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即使日子低到塵埃里,夢想也要舉得高高的
- 拿你所有的,換你想要的
- 小萬工
- 2999字
- 2020-08-03 18:10:20
我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但是在我已走過的32年里,在鄉(xiāng)村里長到1歲,然后在家鄉(xiāng)小縣城里度過了13年,在高中所在的地級市里度過了3年,在北京度過了14年——從18歲到32歲,可以說是我已有人生中最長的時間。我最美的年華都是在北京度過的,所以,好多人看到我回武漢之后,會在后臺留言問我:“離開北京回武漢,會有落差嗎?”
我想說:“其實下定決心離開北京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一定會想念北京的?!?
1
我人生最早關(guān)于北京的記憶是6歲上小學的時候,父親去北京開會,母親跟著去玩,并沒有帶我。
他們那時住在通縣(后改名通州),旅游方式是拎著一袋蘋果當干糧,坐著公交車轉(zhuǎn)遍了天安門、故宮、長城、動物園、頤和園和香山等著名景點?;貋砗蟾艺f,他們在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門口拍了張合影,覺得這個學校不錯,讓我好好學習,爭取長大了能去北京念書。
我翻看他們帶回來的照片,模糊中對這個城市有了一種別樣的印象。這個印象停留在長城、故宮、天安門、頤和園這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牡貥诵越ㄖ厦妫孟癖本┚褪沁@些電視里經(jīng)常見到的房子,以及清華、北大這些小孩子應該努力讀書去讀大學的地方。
我想對于中國的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北京就像是一個夢想。
2
18歲,我拎著大箱子和一同考入北京的大學的高中同學一起報到,在著名的二校門前拍下合影的時候,距離我的父母在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門口拍下那張合影已經(jīng)過去了12年。
沒有讓父母陪同,因為我們提前就看到了各大學附近的賓館爆滿,操場上睡滿各地陪同孩子一起來報到的父母的場景。
青春真是恣意而瘋狂。來到北京的第一次國慶節(jié),我們這些來自小縣城沒有怎么見過世面的同學,竟然相約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計算了一下升旗的時間,發(fā)現(xiàn)即使能坐上最早的一班公交,到達廣場時升旗儀式也完畢了,于是我們決定頭天晚上就去廣場過夜。
到達了才發(fā)現(xiàn)國慶節(jié)前夜的天安門廣場會清場。于是我們這幫瘋狂的窮學生溜達到王府井,過了一晚露宿街頭的流浪漢生活。
10月的北京,晚上已相當寒冷,那時王府井的夜生活遠沒有如今繁華,整條街除了路燈就是沒有開門的店鋪。我們在傳說中北京最熱鬧的街頭凍得瑟瑟發(fā)抖,心里卻仍然莫名激動。
第二天早上5點,一夜無眠的我們到達天安門廣場,在洶涌的人潮中聽到國歌奏響、看到國旗飄揚的時候,我很難描述自己當時的復雜心情,就是那種:“這就是北京,這就是我們的國家”那種感覺。
3
如果我沒記錯,我第二次看天安門前升旗的時候,距離18歲那年的10月1日過去了7年。
那年我25歲,大學畢業(yè)兩年,在地產(chǎn)公司做設(shè)計師。2010年,北京大部分的土地已經(jīng)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招拍獲取,我負責兩塊地的投標方案,第二天要交文本。兩個設(shè)計院,兩塊地,還需要互相呼應。所以臨近交圖了,我整天都開著小車在兩家設(shè)計院之間飛奔,把控進度,溝通成果。
凌晨4點多,從東二環(huán)的設(shè)計院拷貝了最后的完成文本,在長安街上開著車,去西二環(huán)另一家設(shè)計院的路上,我看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二次天安門升旗。
那時的長安街上只有我一輛車,由于不是節(jié)假日,廣場上看升旗的人并不多。晨光熹微,紅色的旗幟緩緩升起,我降低車速,緩緩通過。想起6年前那個穿著大紅棉襖在人群中看升旗的花季少女,真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到達北京的第7年,北京于我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高中生對于高等教育的追求地,不再是一個國家的符號,而是一個無比真實的,我所居住、奮斗、建造的城市。
