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財務報表同框
一、一眼看清完整的公司全貌
如果你已經理解了前面所講的十六宮格財報框架,那么你距離理解完整財務報表就不遠了。我自己在閱讀過成百上千的財務報表以后,依然還是愿意用十六宮格先把公司的框架數據收集起來并建立起對公司的整體認識。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將這家公司的三大財務報表放在一個平面上來閱讀,就是資產負債表放在中間、現金流量表放在左邊、利潤表放在右邊,我建議你也這樣來閱讀報表。千萬不要用上市公司年報里的財務報表直接閱讀,因為其數字項目特別多,有的報表不在一頁紙上,有的數字甚至都會換行,極其不利于閱讀理解。如果你是財務工作者,我建議你把要閱讀的三大報表放在同一張紙上;如果你是領導者或公司管理者,我建議你要求你的財務將三大報表放在同一張紙上呈報給你。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一眼看到完整的公司業務全貌,而不是各自孤立的數字、孤立的報表。
二、同時分析業務貫穿邏輯
三表同框并不僅僅是為了看起來直觀,其實更重要的是要根據業務相關性來進行貫穿分析。例如公司的銷售業務,銷售一定會增加利潤表的“營業收入”。如果收到錢,那么就會同時增加資產負債表的“貨幣資金”以及現金流量表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如果沒有收到錢,那么就會增加資產負債表的“應收賬款”。如果公司的銷售收入還是不含稅的,那么在增加了營業收入的同時就一定會增加資產負債表的“應交稅費”。收入成本匹配原則下增加營業收入就會同時增加利潤表的“營業成本”,而增加營業成本就會減少資產負債表的“存貨”。為了存貨能減少就要購買存貨進來儲備,那么購買存貨如果付錢了,資產負債表的“貨幣資金”就會減少以及現金流量表的“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就會增加(就是增加了支出)。如果沒有支付現金,那么資產負債表的“應付賬款”就會增加。
你看,用報表上的幾個項目數字就能將公司的完整業務完全貫穿起來。如果你能夠靜下心來仔細研究,那么公司的業務全貌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從報表中得到幾乎完整的還原。試想一下,如果你做這三大報表業務邏輯貫穿分析的時候,這些報表都放在不同的頁面上,你要看數字還要翻來覆去地找,這就在無形中給自己設置了難以逾越的理解門檻。
三、一家上市公司的業務貫穿案例
有一家在2018年IPO上市的公司,是我國比較有名的食品零售品牌。這家公司上市第一天就漲停板,而且這種早晨開盤立即漲停板一直持續了近十天。接下來,我們就用這家公司的三表同框來分析一下業務邏輯(見圖2-11)。

圖2-11 2018年某IPO上市公司三表同框之銷售邏輯關系
圖2-11列示了2018年某IPO上市公司三表同框的銷售邏輯關系。先看收入,這家公司2018年收入70億元,銷售商品收回的現金80億元。我們知道,營業收入金額是不含增值稅的,在2018年的增值稅已經由原先的17%降低到16%。通過這樣的計算,銷售商品收回來的現金80億元是營業收入的114%。也就是說,回收的現金是與含稅的銷售收入有邏輯關系的。我們再看一看2017年銷售商品收回現金65億元恰好是營業收入55億元的117%,當年的增值稅是17%,這樣又找到了一個完美的邏輯關系。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這家公司的收入情況與現金回收情況得到了完美的匹配。
我們再看一看,支付的現金是不是也是同樣的情況。這家公司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55億元,營業成本50億元,支付的現金是營業成本的110%,比16%低一些。2017年購買商品支付現金44億元,營業成本39億元,收回現金是營業成本的114%,也是比17%略微低了一點點。這樣來看,這家公司的收入和支出的現金都是嚴格按照銷售收款同時支付供應商的模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收定支”(見圖2-12)。

圖2-12 2018年某IPO上市公司三表同框之采購邏輯關系
再看一下在其他方面是不是也同樣體現出企業的管理模式,圖2-12展示了2018年這家IPO上市公司三表同框的采購邏輯關系。2018年應付賬款13億元,存貨12.3億元,應付賬款是存貨的108%。從數字上看,公司保持的狀況或許是只要賣掉了某一個商品就會及時回收現金,同時也會及時地給供應商付款。而且,這樣的情況在2017年也有同樣的表現。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這家公司的日常經營現金流管理是比較出色的,至少從報表上看是這樣的情況。
我們還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這家公司在2018年和2017年同樣都做了一些投資,很明顯的現象是在當年投出去的資金當年就做了回收,都應當是一些短期投資或者是現金理財,或者表明這家公司不太缺乏日常經營的現金。
這家公司2018年投資支付現金15.5億元,回收現金是15.557億元,看起來好像小賺一點。這個狀況在2017年也差不多,投資23.24億元,回收23.2788億元,也是小賺一點。也就是說,這家公司并沒有做長期投資,只是在日常周轉現金出現盈余時快出快進打短線。
這家公司2018年融資了1.68億元,當年就還上了。看起來好像并不怎么需要融資,或許只是在某一個時點資金出現了短時間的緊缺而做的短期融資。
當然,我們無法進入這家公司去看其日常真實的管理情況,不過只要我們掌握了報表數字間的邏輯關系,就能夠從財務報表中看到這家公司的經營情況、現金流轉情況以及整體的健康情況。透過報表或許我們不能下任何的結論,但通過報表我們就可能做合理懷疑或者發現需要深挖的線索。就好像福爾摩斯探案一樣,從案發現場看到的任何線索都不能立即下結論,即便當場的結論也是合理判斷,再由此開始深挖就能獲得別人無法了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