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女性身體建構脈絡的現象描述

本章將從宋代封建王朝一直講到現代中國社會。在這一漫長時期,悠悠千載的三寸金蓮就占去了將近千年,而從20世紀初廢除纏足到現在興起的美容手術只不過一百多年的時間。

在同一時代的女性身體建構,是具有同質性的,正是這個同質性,成為我們考察的依據。按照這個依據,筆者將根據女性身體所表現出來的特征來劃分不同的時期,或者說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時期所建構的女性身體的特征是不同的。本章主要對中國女性身體的建構歷程進行一個現象描述,具體包括以下變化:

1.纏足興起,三寸金蓮

2.勸禁纏足,提倡天足

3.天乳運動,胸衣變遷

4.勞動身體,性征淡化

5.性征覺醒,展露身姿

6.美容整形,人造美女

在以上六個過程中,社會結構和社會秩序是怎樣對女性身體進行建構的,或者說,宏大敘事和個人敘事是怎樣聯結起來的,是研究的主要內容。在第一和第二個時期,將描述和分析纏足是怎樣興起的,纏了幾個世紀的小腳為什么要放足,放足對女性個體來說是怎樣的過程。對于第三個時期,將考察天乳運動是怎樣發起的,女性的身體衣著出現了什么樣的變化,這樣的運動萌發了女性的何種意識。在第四個時期,新中國成立以來至“文化大革命”時期,女性身體又經歷了什么樣的變化,這種變化的社會背景是什么,女性服裝的無性化特征體現出了什么樣的社會結構。在第五個時期,改革開放給女性身體帶來了什么,女性身體在何種條件下得以展露或張揚,甚至是誘惑,女性身體的這種展露或張揚給女性自身和社會結構帶來的是什么。第六個時期,現代所興起的女性整形美容,對女性身體影響重大,可以說除了社會結構本身的建構外,手術刀也開始了對女性身體的操作。一方面,女性身體的建構是怎樣走到需要手術來進行的,這和前面幾個時期的聯接在哪里,和當代中國的聯接又在哪里,整形美容手術對于女性來說有何因果關系??偠灾?,女性身體是怎樣承載宏大的社會結構建構的,這六個時期又是怎樣相互聯系的,從對女性的放足運動到今天的整形美容手術,是怎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這是本論文研究的主要議題。

一、纏足興起,三寸金蓮

(一)纏足發端時期

纏足起源于何朝何代,眾說紛紜,亦無定論。根據《中華婦女纏足考》的資料顯示,“纏足之事,始于隋唐之際,然不過宮廷中偶一為之,還不能成為一種風尚?!盵14]

在此書中,對于纏足始于何時,說者各有其詞,綜究起來有八說:

第一種說法認為纏足起于商朝。商紂王的寵妃妲己由于是狐精所變,腳還沒有變成人腳,所以用絲帛相裹,以避人眼目。因妲己深受紂王寵愛,宮中女子便以此為美,紛紛仿效。第二種說法認為纏足起源于春秋。根據南宋嘉定時期瞿中溶所撰的《漢武梁祠堂石刻畫像考》所載,畫中老萊(春秋末年楚國隱士)之母與曾子(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人)之妻,履頭皆銳,因此斷定在春秋時期就有了纏足。第三種說法認為纏足起源于戰國。《史記》記載“臨淄女子彈弦踮足”,還記載“金趙女鄭姬揄袖躡利屣”,利屣,即足尖尖銳,所以認為戰國時期舞人中已有纏足者。第四種說法是起源于漢朝。明朝楊慎的《丹鉛總錄》引《雜事秘辛》記載漢恒帝的皇后梁商女以細絹束足,足長八寸,即清朝的五尺六寸,從而以此論漢朝已有纏足。第五種說法認為纏足起源于晉朝。明朝胡震亨在《唐音癸鑒》中寫道:“從來婦人足履之制,惟在《晉書·五行志》附見兩言云‘男子履方頭,女子履圓頭’。”在唐《車服志》記載:“后妃大禮著高底鞋,酒宴用履……鞋靴圓頭之式,適于足小之用。”[15]以婦女的鞋子為圓頭來確認婦女纏足。第六種說法認為纏足起源于六朝。主要依據是南齊東昏侯為潘貴妃用鑿金為蓮花貼地,命潘貴妃行于蓮花之上,曰此為步步生蓮花。后人很多都將此看作纏足的源頭,所以小腳叫作金蓮,用小腳一扭一擺走出的步履叫蓮步。但金蓮是否就是弓形小腳,并且被纏,是未知的。第七種說法認為纏足起源于唐朝,主要依據是楊貴妃的三寸金蓮和她的鞋襪的故事。楊貴妃受到唐玄宗的寵愛,兩人因為安祿山造反,倉皇逃離京城,逃到馬嵬驛站時,唐玄宗的部隊抗命要求皇帝處死楊貴妃。伊世珍在《瑯環記》中說楊貴妃在驛站被縊死后,一個老婦人在路旁拾獲了楊貴妃的羅襪,并向一睹為快的好奇的路人索價一玩百錢而致富。她的女兒玉飛撿到一雙“雀頭履”,以珍珠飾口,長僅三寸。玉飛奉為異寶,不肯示人。對于楊貴妃的小腳,弓鞋以及羅襪,歷代文人都在自己的詩作中融入款款深情,并融入了對纖足的無限贊美和想象。第八種說法認為纏足起源于五代時期。五代十國的南唐皇帝李后主李煜寵幸舞女,其宮嬪窅娘纖細善舞,李后主別出心裁為窅娘建造一座六尺高的金蓮舞臺,飾以寶物組帶纓絡,蓮中作五色瑞云,令窅娘以帛繞足,使其纖小屈上做新月狀,有凌云之態,所以后來的人們皆效仿之以弓纖為妙。南唐的金銀匠師,技術出類拔萃,此外,李后主也是一名著名的詩人、畫家、音樂家和舞蹈設計家。所以即使窅娘的故事盡管無從證實,依然煞有介事地流傳下來,以至于到15世紀窅娘的傳說最多的被用來解釋纏足的由來。

