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瓦倫達效應:越在意的,就越容易失去

“瓦倫達效應”得名于美國著名的鋼索表演藝術家瓦倫達。瓦倫達一直以精彩而穩健的高超演技而聞名,從未出過事故。1978年,73歲的瓦倫達決定,最后走一次鋼絲作為告別演出,然后宣布退休。

他將表演地點選在了波多黎各的海濱城市圣胡安。沒想到,以前從來沒有出過任何差錯的瓦倫達這次卻徹底失敗了——當他剛剛走到鋼索中間,僅僅做了兩個難度并不大的動作之后,就從數十米高的鋼索上摔了下來,當場身亡。

事后,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次一定會出事。因為他在出場前就不斷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以前每一次成功的表演中,他都只是想著走好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而在最后一次的表演中,瓦倫達太想成功了,反而無法專注于事情本身,變得患得患失。如果他不去想這么多走鋼索之外的事情,以他的經驗和技能,是不會出事的。”

在這之后,這種在巨大心理壓力之下患得患失的心態被心理學家命名為“瓦倫達心態”,又稱“瓦倫達效應”。

我們常說,“壓力就是動力”,但“瓦倫達效應”告訴我們,壓力是一把雙刃劍,駕馭得當可化為殺敵萬千的利器,反之則可能會摧殘自身。

壓力心理研究鼻祖漢斯·賽葉醫生將壓力分為有害的不良壓力和有益的良性壓力:良性壓力能夠給人以動力,使人愉快并能有效地幫助人們生活;而不良壓力不僅使人感到無助、灰心、失望,還會引起身體和心理上的不良反應。

“瓦倫達效應”就屬于這種不良壓力。這是一種非理性的壓力,因為這種壓力的根源是人的患得患失的心態,并不是擔心自己不夠好從而想辦法提升自我,而是在反復擔心失敗后怎么辦。前者帶來的是正面情緒,而后者帶來的則是實實在在的負面情緒,會使一個人的精力分散,最終把時間浪費在無用的胡思亂想上。如此一來,又怎么會成功呢?

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與其因患得患失而最終品嘗失敗的苦果,不如一開始就放手一搏,這樣反倒會有成功的可能。

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著名演講家約翰·瓊斯年輕時參加過一個演講比賽。這場比賽是邁阿密大學組織的,選手來自全美的名校,贊助公司包括卡耐基學校等培訓界名校。

一路過關斬將進入半決賽的時候,瓊斯感到非常緊張。首先是因為這場比賽對他來說很重要,他希望能借此進入演講界的圈子中;其次,在經過一系列搏殺后,對手的實力也讓他感覺有些膽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瓊斯一拿起演講稿,就感覺心跳加速、喉頭痙攣,試講的時候,他甚至開始大段大段地忘詞。

眼看著比賽日期臨近,瓊斯的狀態卻越來越差,他幾乎就要放棄了。當放棄的念頭在腦海中閃過時,瓊斯振作起精神,暗暗地告誡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即使最終被淘汰出局,也不能主動放棄!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后,瓊斯開始慢慢接受自己在比賽中被淘汰的可能性,奇怪的是,他反倒不緊張了。

最后比賽的時候,沒有了心理負擔的瓊斯完全放開了,他那聲情并茂的演講征服了評委,也讓對手佩服有加。隨后,他成功地闖進了決賽。

這一次經歷,讓約翰·瓊斯具備了一個演講家最重要的能力,即從容面對大場面的能力,這為他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瓦倫達效應”其實非常簡單:過度緊張帶來的壓力,摧毀了長期訓練所形成的無意識反應能力。所謂“熟能生巧”,當出現某些意外情況的時候,一個技巧熟練的人會下意識地做出正確的應對——這并不是運氣,而是在日常訓練中獲得的潛意識記憶。

而患得患失的心理讓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連一些最基本的應對都需要深思熟慮(比如,先邁左腳還是先邁右腳),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反應變慢,思維也就跟著變遲鈍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县| 清苑县| 广灵县| 梁河县| 平潭县| 贡山| 保康县| 温宿县| 安吉县| 定南县| 永福县| 合水县| 潞城市| 英超| 绥棱县| 蓝山县| 怀化市| 苍溪县| 沾益县| 乌兰浩特市| 霍林郭勒市| 安溪县| 沽源县| 景宁| 庆阳市| 梧州市| 安达市| 南和县| 蓝山县| 皮山县| 阳朔县| 临泉县| 繁峙县| 万宁市| 公安县| 黑河市| 习水县| 淮安市| 大厂| 靖安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