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墨菲定律:如果有可能出錯,就一定會出錯

墨菲定律:唯有計劃周全,方能避免失誤

1949年,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工程師愛德華·墨菲上尉參與了一項旨在測定人類對加速度承受極限的實驗——MX981火箭減速超重實驗。

其中有一個實驗項目,需要將十六個傳感器固定在受試者座椅的支架上。傳感器需要安裝兩根接線,一旦接反的話,就無法正常讀取數據。而不可思議的是,當這些傳感器安裝完畢后,墨菲上尉發現,這十六個傳感器的接線居然無一例外地被全部接反了!

事后,墨菲上尉承認,這是由于自己在設計傳感器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居然會有人把線接反,他自嘲道:“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以錯誤的方式被處理,那么,最終肯定會有人以錯誤的方式去處理它。”

而這句自嘲,也成了20世紀最著名的心理學定律——“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誕生在20世紀中葉,正是歐美國家經濟迅速增長、科技爆炸的時代,西方世界充滿了一種自信、樂觀的精神,相信人類終將克服一切困難,改造一切,沒有什么問題是戰勝不了的。而“墨菲定律”則給當時的人們敲了一下警鐘:技術會日臻完美,而人卻始終會出錯。如果沒有考慮到事情的全部可能性,只要事情有做錯的可能,那肯定會有人去把事情做錯。

只要有人參與,就不可能確保每一個環節都不犯錯,環節越復雜,參與的人越多,出錯的概率就越大。可以說,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越高明,我們將要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事情永遠會出錯,最壞的情況永遠會發生。

之后,人們又將墨菲定律進一步深挖,從中闡釋出四個方面的內涵:

一、任何事情都不會像它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

二、所有任務的完成周期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三、任何事情如果有出錯的可能,那么就會有極大的概率出錯。

四、如果你預感可能會出錯,那么它就必然會出錯。

墨菲定律簡直就是悲觀主義的論調:既然事情永遠都不可能向最好的方向發展,而一旦有可能變糟,它就一定會變糟,那么,在墨菲定律面前是不是就只能聽天由命了呢?

幸好,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換一個角度看,墨菲定律恰恰是在提醒我們,要從細枝末節上重視出錯的各種可能性,事先做好周全的預案,將盡可能多的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

可以說,墨菲定律一方面警告我們最壞的情況肯定會發生,不管是對技術還是對概率都不要有盲目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事先一定要考慮到每一種可能性,防微杜漸,消除潛在的隱患。

發生于2014年的亞航空難,導致飛機上162人全部罹難,綜合各種調查結果,這次事故是由兩個意想不到的問題所引發的。

屬于印度尼西亞亞洲航空公司的這架空客A320型飛機,2014年12月28日在從泗水飛往新加坡的途中墜毀。當時,飛機的FAC(飛行增穩計算機系統)有一個焊點接觸不良。這個故障早就存在,而且,在失事的前一年中,這種故障就出現了23次,每次,都只能靠機長去副駕駛座后方手動拔掉FAC跳開關。

手動拔開關畢竟是小事,所以一直沒有引起重視。直到事故之前,機長再次離開座位去拔掉FAC跳開關,由副駕駛操縱飛機。然而,這次飛機的FAC正處于某一個臨界狀態,拔掉FAC跳開關之后,飛機迅速爬升,而這種情況遠遠超出副機長的操縱能力范圍,從而錯過了最佳的應對時機,致使飛機超出了正常的飛行包線進入失速狀態,最終,導致了空難的發生。

亞航空難發生后,大量航空公司吸取教訓,在進一步嚴格測試流程、防微杜漸的基礎上,加強了飛行員訓練科目,加入了高空飛行和極端姿態飛行訓練,以保障在飛機突然失速的情況下,飛行員能擁有足夠的應對能力。

中國有句古話:“萬事必作于細。”既然最壞的情況總會發生,那么,至少,我們可以提前做出一個周全的預案——這就是墨菲定律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田区| 开江县| 宜州市| 彝良县| 西和县| 神农架林区| 铜鼓县| 铜鼓县| 桂林市| 昌图县| 卢氏县| 莫力| 宜昌市| 静宁县| 寿宁县| 阳山县| 宁河县| 新绛县| 莱阳市| 拉萨市| 灌南县| 常山县| 南召县| 江山市| 呼和浩特市| 雷山县| 小金县| 西宁市| 泸西县| 灌阳县| 宣城市| 瓦房店市| 沙湾县| 麦盖提县| 内黄县| 徐汇区| 溧阳市| 奈曼旗| 城口县| 如皋市|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