這八種說法,我們不去考證哪一種說法更具有說服力,畢竟我們不是進行纏足歷史學角度的考察,對于身體的社會學來說,這些說法是作為女性身體建構方面的一種分析文獻。

在纏足發端時期的八種說法里面,有五種是關于皇帝與嬪妃之間的傳說。包括紂王與妲己、漢恒帝與皇后梁商女、東昏侯與潘貴妃、唐玄宗與楊貴妃和李后主與窅娘的故事。當然最具有考據的以及人們最普遍認同的是窅娘的典故,其次是東昏侯與潘貴妃的步步生蓮花。這里存在的共同點,一是纏足起源都與皇帝的妃子或舞女有關系;二是女性身體被崇尚的小腳,也就是纖纖小足成為女性美的標準之一。在身體建構的過程中,并不直接是身體的改變,而首先是觀念的發端,首先是帝制時期人們所羨慕的那些被皇帝所寵愛的后宮嬪妃,她們具有的纖足的特征成為那個時代美的標準,逐漸成為時下人們所追求的觀念,在觀念的引導下,人們才會做出身體上的改變(就像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認為豐胸細腰翹臀是美麗和性感的表現,表現在女性身體的自我呈現上,則會逐漸通過飲食、鍛煉以及美容整形手術來達到這樣的標準)。史料上真正有文獻記載的纏足記錄,是從宋朝開始的。

(二)宋代時期,初具規模

宋代學者張邦基(生卒年不詳,12世紀時在世)在其撰寫的一則筆記《墨莊漫錄》中開宗明義地寫道,“婦人之纏足,起于近世,前世書傳,皆無所目?!盵16]也就是說,在他所處的時代,纏足才開始流行。宋代詩人蘇東坡的《菩薩蠻》詠足詞說:

涂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臨池去。

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

偷穿宮樣穩,并立雙趺困。

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這首詞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專門詠纏足的第一首。纏足詩詞的出現是以纏足習俗的出現為條件的,進入宋代以來,便出現了大量有關纏足的文字資料。

元末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三十卷中說道,纏足在“熙寧、元豐之間,為之者猶少”[17]。也就是在1068年到1085年之間,社會上已經能見到纏足的婦女,但還是少數者為之。到宋徽宗宣和年間,即1119年至1125年,纏足的風尚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秦少游有“腳上鞋兒四寸羅”的詩句。宋百歲老人袁褧撰寫的《楓窗小牘》提到宣和以后,汴京閨閣屢見“花靴弓履,窮極金翠”[18]。這個時期也出現了專門用來纏足的鞋子,叫“錯到底”。這種鞋子,鞋底尖銳,鞋前后繡金葉和云朵,坡跟三寸長,鞋上有絲繩,系在腳踝上。纏足現象在這個時期已悄然出現并得到認可。纏足起自皇家貴族階層,所以此時纏足還只限于上流社會、富貴人家。

到了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成為纏足盛行的地方,妓女的纏足之風從這里開始興盛起來,當時稱之為“杭州腳”。小腳已成為當時社會的時尚行為,被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男性所看重。在出土的宋朝文物中所發現的纏足鞋的尺寸,大約在四至五寸之間,大于金蓮狂熱時期的三寸,所以宋朝只是纏足的起步階段,所纏之足也大于后來的三寸金蓮。到了宋朝末期,世人則都以小腳為美。宋人徐積《詠蔡家婦》的詩句可以為證,“但只勤四肢,不知裹兩足”,可見在宋末已開始盛行纏裹女足了。就連與南宋對峙的女真人所建立的金朝,也被此纏足文化所感染,女真族的女子也開始纏足。宋袁褧《楓窗小牘》云:“今聞虜中(金朝)閨飾復爾,如瘦蓮金方,遍體香瑩面丸,皆自北傳南者。”[19]

(三)元朝開始盛行

元朝統治者入主中原后,對纏足現象由不反對到欣賞,元朝的纏足之風更甚于宋朝。最明顯的就是元代的詞曲雜劇,無論描寫何代人物無不及足,均以纖小著稱,而且元朝比宋朝更加講究小腳的纖巧及鞋的裝飾。雖然元朝不纏足的婦女仍不是少數,但纏足的觀念已深入身心,人們已經以不纏足者為恥。如元代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曾說:“近年則人相效,以不為者為恥也?!盵20]可以看出,以不纏足為恥的觀念在元朝末年越來越流行。

(四)明朝已為盛行時期

到了明朝,婦女纏足在各地迅速發展,纏足之風進入大盛時期。明胡應麟云,“宋初婦人尚多不纏足者,蓋至明代而詩詞曲劇無不以此為言,于今而極?!庇衷疲爸磷阒。裎宄咄樱讨G羨。”[21]明代進入了纏足者言必三寸的時代,而且纏足不僅要小,還要弓,要纏成角黍形狀。這個時期出現了兩個全國聞名的纏足地區,分別是山西大同和河北宣德府。這兩個地區得到了全國各地“蓮迷”們的關注,也是明武宗慣常的選美之地,入選的妙齡女子不僅要端莊秀美,還要當場脫鞋驗腳,看其是否纏足,是否纏得周正有形。纏足變成了選美的主要條件。

在明朝,纏足與否也成為社會地位、貴賤等級的標志。明朝朱元璋將與其對抗的張士誠舊部變為丐部,下令浙東丐戶,男不許讀書,女不許纏足,清朝丐部的后裔仍被視為下賤之人,嚴禁與其他階層通婚。

(五)清朝纏足的最高峰

到了清朝,纏足之風到了鼎盛時期。滿族女子一向不纏足,清朝入關后對漢族婦女纏足的風俗持反對態度,并一再下令禁止。禁止纏足一直沒有實現,直到康熙七年,禁纏之令才作罷。在這個時期,女性纏足除了時尚追求,還被加入了民族身體的元素,加入了對清朝的“男降女不降”的愛國觀念。因為當時清兵入關,對漢族男子有“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剃頭令,在高壓統治下,漢族男子不得不屈服,男子剃掉前面的頭發,被視為漢人向清朝政府投降的象征。與此同時,女子纏足雖被清朝所禁止,但是禁而不止,所以有了“男降女不降”的說法。

經過幾個世紀的追求與贊頌,到這個時期,對小腳的崇拜也進入了狂熱階段,甚至達到看人只看腳的極端標準。在作家留下的詩詞歌賦里面,留下了婦女只要小腳纏得好,便是美的標志,對男性的誘惑力更是達到了極致。這意味著不僅是男性對纏足狂熱崇拜,也說明了女性在滿足男性欲望的過程中滿足了自己甚至家庭的欲望。