4
雖然從客觀上來說,這個城市對待我們這些新移民確實算不上友好。
由于那次投標方案做得不錯,我們公司以第二名的報價拿到了那塊地,據(jù)說省了幾個億。而我在那段熬夜加班之后以為自己是月事紊亂,去到醫(yī)院才查出是懷孕。
我和丈夫當時都是北京的集體戶口,他的戶口在學校,我的在人才中心。為了給孩子辦準生證,我們跑了很多個部門,蓋了數(shù)十個章,最后卻被告知集體戶口是沒有辦法給小孩落戶口的。于是我寫了個“小孩不隨母親落戶朝陽人才中心”的承諾,他寫了個“小孩不隨父親落戶學?!钡某兄Z,才拿到了準生證的小紅本。
本來是合理合法的出生,已經(jīng)懷孕7個月的我拿到這個小紅本的時候卻莫名激動,好像肚子里的這個孩子終于得到了官方認可,同意她來到世界,盡管戶口既不能隨父也不能隨母。
后來才知道北京市政府這也是愛我們,逼著我們給孩子落戶、“啃老”買一處郊區(qū)期房。交房的時候,孩子已經(jīng)2歲,我們終于拿著那個不能隨父也不能隨母的準生證,把一家人的戶口落到了自己的房子上。
經(jīng)歷過這一系列的麻煩事,拿到屬于自己的戶口本時,我一度以為我們應該會一直留在北京,畢竟對于北京出生、北京長大的女兒來說,北京就是她的家。
5
在北京待了14年,我們在這個城市經(jīng)歷了上學、就業(yè)、結(jié)婚、生子、買房、生二胎……然后是準備離開。
離開這個決定真的很難做出,畢竟我所有成人之后的記憶都在這里——海淀區(qū)念了5年書,海淀民政局辦的結(jié)婚證;國貿(mào)附近工作了8年,身份證地址是“朝陽人才”;分別在海淀婦幼和房山婦幼生了我的兩個孩子;住過朝陽、海淀、昌平、順義、房山,做過的地產(chǎn)項目遍布豐臺、順義、昌平、大興、房山、密云;家里的小車遷到武漢的時候,顯示已經(jīng)跑了14萬公里,每1公里都是在北京。
擁擠的地鐵,高德地圖里絳紅色的東四環(huán),永遠排隊的醫(yī)院,需要搖號的車子和房子,瘋狂的教育,深重的霧霾……生活在街道尺度并不宜人的北京,肉體真的算不上舒適。
爬遍了慕田峪、金山嶺、八達嶺、司馬臺等各種長城,帶不同的朋友去過無數(shù)次都去不夠的故宮,在頤和園、植物園、圓明園談戀愛,帶孩子逛大劇院、美術(shù)館、科技館、國家博物館……生活在都城北京,精神永遠不缺可以前往的地方。
大學里聚集了全中國最杰出的學者,公司里聚集了最優(yōu)秀的同事,地下通道里的今日歌者也許就是春晚的明日之星,城中村里的育兒嫂也在寫著關(guān)于人生的小說,大學里的保安下一刻成了大學生……生活在光怪陸離的北京,人生的各種可能性都在向你展開。
是的,最好的大學,最好的醫(yī)療資源,最昂貴的房價,最密集的風景名勝,讓無數(shù)的追隨者愿意忍受這個城市物質(zhì)生活的種種惡劣,僅僅為了追求生命的無限可能。
如果說離開北京最舍不得的是什么,我一直覺得就是這些讓我發(fā)現(xiàn)人生有無限可能的人們。
但是這些可能性里面,有一種恰恰就是離開。
6
離開北京之前,我和師兄一起去了一趟白洋淀,彼時所有的樓盤都貼上了禁止交易的封條,第二天這塊區(qū)域就會被命名為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qū)。不只是我們,連北京也正在離開北京,為了給這座古都尋找新的可能性。
是的,不只是我們,我身邊很多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也正在離開北京。他們?nèi)ド钲?,去上海,去美國,去加拿大,去非洲,去新一線城市……去追尋更好的生活方式、更廣闊的職業(yè)空間,去探索自己人生中新的可能性。
房子在哪里,戶口在哪里,很大程度上成為現(xiàn)代人安全感的依托。我年少時也曾經(jīng)將北京作為自己人生的目標,但恰恰是在北京,讓我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從而覺得自己不應該停留,而應該一直在追尋理想的路上。
畢竟北京再好也僅僅是一座地上的城市,它不能困住我。
你們是寄居的客旅。每次搬家的時候,我就想起這句話。
搬家并不讓人愉快,甚至這次搬回武漢時,工人不小心弄斷了鋼琴的腳踏板,我為此傷心了很久。但是每當看到我的生活所需被打包裝進一個廂式貨車,一騎絕塵離我遠去的時候,我就意識到那些身外之物并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我的靈魂是自由的,不屬于北京,不屬于武漢,不屬于任何一個地上的城市。
條條大路通羅馬,當你到達羅馬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目的地不再是羅馬,而是以羅馬為起點的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