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 新作為:協同創新 共謀“十三五”
- 劉學軍
- 1122字
- 2020-08-20 17:04:25
一、創業是基礎,創新是關鍵,創牌是目標
我多年提倡要發揚“三創”精神,什么是“三創”呢?就是“創業、創新、創牌”。三者是什么關系?我認為創業是基礎,創新是關鍵,創牌是目標,創業、創新、創牌可以改變企業,可以改變中國。
創業是創新和創牌的基礎,沒有創業,創新和創牌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創業者敢想敢闖敢干的精神都是民族寶貴的財富。創業者成功的收益是創業者和社會共享的,但創業失敗的代價卻是由創業者自己獨自承擔,正是有了創業者前赴后繼的投入和拼搏,市場才有了源源不斷的創造財富的機會,英雄才能有用武之地。無數的創業者用自己的努力構筑了整個國家發展的基礎。
創新是一場革命,也是發展和成功的關鍵。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殘酷激烈,九死一生的創業者,能不能生存下來、發展壯大,關鍵要看能不能通過創新獲得市場的認可、取得市場競爭的優勢。創新有著多重的方向,可以有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等等。創新要經過市場的檢驗,任何一種行之有效的創新都是創業者聰明才智的體現,是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推動力,更是創業者取得成功的關鍵。
品牌是企業成功的標志,創牌是企業努力的目標。眾所周知,品牌的呈現可以極大地提升產品、服務的附加值,有品牌的產品和服務與沒有品牌的產品和服務之間的價格存在天壤之別。品牌能夠帶來巨大的財富,但塑造品牌需要長時間的投入,維護品牌需要永恒的操守。與此同時,具體產品和服務品牌還只是品牌的低級階段,我們要建設的品牌,不僅僅是有形的物質產品的品牌,也不能止步于無形的服務品牌,而是要蘊含著創業、創新者的思想和精神的品牌,是某個創業者群體的人的品牌,是從創業、創新者的努力中誕生出來的文化品牌。這樣的品牌最終蘊含在中國夢之中,我們不僅要建設法治中國、平安中國,要建設思想中國,在經濟上還要建設品牌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地論述了“新常態”,如何適應新常態?主要是推動三個轉變:一是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二是推動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三是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簡言之,就是提質增效創牌。品牌是提質增效的集中體現。創業、創新、創牌具有重大的意義,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我國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資源,人民勤勞而智慧,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一定能夠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讓中國經濟始終充滿勃勃生機。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為公平競爭搭好舞臺。個人和企業要勇于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