直到清朝末期,纏足之風的異??駸嵋仓饾u冷卻下來,維新之士等有識之士,以及傳教士等開始提倡反纏足,天足運動就此開始,對女性身體進行量裁的普羅克魯斯特斯之床又開始了下一輪的改變。

二、勸禁纏足,提倡天足

纏了千余年的小腳,在清朝已達到極盛,但盛之極亦為衰之始,在清朝末年就出現了討伐之聲,繼而出現禁纏之令、放足政策,官方和民間以及友邦之國聯合起來推動反纏足運動的興起。反纏足運動經歷了認知、爭論、勸說放足、禁止纏足這樣一個過程,首先是西方傳教士和中國趨新人士發起反纏足的言說和勸說,然后演成了是否放足這樣一個引起爭論的話題,但民眾從觀念上并沒有完全接受,導致反纏足的勸說和纏足禁令同時實施,而且歷經了晚清、民國、國民政府幾個時期持續的努力。

(一)晚清社會的認知

反纏足跟纏足的一個相似點,在于決定腳部的改變之前,都是觀念的首先植入,而觀念的植入,來自當時社會語境下的呼聲。

在纏足興起到最后的禁纏過程中,不乏有識之士的反對呼聲,反對纏足的第一聲要算是宋代文人車若水著《腳氣集》中“婦人纏腳,不知開始于何時。小兒未四五歲,無罪無辜,而使之受無限之苦。纏得小來,不知何用”[22]。清中葉以后的袁枚、李汝珍、錢泳、俞正燮、龔自珍等都基于審美以及對婦女的同情,對纏足之俗有過非議。但是在高彥頤的歷史考究中,這些對纏足非議的呼聲其實是在西方提倡中國婦女天足概念之后才被人發現和整理出來的,而這些,都源于西方傳教士的反纏足宣傳。[23]

反纏足的思想淵源主要來自西方傳教士,此后較重要且通行的反纏足說法也大都源于西人。中國人是在傳教士倡導的反纏足思想在社會上形成一定影響后,才重新“發現”了過去那些言論的價值。[24]鴉片戰爭前,已經出現傳教士反纏足的言論。鴉片戰爭后,更多的西方傳教士對中國婦女的纏足風俗表示反對。他們一方面強調基督教教義不能違背自然的身體,另一方面從強調西方醫學的科學角度斥責纏足對女性身體的傷害。但是,早期的傳教士從宗教角度的反纏足主張,除對教徒外,并沒有引起中國知識分子的附和,到19世紀從纏足與政治關聯的角度才開始影響了中國一些知識分子。尤其是甲午戰爭之后,中國的有識之士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下,把婦女纏足與國富民強關聯起來(在后文會繼續深入此觀點的分析),提出“女足不馳,中國必不強,人才必不盛,白種必不可勝”。[25]梁啟超在《論女學》中說,“公理家之言,凡一國之人,必當使之人人各有職業,各自能養,則國大治。其不能如是者,則以無業之民之多寡,為強弱比例差”,“斯義也,西人譯者謂之生利分利,即吾《大學》‘生之者眾,食之者寡’”之義。而中國即以男子而論,分利之人,即將生利之半,自公理家視之,已不可為國矣!況女子二萬萬,全屬分利,無一生利者為其不能自養,而代養于他人也”。[26]1904年成立“遵旨勸導不纏足會”的湖北漢陽知府宋康復,在給督憲的稟文中也說道:“泰西學家命人類為二種,曰生利者曰分利者。其義甚精,不可殫述。大率生利者自能殖財,不侵耗他人,分利者反是。西女能生利者甚多,有為教員者,有為新聞訪事人者,有為商店會計者,有為游歷家者,有為機器匠者。中國惟絲廠女工自食其力,田家村婦間能助耕,余皆禁錮一室,仰給男子;而步履既艱,寢成廢人,門內生計亦不能理。為男子者家累既重,家政又馳,一人生利,環而分之,雖甚精勤,其亦無以自存矣,此一‘原如此’纏足而貧不可救之故也。”[27]

但亦有反對反纏足思想的人士,1897年《申報》一文章《駁戒纏足論》就反對反纏足而抒發自己的見解,認為纏足本身體現男女之別,認為只有禽獸才不分雌雄,“人則不然男女居處有別,職事有別,服飾有別。凡詩禮之家,搢紳之族,無有生女而不纏足者,不纏足者僅有邊省僻鄉,農民小戶”。而且他認為西方人因為自己腳大而自慚形穢,所以在中國提倡反纏足。他反對傳教士和中國趨新人士提出的纏足與國家富強相連的主張,他認為國家的基本倫常遠比富強重要?!渡陥蟆分鞴P對此文的評價是:“今天下之迂儒,其措辭雖不盡如甲,而其識見如甲者,正復不少?!盵28]現在我們已處在事件的一百多年之后,感覺纏足是那么不可思議,如今回過頭來重述歷史,在當時社會的背景下,纏足才是社會的正常,女性纏足才是身為女性的身體常態。當時一位名為“無事老人”所作的《奉勸女子不宜纏足說》,以自己和一位客人之間的問答抒發自己對纏足與反纏足的見解。客人認為:“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先生以不纏足教人,華夏豈不成蠻夷乎?”老人回答說,凡事當論有益無益,若有益于我,“未必不纏足即為夷也”,現在各國通商,講求西學,也是有益于我,“豈即變為夷者乎”?同樣,不纏足之事實有益于我,“又何論乎華夷哉”?客人又提出不纏足的三難:“始存不纏之心,又恐耽誤青春,一難也;繼為親友所勸,反致游移無主,二難也;終慮無人問字,富貴豈肯聯姻,三難也?!笨梢钥闯觯焕p足的根本之難在于女性的婚嫁問題。老人給出的辦法則是士與士相約,不娶纏足之婦女,也不為其女纏足,并以此推廣下去,客人最終被說服。而且所說的相約不娶纏足之婦女的主張,也是后來的禁纏足的辦法之一。隨著通商口岸的開設,西方觀念的輸入,中國對自身的看法逐漸發生變化,導致對女性纏足的認知出現變化。(細想我們所處的時代,經濟全球化給中國文化帶來的變化,以及給女性身體所帶來的變化,其實有相同的歷史背景,后文亦會詳述。)

