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以終為始:大地之子的“三農”情懷
2001年8、9月間,徐文榮到橫店集團位于山東東營市的苜蓿草業基地視察。這里地處黃河三角洲,擁有大片的鹽堿地。當時,一望無際的土地已經平整完畢,徐文榮大步踏上拖拉機,在廣闊大地上奔馳。而后,他動情地躺在苜蓿地上,似在訴說自己對土地的熱愛。土地是他的力量之源。徐文榮說自己是農民,一直在為農民謀幸福,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推動農村、農業的發展。
在沒有見到徐文榮之前,或許還有一絲疑惑,他為什么要為農民著想?為什么要去做這些事?但當聽到這位銀發老人親口說出“我就是要對農民好,就是要把橫店發展好”時,便會從他真摯的眼神和樸實的語言中理解他濃厚的“三農”情懷。他帶領橫店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讓農村的經濟和生活水平超越了城鎮。這是一個睿智的人,也是一個具有膽識魄力的人,所謂時勢造英雄,時代成就了這位農民企業家,他也因此實現了人生價值。
在探究徐文榮為什么始終心系“三農”問題時,我們發現了一些重要印記,這些印記影響了他的個性特征、決策依據以及先前經驗,對他的創業以及后來橫店集團的經營理念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一,徐文榮在幼年時生活窮困,對苦難的記憶深刻,改變窮人的命運成為他的奮斗目標。其二,他曾在“文革”期間受到農民的庇護,對農民有感恩之情,這一印記強化了他改變農民命運、讓農民過上好日子的目標。其三,他擔任過橫店大隊黨支部書記,并以黨支部書記的身份一手創辦了橫店絲廠,從創業動機來說,他是為了讓橫店老百姓生活富裕才踏上創業之路,而不是為了他自己。這讓他能夠把建設家鄉的責任銘記于心。其四,他在青年時代入黨,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十分憧憬共產主義理想藍圖。對美好世界的向往點燃了他的激情夢想,在他的設想中,堅持共創、共有、共富、共享,就能夠創造和平、幸福、富裕的生活。這些深刻的印記相互影響,塑造了他本真的個性,讓他更加堅定了“為老百姓謀幸福,讓老百姓過上富裕生活”的最終目標。在他的一生中,這一目標被反復強化,成為他以終為始地做出決策、推導實現路徑的關鍵標準和依據。從徐文榮對“老三農”問題和“新三農”的理念革新中,我們可以探知他“為什么”心懷“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