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游戲的發展與演變
在傳統意義上的游戲出現以前,人類就具有了“玩”的天性與本能,甚至早在沒有人類的遠古時代,就已經有了“玩”的雛形。最初的“玩”是無意識、無規則的本能表現,動物通過“玩”來訓練自己的生存本能,如動物之間的追趕、打鬧、撕咬等,這些原本都是它們祖先在野外生存需要的技能。所以,“玩”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早在遠古就已經作為一種生存的本能訓練而存在(見圖1-3)。

圖1-3 古代壁畫中記錄人們打鬧嬉戲的場景
在人類出現以后,隨著歷史的發展與人類的進化,人類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當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后出現了剩余勞動力,人們不再需要為了生存付出自己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這時生產勞動開始向娛樂活動轉變,從這個時期開始,傳統意義上的游戲便應運而生。游戲的起源與生產勞動、軍事、民俗傳說及宗教信仰等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歷史淵源和文化背景的差異,世界各地的游戲內容有所不同,但究其根本都是人類的一種本能表現,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有據可考的游戲是擲骰子猜大小。為了擺脫饑荒的困擾,3000多年前呂底亞人發明了這個游戲來分散精力,以此控制對食物的渴望,依靠這個游戲的幫助,他們熬過了漫長的18年饑荒。骰子游戲不僅讓人在艱難時期獲得了難得的快樂,還讓社會團結一致、共同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它使呂底亞人在最艱苦的環境面前也保持了樂觀的精神。擲骰子是簡單古老的經典游戲,它有簡單明確的目標和規則,用骰子點數和簽數反饋信息,參與者都是自愿的,并且建立起了成熟的游戲規則。
而在古代西方國家,如古希臘、古羅馬的游戲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動,人們通過游戲活動敬奉“神”,與“神”進行交流以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與快感體驗。從游戲的內容來看,古希臘的游戲迎合了當時城邦之間戰爭的需要及城邦之間的文化、商業交流的需要。古羅馬的游戲則反映了當時征服與享樂欲望的膨脹。中世紀的基督教精神是對古羅馬的奢靡的社會風氣的反叛,否定人的價值,摒棄一切游戲與游戲精神,騎士文化產生的首要目的是服務于上帝,以滿足十字軍東征的需要。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關注的中心回到人本身,重新發現人的價值,游戲與藝術的精神一樣,注重形式的完美與人的歡樂的表現,這符合那個歷史時期人重新發現自身的價值后、把自身置于世界的中心位置去尋求財富與歡樂的需求,也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需求。
隨著歷史和人類文化的發展,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游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勞動之外的娛樂消遣活動。從歷史來看,傳統游戲在形式上大體可以分為競技類、思維斗智、猜謎、賭博等。肢體角力、競技是指在游戲規則下的游戲行為,多為帶有較強烈競爭性的肢體游戲。雖然,肢體游戲通常是以競技作為目的,但在其原始屬性中依然包含著主體的享受和快樂。例如,角抵是一種類似于現代摔跤、拳斗類的角力游戲(見圖1-4),主要是通過肢體力量和技能較量,后來逐漸演變為一種帶有表演成分的游戲活動,參與者在比拼體力與技能的同時體驗情緒緊張和情緒釋放的快感。

圖1-4 出土的古代刻有角抵圖案的青銅飾牌
思維斗智、猜謎是指依靠腦力思考來完成的游戲行為。例如,西方的國際象棋、雙陸棋都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戰略游戲,如圖1-5所示。我國傳統的斗智類游戲包括九連環、魯班鎖、華容道、圍棋、象棋等,如圖1-6所示。思維游戲之所以能給參與者帶來愉悅,往往不是由于游戲本身制造了快樂,而是人們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思考的過程產生了愉悅。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曾經說過:“思維是世間最令人愉悅的游戲。”這是對游戲活動愉悅體驗的生動描述。

圖1-5 國際象棋和雙陸棋

圖1-6 中國傳統斗智類游戲
工業革命以后,規則意識、商業化使得游戲活動大規模地影響到了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游戲休閑娛樂成為消費品,這符合工業社會的發展規律與特征。再到當今社會的信息時代,網絡游戲的互動、虛擬等特征符合了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縱觀游戲的歷史與發展會發現,游戲精神及游戲目的始終是追求自由與快樂。然而,每個時代的游戲精神內核在不斷變化,變化的基礎是游戲需要符合社會文化需求和發展的需要。
- 控糖控脂健康餐
- PostgreSQL Cookbook
- PyQt從入門到精通
- PHP+MySQL網站開發技術項目式教程(第2版)
- 64位匯編語言的編程藝術
- HTML5游戲開發案例教程
- Java Web基礎與實例教程
- Oracle BAM 11gR1 Handbook
- 飛槳PaddlePaddle深度學習實戰
- Symfony2 Essentials
- PHP編程基礎與實踐教程
- 微信小程序開發實戰:設計·運營·變現(圖解案例版)
- Emotional Intelligence for IT Professionals
- PhoneGap 4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ookbook
- ROS機器人編程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