晚清新政時期官方告示和民間言論基本延續康有為和梁啟超等維新志士的思想,將反纏足之事上升到國家富強、種族興衰的高度,一場自上而下的反纏足運動逐漸興起。

(二)晚清反纏足運動的興起

近代中國的反纏足運動最初也是由西方傳教士所發動的,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教會女校開始將女子不纏足列為招生條件之一。1874年英國傳教士麥高溫(Rev.John MacGowan)等成立了廈門戒纏足會。廈門戒纏足會成立之時,只有九名中國婦女。三年之后,入會者也只有八十余家,在當時影響不明顯,但是對后來興起的反纏足運動有相當的啟發作用。1895年,立德夫人(Mrs.Alicia Little)在上海創辦“天足會”,以上海為總部,在全國設立分會。該會以“普勸人不纏足”,“使中國婦女皆保有天然之足”為宗旨。[29]入會者規定須先釋放自己家中婦女之足,以后也不再裹女兒之足,也不娶裹足之女為媳。除了與會者,上海天足會也勸誡時人不纏足,勸誡方法包括刊印小書、演說等,并勸令長官出告示,紳士做榜樣。緊接著1897年,維新派人士成立上海不纏足會,同樣以上海為總會,各地設立分會來宣傳不纏足。全國范圍內11個省,163人加入上海不纏足會,成為董事,他們大多為各省的維新之士或社會名流。但這些不纏足團體基本上都是在長江以南,北方很少。

在民間團體反纏足運動普遍展開之前,組織者一直都在尋求官方的支持。立德夫人提出應說服外國史節要求中國皇帝禁止官員讓兒子與纏足女子結婚。1898年,康有為奏請光緒皇帝下令禁止婦女纏足。但是戊戌政變后,清政府嚴禁立會,各省不纏足會紛紛解體,只有立德夫人1895年設立的天足會一直堅持,但是在義和團運動之后天足會也基本沒有活動了(1906年被華人接管改為中國天足會后重新開始)。直到1902年清朝政府頒布滿漢通婚示諭,包括勸誡纏足的內容,之后各地不纏足會才重新活躍起來。

到新政時期,不纏足組織在數量上比維新時期大大增加,特別是北方地區。在維新時期,不纏足組織主要集中在東南一帶,北方幾乎沒有不纏足的組織,由于官方的支持,新政時期北方開始成立大量不纏足組織,僅直隸一個省就有十余個不纏足組織。

以上不纏足組織的創立者和參與者大都是士紳、官宦、商人等當地名流,包括一些受新思想影響的女性。秦百里記載天足會宣傳說:“自立德氏創立天足會以來,一時豪杰之士,附從其說,逢人說項,到處宣揚者,難以枚舉。于是乎各省之分會設矣,督撫之告示張矣,縉紳女子多有相率不纏足者矣!”

這一時期的不纏足會要求婦女不纏足的策略主要以勸導為主,湖北宋康復等成立的“遵旨勸導不纏足會”提出了歌詞、小說、宣講、演說、戲劇和圖畫等六種勸導方法。其他不纏足會的勸導方法主要是宣傳,包括編印宣傳冊,隨《申報》發送傳單。除此之外還有演說。1905年1月,天足會沈仲禮邀集男女會友登壇演說,并事先在《申報》刊登小啟隨報分送,提醒閨中人留心披閱。這一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男女客之不期而到者不下二千余人”,“大家閨秀固自不凡,及一觀裙下雙鉤,則無有不化為太華峰頭蓮船十丈者。天足之功效竟能若是之草偃風行哉,亦足見轉移風運之大有人在也”。[30]除此之外,征文也是不纏足會勸導婦女識字的方式之一。《萬國公報》、《申報》曾刊登《纏足考》的征文啟事或求助時新小說,并以獎金的方式進行獎勵,這些方式得到讀書人的積極響應。1903年3月公益天足社對外征文,文題為“婦女纏足之歷史”,“婦女纏足之惡習”始于何代?“何以即能毒遍全國?何以深受其害者皆不以為苦”?[31]但是基本沒有應征文章,社會反響也不盡人意。

到清末時期,隨著政府不斷參與民間士紳推行的不纏足運動,不纏足的方式由原來的勸導逐漸過渡到禁和罰的狀態。這里值得思考的是,放足,對我們這個時代來說,是一種解放,為什么在那個時代還要勸說,并且又采取禁罰之態,而受“壓迫”的女性依然沒有在那個時代轟轟烈烈地去解放自己的小腳呢?在這段歷史的考察中,我們只看到了西方傳教士、中國趨新人士、清朝政府三方的努力,沒有看到女性自身的解釋,在現在看來,那可是對女性的“解放”啊。從對歷史和歷史文獻的考察中,我們幾乎找不到只言片語來論述女性自身為什么不愿意放足。我們看到的是,之所以要女性放足,一方面是外邦之恥;一方面是民不強,國不富(包括女性纏足導致種弱,還有女性自身無業,則民不興,國不富),也沒有考慮到纏足本身是對女性身體的戕害,相反女性自身也樂于活在小腳所獲得的美(小腳為美)和貴(小腳是社會地位升高的途徑)的過程與期望之中。另外,對于當時的社會來說,纏足是一種風俗和習慣,天足或放足則是一種外來觀念,一種新興的觀念,與現有社會處在一個接觸和碰撞的階段。晚清各不纏足組織的創立者和參加者大都是以較上層的人士為主,實行放足或不纏足的女性也大多是這些家庭的家眷或受其影響較多的人群。

(三)民國時期的反纏足

1911年清朝政府滅亡,但是反纏足運動沒有隨著清朝的覆滅而禁止。1912年,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下令說,“欲圖國立之堅強,必先圖國民體力之發達。至纏足一事,慘毀肢體,阻淤血脈,害雖加于一人,病實施于子姓?!鼻依p足女子“動作竭蹶,深居簡出,教育莫施,世事罔問,遑能獨立謀生、共服世務”?其“害家兇國,莫此為甚”?!爱敶顺f布新之際,此等惡俗尤事先革除,以培國本”。所以命令內務部通知各省,勸禁纏足,違禁者“予其家屬以相當之罰”。[32]1912年江西都督制定了嚴禁女子纏足的五條辦法,里面包括勸導、禁止和懲罰三種方式來促使婦女放足:

