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基于權力場域的大學組織內部治理解析

對于大學組織的理解可謂見仁見智。馬奇認為,大學組織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有統一而清晰的目標,技術線路明晰,程序規范,每一個問題與答案間都存在唯一的適切聯系。事實上,教育組織內部的無序遠甚于有序,有人把這類組織稱為“松散結合系統”。馬奇和奧爾森把這類組織存在的狀態稱為“有組織的無序狀態”。該理論認為松散結合也是形成大學組織內部動力和活力的緣由所在,松散狀態為基層的學術自主提供了制度保障,煥發出個體的創造活力和部門的發展動力。而安德森認為,大學組織是一種科層制組織結構,其理由在于:首先,大學的服務機構是科層組織;其次,大學的研究工作是由科層機構組織來完成的;再者,大學的教學活動也逐漸出現科層化趨勢。實際上,馬奇等人與安德森對于大學組織的看似沖突的看法其實在于其視界的差異:前者的關注點在學者群體組織——一個個“離散”的由學科所組成的學院或研究機構,其價值取向是知識與真理的追求;后者所關注的是大學組織的績效,其價值取向是組織的成績與效率,認為科層制是實現高效率的有效制度。他們的不同觀點可以概括為知識權力與科層權力兩種視角。這也是人們討論大學組織內部治理的慣常思路。

大學的“有組織無序狀態”實際上是把大學看作知識權力占主導地位的一種組織;而科層組織的觀點則是把大學看作行政權力占主導地位的組織。從知識權力的角度看,各學科在自己的范圍內遵從學術規范進行研究,決定各自學科的發展;大學的松散結合是學術自由、學術自主、學術創新的制度保障,而且“離散”的組織結構保證各自權力行使的空間與范圍,同時,學術共同體對于學者自由的共同維護保證了“知識擁有者”的權力。從科層權力來看,大學組織的運行是以嚴格的等級、職位和職權制度為基礎的,科層組織結構是圍繞職級、職位形成的金字塔結構,權力也就分布在這樣一種金字塔之中。

從關系角度看,一個場域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network),或一個構型(configuration)。“場域”有兩個特征:第一個特征在于場域是諸種客觀力量被調整定型的一個體系,也是某種被賦予了特定引力的關系構型,這種引力被強加在所有進入該場域的客體和行動者身上。第二個特征在于場域是一個沖突和競爭的空間,正基于此,任何場域都將自身體現為各種可能性——報酬、獲益、利潤乃至制裁的可能性——結構,但也始終隱含了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即使是在那些充滿各種普遍規則和法規的領域,玩弄規則、尋求變通也是游戲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場域都擁有各自特定的利益形式和特定的幻想,場域創造并維持著它們(9)。福柯認為:“權力通過一種網狀組織被使用和實施。個體不僅僅只在權力網絡的經緯間循環流動;他們總是處于同時經受、運用這一權力的位置。”(10)

“習性”(文化定向性)和“資本”兩個概念確認了場域的“型”。對于習性,布爾迪厄認為,實踐并不是以態度研究的方式,直接從那些定向性中得到的,而是來自于即興創作的過程,這一即興創作過程反過來也是由文化上的定向性、個人軌跡和社會交互作用游戲能力所構成的。這種被構成的、即興創作的能力,就是布爾迪厄所謂的“習性”。在布爾迪厄看來,習性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習性是一個普遍的生成組合體系。這些生成組合既有持久性(被銘寫在社會的自我建構中),又可以互換位置,從一個場轉換到另一個場,在無意識的層面上起作用,在一個被構成的可能性的空間中發生,而這些可能性是由物質條件和運作中的場的交叉部分來界定的。

其次,習性具有自我建構性。習性既是主體間性的,又是行動中的個人的構成性的場所;習性是一個性情的體系,這一體系既客觀又主觀。這樣,被構成的習性就是結構與行為、社會與個人之間的動力學的交叉點。習性概念涉及的是有關知識的基本資源,這是人們作為生活于某種特定的文化或亞文化群的一員而獲取的。

最后,習性是一種傳遞媒質。習性是一種認識性的和激發性的機制,它使個人的社會語境的影響得以具體化;它提供了一種渠道或媒質,正是通過這一渠道或媒質,信息和資源才被傳導到它們所告知的行動中。因而,客觀語境的交互作用和活動的即時性境遇都是通過習性的媒質才得以傳遞的。當習性設定一個個體活動的較寬參數時,人才能被理解為創造性的動物。在特定的境遇中,人不得不在習性的背景資源中進行“即興創作”,這樣才能處理某些未曾預見的境遇,而這恰恰是日常生活不變的特征。

