數年之后,康熙皇帝到太白山訪請李雪木。聽說先生已經過世,御口親封雪木先生為太白山神,并在《斛葉集》的扉頁上御書《太白山神斛葉集》精裝成冊。作為珍藏秘本,只供皇室閱讀參詳。”

高三聽得入神,不由對畫上幾位先師景仰萬分。

郭文山先生拱手作揖介紹最后一位畫中人:“這位先師乃是三原人氏,姓孫名枝慰,號豹人。三原孫豹人先生以詩文名滿天下。康熙八年夏五月,潛江縣城衙門前正街,知縣王又旦為孫豹人先生建起一座面向故鄉關中方向的新樓。王知縣工詩善書,嗜友若渴。為新樓題匾‘焦獲寓樓’。自孫豹人先生入住‘焦獲寓樓’后,雖值江南煙雨時節,亦不能阻止慕名的江南名士前來拜訪。當時前來拜訪孫豹人先生的名士之多不計其數。素有‘異縣往來誰最密,朱家出去到劉家’的說法。在城南明末崇禎年間的貢生郭鋏的住所,漫園梅花亭。雖非梅開季節,先生卻熱情洋溢地留下了二十一聯長詩《梅花亭子歌》。康熙十八年清廷舉行博學鴻詞考試,先生拒絕出仕。屢辭不亢,勉強進京。不得已進考場,但又不終幅而出。”高三有些疑惑地問道:“先生請問‘不終幅而出’是什么意思啊?”

郭文山先生呵呵一笑答道:“問得好啊!就是試卷沒有答完便交卷而出。先生一生不仕,然名播海內,名震關中。故我書院中奉此四人為尊,研習先生名作,學習先生風骨。”

高三被四人高尚的品格深深折服。

二位先生又給高三講了些古史,地理風土。一連七日,也不給高三識文斷字,只講些名人賢士、民族英雄的事跡。高三慢慢對學習有了興趣,第七日晨起,二位先生便讓高三回家過年,到開春二月初二前來書院報學。高三收拾好行囊,又將書院打掃一番,將水缸挑滿,給二位先生備下足夠的柴火,這才起身前往三原。二位先生望著高三背影,暗暗點頭,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囊县| 弥渡县| 祁东县| 乾安县| 新兴县| 陕西省| 呼伦贝尔市| 桂平市| 扶风县| 台东县| 灯塔市| 资溪县| 汉源县| 古蔺县| 且末县| 班戈县| 彰化市| 台东市| 玉林市| 伊春市| 富川| 喀什市| 青神县| 普安县| 凤台县| 徐州市| 青浦区| 会泽县| 盐池县| 衡山县| 敖汉旗| 汕头市| 丰原市| 克什克腾旗| 古蔺县| 平安县| 婺源县| 白沙| 颍上县| 威远县| 尼勒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