一、各學堂不得收纏足之女生。

二、各靴店及洋貨店及提包串買之賣婆,不得賣纏足鞋靴。違者沒收其貨品,照前清違警律第二十三條第三項處以五日以下之拘留或五元以下之罰金。

三、十二歲以下之女子如有再纏足者,其家屬照前清修正刑律傷害他人身體律之規定處以三等至五等有期徒刑;十二歲以上四十歲以下者不得再纏其足,限一年內放松;否則科罪其家屬外,并將本人照前清違警律處五元以下之罰金。

四、此令頒布后,仍不放松者,無論何人不得為其媒介,違者照前清律令處罰。

五、不得娶足不放松之女為妻。

可以看出,在反纏足的政策中,基本上都是勸導或明令禁止或處罰,從外在的形式上讓婦女放足或不纏足,可以說是治標之法。1924年李聲堂在《婦女日報》上提出了解決婦女問題的治本和治標的方法。治本的方法即普及女子教育,對象是兒童,場所在學校;而治標的方法是改變社會習俗,對象是成人,范圍在社會。[33]這種通過社會和學校的社會化的方式,使得當時社會的婦女在主觀的內心環境和客觀的外在環境的雙重引導下反纏足,尤其是普及女子教育,這遠遠比處以罰金或拘留更有效果。當然,我們這里重點不是討論反纏足效果的問題,我們討論的是,反纏足運動如何改變婦女纏足的習俗?婦女自身又是如何改變的?或者說,女性身體在何種情況下要做出改變,如何改變?在上述反纏足的辦法中,有一個是各地都倡導的,那就是禁止娶纏足之女為妻。但是,在纏足興盛的時期,男子會以娶到腳小之女為喜,就是典了房子賣了地,也要娶那小紅鞋兒二寸八。從纏足和反纏足對婦女身體的建構過程,可以看出中國女性身體是如何在普羅克魯斯特斯之床上進行裁剪的。

(四)國民政府時期的不纏足運動

1928年5月,南京中央政府批準內政部頒發禁止婦女纏足的禁令,發布《禁止婦女纏足條例》,要求各省切實查禁。與前期反纏足的方式不同,南京國民政府的反纏足運動是主要在國家政權的控制下進行,并且由中央政府直接領導,各省市政府執行的從上到下的系統性行動和強制性行動。官方的系統性體現在有官方專門設置的勸導員,強制性體現在女檢查員有權“強制解放”30歲以下、并在勸導期和解放期期滿仍不放足的婦女。1928年10月底,北平市社會局還成立了由8名婦女組成的婦女矯風隊,主要任務是勸導放足,同時也兼顧戒煙、剪辮,以及革除其他社會不良習俗。在北京市檔案館中,保存著多份《北平特別市社會局婦女矯風隊每日工作報告表》和《北平特別市每日復查工作報告表》,較詳細地記錄了每組每日勸導和檢查的戶主、門牌、纏足者的年齡、放足和未放足的人數等,這也說明了北平市的確在嚴格貫徹內政部要求的落實反纏足到戶籍的制度。到1929年3月,社會局矯風隊的工作從勸導期進入解放期,得到了公安局的支持,社會局的措施也越來越強硬。在同年4月9日的北平市內三區署巡警報稱,矯風隊在螞螂胡同七號勸導時,“見住戶張朱氏之女秀貞(13歲)纏足,屢勸解放不眥,并出言蠻橫”,矯風隊請求巡警帶署轉送,經提訊后,張氏稱“曾經矯風隊女勸導員令將伊女纏足解放,伊已遵照,惟一時不能復原”。但張氏母女最終依然被送交婦女救濟院,強制解放。[34]此時期根據矯風隊的記錄,在北平市11個區內,被強制解放纏足的婦女共有32名,罰款的3名,強制放足的人數遠遠多于罰款的次數。[35]

當然,由于前期的軍閥割據和地區差異,各地對于《禁止婦女纏足條例》的執行有較大差異,但是除了被日軍占領的東三省情形不詳之外,國民政府控制的各省市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禁止婦女纏足的措施,而且,越到后期,采取的強行程度也越強。除了勸導、罰款外,還有拘押、游街、強制放腳等強制性措施,甚至在抗戰時期,纏足行為上升到觸犯國家刑法的高度。在1940年3月,河南省政府以纏足傷害肢體,擬以刑法的“傷害罪”判處纏足女子的家長,經司法院解釋后,行政院指令全國,“對于未滿十六歲之女子施以纏足,致妨害其自然發育”,則構成刑法第286條第一項之傷害罪。[36]反纏足運動從宣傳、勸導到內政部的行政條規,最后上升到刑法范疇,國家對婦女纏足的干預達到了頂峰,國家機器對此時期女性身體的干預也達到了頂峰。

(五)共產黨時期的放足

國共合作時期,共產黨和國民黨一起開展婦女反纏足運動,國共合作失敗以后,共產黨則在自己控制的區域展開反纏足運動。反纏足不僅是蘇維埃政府的重要工作,更是革命根據地婦女群眾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經過兩年的動員,樂安、永豐、寧都、瑞金、廣昌等地纏足者仍比較多,所以1932年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聯席會議提出今后的工作重點依然是“進行放足運動”[37],與此同時,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也在倡導和開展反纏足的運動。

抗日戰爭時期,隨著革命根據地繼續擴大,反纏足運動也在繼續展開。如陜甘寧邊區政府成立后,1938年成立各界婦女聯合會,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成立放足委員會,提倡與獎勵放足。1939年7月6日,周恩來、鄧小平、劉少奇等13人親手簽名給陜甘寧邊區區長聯席會議關于禁止婦女纏足的議案的提案:“公民等僅向貴會通過下列法律,敬請公決:一、所有邊區婦女年齡凡在18歲以下者,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一律放足;二、所有邊區婦女已纏足者,自本法公布之日起一律禁止纏足;三、凡違反本法第一條者,一經查出即處罰其父母或家長一年以下之徒刑;四、凡邊區婦女在18歲以下違反本法第二條者,自本法公布后半年,即處罰其父母或家長半年以下之徒刑?!盵38]除了將禁止纏足和放足列入法律條文外,邊區還專門樹立放足運動的典型,鼓動婦女放足的積極性,通過獎勵與懲罰兩種途徑來展開邊區婦女的放足運動。

