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金融普惠的邏輯與路徑
- 張永升 李會芳
- 963字
- 2020-08-20 17:05:09
農村金融普惠的創新性探索
農村金融的深化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十分重要。目前農村金融體系尚不完善,農民貸款難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如何實現對農村的普惠金融服務?張永升博士通過多年的實踐研究,給出了一個邏輯解釋,并以大量的案例作支撐對實現農村金融普惠的路徑進行了探索。
本書在一般經濟學分析手段的基礎上,引入了社會資本分析理論,指出與城市陌生人社會不同的農村熟人社會存在豐富的社會資本。農村人與人之間彼此相互依賴、互相幫助,從婚喪嫁娶的禮金互助,到村社區的精英治理,都體現了村社區內部熟人社會網絡的客觀存在。作者基于這個社會事實判斷,進而從金融學的角度總結出村社區內部人與人之間彼此相互了解:一是農戶之間彼此相互了解,包括人品、家庭經濟狀況和家庭穩定性等;二是信息在村社區內部快速流動,即事件或者重要信息在村社區內部傳播速度快。
作者還從農戶彼此相互依賴的角度提出了違約成本的理論,即村社區內部農戶需要付出家庭資源,比如時間、經驗、知識、財物、情感交流等,以擁有足夠的社會資本規避家庭風險。可以簡單理解為社會資本是村社區內部家庭存放在他人家中的家庭資源。基于此,村社區內部農戶之間彼此必須保持良好的誠信關系,否則過去付出的家庭資源將歸零,而且在未來家庭風險暴露時得不到別人幫助。因此,村社區內部農戶之間的違約成本極高。
基于以上的理論歸納,作者結合農村農戶家庭的實際特征,構建了農村家庭風險管理模型,系統陳述了社會資本是家庭風險模型中的重要影響變量,并深刻影響著農戶家庭的行為選擇。特別是作者從金融供給的角度對機構的合作制和在地化對金融供給的影響展開了分析,通過對農村內生合作金融和商業銀行的在地化創新案例的細致剖析,發現在地化是實現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重要條件。本書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全書大量的案例都是在現實實踐創新中篩選出來的典型,并且這些案例信息都是作者獲取的一手資料,有力的支撐了該書的理論假說。
本書為農村金融的理論研究開啟了一個新的視窗,研究工作更具有指向性,與中國農村的實際情況更加吻合。從實踐創新的角度來說,本書案例分析詳實且邏輯嚴謹,對于從事農村普惠金融創新的機構、政府和從業人員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理論源于實踐并指導實踐,農村普惠金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需要學者進行大量的創新性研究,本書值得一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