對于資本,布爾迪厄認為,它包含了對自己的未來和對他人的未來施加控制的能力,因而,他所說的資本是一種權力形式。一方面,社會是由資本的不同分配構成的;另一方面,個人又要竭力擴大他們的資本。個人能夠積累的資本,界定了他們的社會軌跡,也就是說,資本界定了他們生活的可能性或機遇,更主要的是,資本也被用來再產生階級區分。布爾迪厄集中研究了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和經濟資本之間的區分和相互作用。經濟資本是資本的最有效的形式,表現了資本主義的特性,這種資本可以以普通的、匿名的、適合各種用途的、可轉換成金錢的形式,從一代人傳遞給下一代人。社會資本是實際的和潛在的資源集合體,依賴于行動者及和其有聯系的他人占有權力的大小相關。文化資本是一種符號資本(體制化的關系網),是“那些正式的人際交往技巧、習慣、態度、語言風格、教育素質、品味與生活方式”(11)。經濟資本可以更輕易、更有效地被轉換成象征資本(即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反之則不然。雖然象征資本最終可以被轉換成經濟資本,但這種轉換卻不是即時性的。經濟資本不加掩飾的再生產揭示了權力和財富分配的武斷性特征,而象征資本所起的作用是掩蓋統治階級的經濟統治,并通過表明社會地位的本質,以及使之自然化,而使社會等級制合法化。也就是說,非經濟的場通過誤認,來聯接和再生產階級關系,并使之合法化。

布爾迪厄從關系的視角界定場域,試圖從宏觀的視野厘清個體何以能從權力網中認清自身的行為選擇,以及自主選擇做某件事的能力、所受到的限制和所獲得機會的根源。從關系出發考察處于組織場域中的人如何以權力為基點展開行動,就涉及組織制度、組織結構和組織運行機制三個層面。

我們看到,權力場域包括以下幾方面的特征:第一,主客體性。誰行使權力、誰又受到權力的支配和制約,這是權力場域得以順暢運行的前提。權力即“權力主體由于占有某種資源而具有的影響、制約和控制客體行為的能力”(12)。權力場域的主客體性內含了客體對主體的依賴性:客體對于主體的依賴程度越強,越容易形成集權模式;客體對于主體的依賴程度越弱,越容易形成分權模式。第二,空間性。亨利·勒菲弗認為,如果空間的形態相對于內容來說是中立的、公平的,因而也就是“純粹”形式的、通過一種理性的抽象行為而被抽象化了的,那么,正是因為這個空間已經被占據了、被管理了,已經是過去的戰略的對象了,而人們始終沒有發現它的蹤跡;以歷史性的或者自然的因素為出發點,人們對空間進行了政治性的加工、塑造。(13)空間構成了權力的集裝器,它為配置性資源和權威性資源的集中提供了可能性。第三,關系性。權力絕對具有關系性,因為它來源于特定行動者在物質方面的所占有的位置的關系體系(14)。丹尼斯·朗認為,權力被視為個人或集體參與者之間主動或互動過程關系的指標。(15)權力的關系性決定了權力場域運行具有交互作用,這種交互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的游戲規則即制度基礎之上的。

權力場域的主客體性、空間性和關系性特征為考察大學內部治理提供一個值得參考的基本框架:在大學組織內部,無論是行政權力、學術權力,還是學生權力、外部權力,都表現出其命令—支配、制約—服從、指示—接受的特點;在空間上,大學組織場所表現為一定的空間性,在這個空間中,每天上演著資源配置的活動;在關系上,師生關系、科層關系、同事關系以及不同機構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個共同體,在互動中完成大學的活動。

在權力場域視角下,大學組織內部各個群體所構成的各種關系是權力場域構成的基礎,這個場域是在大學組織制度下,通過一定的組織結構配置權力體系,從而運行這個權力體系。人們普遍所討論的大學組織內部權力主要聚焦在以下幾個維度:第一,從權力配置方式維度討論集權與分權(范德格拉夫);第二,從權力的實踐維度討論決策權、執行權、參與權及監督權(冒榮,1997;Paul Thompson,2004);第三,從權力主體的維度討論學術權力、行政權力、外部權力(有兩種形式:董事會權力和政黨權力)、學生權力(謝安邦,1998;張德祥,2002)。這些討論,能從不同側面認識大學組織內部權力的局部屬性,但尚未系統地從關系的維度以場域為考察視角來整體把握現代大學內部治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牡丹江市| 色达县| 永嘉县| 保康县| 衡水市| 桐庐县| 会宁县| 紫阳县| 白城市| 江西省| 白朗县| 锦州市| 鄂托克前旗| 临湘市| 贡山| 永嘉县| 丹凤县| 宜阳县| 高青县| 马鞍山市| 宣化县| 龙里县| 定日县| 湛江市| 长丰县| 天祝| 邵武市| 乐亭县| 水富县| 刚察县| 安丘市| 武定县| 新干县| 关岭| 阆中市| 滁州市| 贵南县| 浪卡子县| 伊春市| 新安县|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