晉察冀邊區革命根據地在1938年至1940年,掀起了剪發放足運動。1939年邊區婦救會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提出了“放足——造成普遍迅速的運動”的口號。[39]婦救會還指明:“放足運動在解除婦女痛苦,協助目前抗爭暨準備未來建國上,都有偉大意義……定9月份為放足突擊月[40]……通令各級政府切實配合和幫助……并告知境內民眾一體告知?!边@場普遍而迅速的放足運動在晉察冀根據地掀起高潮,兩年之后,晉察冀邊區的放足運動頗有成效,到1940年,“許多婦女已剪了發,放足已徹底實現”。[41]

抗日戰爭結束后,共產黨所控區域逐漸擴大,原來國統區的禁止纏足依然是中央婦女運動工作的主要內容,新解放區內也逐漸掀起了剪發放足運動,放足運動還曾經出現了強迫激化的現象。由于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地域差異,放足運動的成效在地域上也具有很大的差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仍然有不少地區在開展反纏足運動。1950年12月,宜陽縣人民政府發出嚴禁婦女纏足的通令,繼續開展放足運動,宜陽婦女纏足的現象才徹底革除。[42]而云南省的反纏足運動則一直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并且經過幾次反復和嚴禁通令,才逐漸地禁止了婦女纏足。

到這里,禁止婦女纏足的放足運動基本畫上了句號。已纏足婦女的小腳逐漸放開,未纏足幼女的小腳可以按照原本的生理規律來生長。女性纏足的小腳從“美”的載體走向了“惡”的起源,千年來的美麗和性感經過五十年轟轟烈烈的放足運動被認定為婦女纏足禍國殃民,殃及后代累及男人詬病于鄰人(外邦之人),婦女被纏的小腳在不知不覺狀態下獲得了美名和污名,而女性身體本身并沒有做出改變,小腳還是那雙小腳,只是在不同時代和社會背景下,被賦予了美的誘惑和惡的罪名。在被賦予了美的誘惑,可以嫁入權貴階層的指引下,幼女時被母親極力地纏,成人后自己極力地纏,就是為了在婚姻市場贏得更高的交換價值,最終高的交換價值使得人們愈加追捧,男女老幼也愈以此為美。美麗和婚姻總是聯結在一起,因為在男權社會,女性終究被客體化。也正是如此,在后來西方傳教士和清末趨新人士倡導天足運動的背景下,婦女仍然不顧痛苦在纏足,因為,小腳的美麗在婚姻市場依然還有重要的價值。不少后來的研究者也在質疑為什么解放女性身體的過程這么困難,明明是讓女性擺脫身體的痛苦,因為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可為什么婦女們就是不放足,母親依然給幼女纏足呢?放足的過程怎么會這么困難呢?依然是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婚姻市場的供求標準在起作用,只有人們看到了社會中的上層女士在放足,天足女性真的可以嫁給上層人士的時候,社會中普通群體才敢真正地放足(當然我并不否認在時代背景下社會的運動以及強制性措施所起的作用,但是這與婚姻市場的交換價值并不沖突)。因為一直到現代社會女性身體的客體化現象仍然在延續,在纏足到放足這樣一個歷程中,以及在后來放足運動是纏還是放的糾結中,女性身體都在被審美觀念、婚姻市場和國家權力管制著、建構著。

三、天乳運動,胸衣變遷

隨著放足運動的開展,女性逐漸放足,女性的身體解放在民國初期被提上了民主和科學的議程。天足運動開始之后,女性束胸的危害也逐漸引起社會的關注。

(一)束胸與天乳的論爭

女性束胸的起源無法考證,一般認為自宋代以來,社會對女性身體和衣著的控制逐步加強,女子開始束胸纏足。到民國時期,中國女性依然流行平胸的風氣,城市女性和女學堂最為典型,平胸甚至成為城市女性的身份象征,天乳則被譏諷為粗俗村婦的代名詞。因為崇尚平胸的緣故,女性流行束胸以應和社會風氣,或用帶子(束奶帕)束住胸部,或穿緊小的衣服(小馬甲)使胸部不致突出,小馬甲成為女性普遍的衣著。時任女校教務管理員的呂暇純女士在《申報》發表言論說,小馬甲妨害女子胸部發育,易致肺病,成年女性患咳嗆病者十有八九,乃是穿小馬甲壓胸而引起,并且束胸女子所生子女“先天勢必不足,致有積弱之患矣”[43]。

1915年上?!秼D女雜志》創刊號[44]、1920年上海的《民國日報》[45]前后發文歷陳束胸之害,不但傷己,更傷國種,因此說,女性們若世代束胸,“我們的種族即衰弱了,其時,我們的民族,不待帝國主義來侵略和壓迫,我們也自己歸于滅亡了”[46]!一些留洋歸來的社會趨新人士如胡適等也發表言論反對女性束胸,胡適在對安慶青年會的演講中論及女性束胸時說道:“因為美觀起見,并不問衛生與否……假使個個女子都束胸,以后都不可以做人的母親了!”[47]

從提倡天足,到提倡天乳,女性身體再次被提上爭論的議程,論證的依據依然是束胸纏足這些行為不但影響女性自身的健康,也使中國未來的國民體質不強,從而難以國強。在這樣的宏大話語宏大敘事下,在女性小腳被要求鋪展的時候,女性個體的乳房開始了由平到凸的延伸。

(二)天乳運動的開展

《廣州民國日報》在1926年4月9日發文,一方面呼吁女性同胞解放胸部,同時鼓動官方用命令的方式強迫婦女禁止束胸。一是各學校應限制女學生和女教員束胸,二是國民黨婦女部通令女黨員一律放胸,三是政府應告示各界婦女解放胸部。[48]時任廣州省民政廳廳長的朱家驊,在廣東省政府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上遞交了《禁止婦女束胸的議案》,其提案一方面陳述女性束胸傷己傷種之害,應禁止女性束胸以重衛生而強種族,并贊美歐美女性之天乳;另一方面提出禁止女性束胸的方案,公告之日起三個月內,全省各婦女禁止束胸,“倘逾限仍有束胸,一經查確,即處以五十元以上罰金,如犯者年在二十歲以下,則罰其家長,庶幾乎相警惕,協力剔除,使此種不良習慣,用無存在之余地。將來由粵省而推行全國,不特為我女界同胞之幸?!詮娢岱N者強吾國也”[49]。上海《民國日報》也登文倡議政府應采取強制手段禁止女子束胸,“由黨部或行政當局訓令各女校校長,嚴禁學生束胸,如有違犯,一經查出,初次記過,屢犯者予以較嚴重的處分;學校的風氣一變,社會自然也隨著轉移了?!盵50]1928年內政部發出第三百七十四號公函,“婦女束胸實屬一種惡習,不但有害個人衛生,且與種族優盛有損。亟應盡查,以重衛生?!敝链耍蓮V州波及上海至全國的禁止女子束胸運動逐漸開展。報業等媒體此時不僅刊登反對束胸、提倡天乳的文章,而且對女性身體的曲線美進行討論,“人體真美,以曲線豐隆,色澤光潤,體態苗條,才算的是真美……解胸便是曲線豐隆了。[51]”甚至刊登歐美明星,中華佳麗的影像,選擇曲線姿勢秀美者四十六幅圖畫印刷出售,并美其名曰曲線精華。[52]

表面上,天乳運動生氣盎然,歷陳束胸之害,頌揚天乳之美,但時下女性依然采取束胸,對天乳采取抵制行為。所以劉禹輪在《為提倡天乳運動告革命婦女》中寫道:

咱們中國的女子,以乳頭高聳為丑,那碧眼金發的西洋婦女,卻以乳峰短小為不美觀;在這種一凸一凹(嚴格說起來應說是平坦)的相反的美觀標準下,喜歡乳頭高聳的西洋婦女,有時竟因為自身的乳頭不適合“高聳美”的條件,便矯為造作地扮高起來;反之以乳峰狹小為美的中國女人,卻不顧本身健康,硬把狹窄而小小的背心在胸部緊迫地套起來。這兩種笨拙的舉動,可亦復可笑!

千百年來這種束胸的陋習,一代一代地傳下來,上行下效,相習成風,如今大有牢不可破之勢;雖前年民政廳朱廳長有明令禁止過,但是禁者盡管禁,束者仍是只管束,寧不令人吁嘆!

其實,就以美的眼光來看,事實上是不要如此“束胸”才說得上漂亮?既不是漂亮,為什么還要“束”呢?在19世紀以來,還可說科學尚未發達,婦女們不知束胸的弊害;但是在20世紀科學昌明的時代,為什么深受新教育的女子們,也這樣害羞不愿意顯露她的“天乳”的自然美,而硬把自己的胸部壓起來呢?[53]

在文章的后面,劉禹輪又從生理醫學的角度陳述了束胸之害,束胸不僅使得女子自身的身體不健康,比如易生肺病等;而且造成受壓迫后的乳汁在哺育后代子女上的缺乏,所以女子束胸弱種傷身。他號召革命婦女先從解放自己的乳房開始,由己及人,使全國婦女都能恢復天乳的自然美,進而身體力行地展開婦女運動,從而救己救人救種。

在觀念糾變以及政府禁令的雙重管制下,一些思想解放的新潮女子開始放胸。當然社會的風氣并沒有隨之快速地改變,即使有些女士在觀念上接受了天乳,但在家人的反對下也時有反復。1927年政府倡導天乳運動后,衛清芬女士大著膽子扔了束胸布,但那時候還沒有現在的胸罩,光著身子穿外衣,被保守的公公看到,立馬將她的丈夫叫到正房里教訓一頓。衛清芬剛剛放了幾天的天乳,又束了起來,上街的時候被女警察罰了五十塊大洋。公公起初嘴硬,認罰,但規定衛清芬不再上街。某天婦女組織上門檢查的時候,發現衛清芬束胸,又罰了五十塊大洋,這次,家里人就沒有再過問衛清芬束胸還是放胸的事情了。

但是天乳運動之后女性的放胸并沒有就此停止,如果真的是讓女性不再束胸,而讓乳房自由發展,不加任何裝飾和控制是不可能的。只是美的觀念就此改變了,平的改為凸的,但是凸得也不能太打眼,由于生理體質的差異,并不是每個女性的乳房都凸得恰到好處,而且本身東方女性和歐美之女性的乳房特征存在差異。一些受過西方教育,思想比較開明的女性開始想辦法改變胸部的平坦,有的人用棉花塞在胸前,使胸部突出,甚至有人將小皮球剖成一半,做成假乳。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大地上第一次出現胸罩廣告,“發藝奶罩公司”發布的胸罩廣告,雖然驚世駭俗,但是已經出世。直到20世紀后期,從西方舶來的胸罩,解決了東方女性胸部不夠突出的問題,把乳房壓平的束胸布變成了讓乳房凸出的胸罩。所以對于女性身體來說,前一輪的身體控制還沒有完全結束,后一輪的身體建構又開始襲來,女性身體無止境地循環在社會建構的旅程中。

四、勞動身體,性征淡化

民國持續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十幾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也改變著女性身體的控制方式,民國時期剛剛西風東漸,稍稍隆起的胸部被認為不是勞動人民的作風,不是簡樸生活的方式,所以剛剛嶄露頭角的西方女性的曲線美的特征被新革命和勞動的社會背景所改變。女性再次收緊剛剛要求被釋放的胸部,并盡量弱化女性的性別特征,消解性別差異,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樣的裝扮才會使自己擺脫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意識,被歸入勞動者的行列。

中國婦女的解放運動,不同于西方的女權運動。可以說,西方的女權運動是隨著女性意識的自覺而產生的。對于新中國的婦女解放來說,婦女的權力是與中國革命(包括男性和女性,而且婦女運動是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緊密相聯的,也就是說,中國的婦女運動是由政治革命運動來推動的,而這里,作為一個階級的同質性遠遠蓋過了性別的異質性。“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女同志一樣能做到”“不愛紅裝愛武裝”“婦女能頂半邊天”等革命性話語重新建構了女性對于行動的意識,即女性集體服膺于象征男性力量的符碼下,以男性為參照來重塑自己的行動。同樣,在身體層面上,女性身體特征則被掩飾,在民末時期剛剛凸顯的女性身體又重新被壓縮和掩蓋,天乳也再次被壓平,從1964年11月18日《羊城晚報》刊載的《服裝的多樣與怪樣》一文中可窺見一斑。此文中寫道:“什么樣的服裝是奇裝異服呢?舉點例子,女人的敞袒胸部的坦胸領,徹底暴露肩腋的背心,包緊屁股的水桶裙,緊束腰部故意突出胸部的其他怪樣的衣服,我們都認為是奇裝異服……這些怪樣衣服的特點,一是賣弄風情,刺激別人的感官;二是有損健康,不利肌體的活動。而所有這些奇裝異服又全是從西方抄襲過來的,同我們勤勞樸素、熱愛勞動的社會主義風尚道德背道而馳。西方社會的服裝之所以越來越怪,越來越趨向于‘肉感’的暴露,正是資本主義社會腐爛到極點的反映?!盵54]在政治力量和社會勞動的背景下,這一時期的女性身體也在反映政治的特點和勞動的特點,即忽略性別差異,強調階級的統一性,提倡勞動光榮,把注重個人生活和欲望視為恥辱,在這樣的背景下,女性身體的形象特征是無性化或者說是男性化。

五、性征覺醒,展露身姿

改革開放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替代了以政治斗爭為中心的建設目標,勞動化和政治化的女性身體的無性化的裝扮也逐漸被商業化的著裝打扮所替代。在此之前的工作狀態中的勞動形象,慢慢地變化為逐漸突出女性特征的身體形象。以1949年至1966年的《中國婦女》雜志為例,女工、女勞模出現48次,占全部封面的46.1%。但在1979年至1991年《中國婦女》隨機抽取的69個封面中,三八紅旗手、女勞模出現12次,占總數的17.4%。而在無標題的封面上沒有工作背景、沒有標注身份的美女形象出現了26次,占全部封面的37.7%。隨著時間向90年代推移,美女形象在封面上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在明確標明職業身份的封面女性中,有很大一部分演員、主持人、播音員等女性形象。[55]純粹以女性面貌和身體為特征的審美意向逐漸取代了女性身體的勞動景象,而且這種景象在隨后的時期逐漸擴大化,以面貌和身體取勝的影視明星、歌星、時裝模特等成為主流的封面女郎,當然這些封面女郎的裝扮也自然在凸顯女性身體的特征,普通女性同時也在走上所謂的時尚之路,即女性化、女人味的身體和裝扮。正如鐵蘭葉在《婦女生活》雜志中的一篇文章中所寫的“女性化的潮流又回來了”[56]。

六、美容整形,人造美女

進入21世紀以來,女性化的潮流凸顯到極致,歷史從未如此近距離、全方位地關注過女性身體。21世紀后的中國進入了一個形象帝國的時代,美女已經成為對女性的普遍稱呼,美麗、性感和苗條成為對女性的贊揚詞?!白雠送谩薄袄松?,不僅僅是吸引”等廣告詞在召喚女性一方面要性感,另一方面要會吸引異性,等等。在這些商業廣告和商業產品的蠱惑下,在其他權力的相互交織下美麗、苗條而性感的形象成為女性追逐的影像。選用美白、除皺、減肥等產品成為女性身體踐行這些標準的必要條件,在這些產品還達不到自己滿意狀態時,女性仍會繼續尋找解決的方法。這里暫且不論是整形外科手術給這些女性提供了美麗性感的契機,還是女性本身需要美容整形,兩者在這個時間和空間的接合處相遇了,而且相談甚歡。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女性每年做美容整形手術的人數在以100%的速度增長。而且,美容手術的部位,也是全方位的,包括面部、胸部、四肢、腰部、臀部等。

此階段女性美容手術的消費者主要包括明星、整形機構打造的人造美女或代言人以及眾多普通女性。在形象帝國的時代,這些引領時尚之美的明星首先進入了美容手術的領域。但在當下的中國社會,美容手術還沒有被普通大眾所接受,大家認為身體還是“真”的好。所以,在非光環炫耀下的普通女性,做了美容手術之后更是拒絕承認,除非是雙眼皮和隆鼻之類的,諸如隆胸、抽脂之類的是不言說的。只有被美容整形機構打造出來的人造美女,才會明確標示出我做了哪些部位的美容整形手術,甚至把手術之前和之后的狀態進行對比,以吸引更多的女性來此醫療機構做美容手術??梢哉f,做美容整形的人很多,但是公開承認的很少。達到自己滿意程度的很多,但是毀容的或造成身體傷害的也為數不少。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中國整容整形業興起的近10年中,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毀容毀形的投訴有近兩萬起。[57]2010年,因參加湖南電視臺“超級女聲”出名的王貝,在一家醫療美容整形機構進行磨骨瘦臉手術后意外死亡則是其中的代表性事件。2006年,引發全國的奧美定事件,受害人數不低于30萬。但是,這并沒有阻擋這個時代女性追求美麗和性感的道路,女性依然在進行著美麗身體的塑造行動,甚至在不相信中國整形外科手術或者羨慕韓劇里面的美女明星的情況下,到韓國去做美容整形,也有專門的中介介紹中國的顧客去韓國,中介收入成為韓國此部分收入的主要來源。自進入2000年以來,依靠美容整形外科手術或者微整形來打造人工美女,已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綜上所述,中國的女性身體自纏足以來經歷了這樣一些時期,包括纏足和放足、束胸和天乳、勞動化形象到女人味形象、審美化到如今的依靠美容整形來打造出美麗、苗條和性感的形象,這是筆者對纏足以來到現今的中國女性身體的一個脈絡化的描述。在接下來的章節里,筆者將以此脈絡化的描述為依據,分析中國女性身體建構的四個時期和影響因素,并對四個不同時期下的影響因素作進一步的交叉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西区| 高碑店市| 民县| 大悟县| 怀宁县| 昌宁县| 邳州市| 昌都县| 芒康县| 灵台县| 瑞安市| 新郑市| 濉溪县| 嵊州市| 随州市| 习水县| 泾阳县| 应用必备| 古蔺县| 咸阳市| 嘉定区| 连州市| 古丈县| 中卫市| 衡南县| 庄浪县| 南投市| 红河县| 栖霞市| 绥宁县| 志丹县| 怀宁县| 南康市| 鱼台县| 九龙坡区| 扎兰屯市| 富裕县| 白城市| 建瓯市| 昌乐县| 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