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射熊顯英豪
幾天后,弘歷跟著康熙來到了木蘭圍場。木蘭圍場面積達一萬平方公里,其間森林、草地、戈壁、沼澤、高原地貌雜陳,生活著各式各樣的禽獸,儼然一座天然名苑。由于木蘭圍場面積廣大,在修建時又進行了劃分,分成了大小七十二圍場。
皇帝駕臨,木蘭圍場內早就做好了準備。康熙一行人邊圍獵邊前進。這天,他們進入了永安莽喀圍場。此地林深草繁,禽獸很多,隨行人員都收獲頗豐。弘歷騎著一匹白色寶駒,身背箭筒,手挽良弓,緊緊跟隨在康熙身邊。他一路行來,也射獲了幾只野兔和山雞,獵物掛在馬背上,倒也顯得他少年英武。
突然,林子里跳出一只狍子,驚惶失措地四處逃竄。弘歷急忙挽弓搭箭,瞄準狍子射去。箭嗖嗖有聲,朝狍子飛去,沒想到狍子聽到響聲,跳開準備逃走。弘歷射出去的箭落到石頭上彈起來,正好射中了狍子的后腿。康熙看見了,隨后補上一箭,狍子終于在祖孫兩人的合力圍獵下應聲倒地了。
弘歷打馬過去,早有侍從將狍子挑起,他大聲說:“皇爺爺射中了狍子一只。”
康熙見弘歷不貪功,笑著說:“射中這只狍子也有你的功勞,還是算到你的頭上。”

木蘭圍場
祖孫兩人正說話,就聽侍衛喊:“萬歲,快躲開,危險!”說著,侍衛們來到康熙和弘歷面前,一左一右,將他們護住,轉身向后退去。
退出去一段距離,弘歷回頭觀望,原來深林里搖搖擺擺走出一只大熊!大熊渾身毛發棕黑發亮,四肢粗壯,身體笨重,一雙黑眼睛顯得小而透著兇殘的光。大熊近在咫尺,有人挽弓要射,有人拔刀舞劍就要與熊拼殺,弘歷卻說:“不如用火槍打。”一句話提醒了康熙,他急忙對侍衛說:“用火槍打。”侍衛不敢怠慢,舉起火槍扣動了扳機。隨著槍響,大熊慘叫一聲,搖晃著倒下去了。
大熊倒地,眾人這才松了口氣。過了一會兒,康熙對弘歷說:“熊雖然倒下了,但可能還沒有死,弘歷,你過去將它射殺。”他為了培養孫兒的膽量,也為了讓弘歷得到初次打圍就射獲大熊的美名和吉兆,決定把這個機會留給弘歷。

《乾隆圍獵聚餐圖》
康熙的一片好意,哪想到差點鑄成了大禍!
弘歷聽了祖父的吩咐,毫不遲疑,催動座下馬匹,手挽弓箭朝大熊奔去。離大熊不遠了,弘歷正要射箭,卻聽見一聲長吼,倒在地上的大熊猛然站立起來,吼叫著朝弘歷撲來。眾人一下子嚇呆了!大熊與其他猛獸一樣,受傷后最易狂怒傷人,它剛才挨了一槍,這時站起來正是要復仇。只見大熊瞪著血紅的眼睛,嘴里噴著絲絲熱氣,眼看要把弘歷生吞活咽的樣子。此情此景,別說弘歷一個生長在帝王之家、錦衣玉食的少兒了,就是經驗豐富的老獵人也會驚慌失措、膽顫心驚。眾多侍衛隨從、武將勇士都離得較遠,要想趕過去救人,顯然來不及了。歷經風雨的康熙也不由得倒吸一口氣,嚇得心都跳到喉嚨口了,他無法想象后果將是如何,年幼的弘歷如何承受這等驚嚇,又如何脫險。
事情卻出乎人們意料!
卻說只有十一歲的弘歷,面對惡撲過來的大熊,竟然絲毫也沒有慌張。他手提馬韁繩,控轡自若,將馬輕松帶到一邊,避開大熊的反撲。大熊顯然拼盡力氣了,它轉身又朝弘歷撲來。弘歷再次指揮馬左右躲閃,幾次避開大熊,并且離大熊越來越遠。兇惡恐怖的場面變成了少兒嬉熊圖,這一下后面諸人驚上加喜,一個個引頸觀望,似乎被這個場景迷住了。再說康熙,他愛孫心切,亦是反應機智,拔出火槍,趁弘歷遠離大熊的時機,舉槍遠射,正好射中大熊。本來已受傷的大熊經過不斷反撲已經精疲力竭了,又挨了一槍,撲通倒地,再也起不來了。
弘歷策馬回到大熊身邊,發現它確實死了,這才回到祖父身邊,神色安然無驚,欣喜說道:“皇爺爺,大熊被射殺了。”
康熙終于放心了,他望望弘歷,見他毫不驚恐,面色坦然,心里暗暗稱奇。他吩咐隨從收拾獵場,帶領諸人回營地休息。少年弘歷好奇心切,他也跟隨從一起,搬運大熊,整理場地,并且撫摸著大熊的皮毛說:“勇者,人可畏也,而智者,人敬之也。我要學習皇爺爺,做一個有大的勇氣和大的智謀的人。”
回到大營后帳,康熙皇帝對剛才驚心動魄的一幕仍然心有余悸,他既佩服這個皇孫的膽氣,又欣賞他臨危不亂、鎮定自若的心神。他把剛剛發生的一幕轉述給了隨行的貴妃佟佳氏,唬得佟佳氏一會兒驚魂不定,一會兒又轉驚為喜,最后合著手掌一個勁兒地念阿彌陀佛。康熙見此也深沉地說:“朕看這個孩子命運貴重通達,是個有福氣的,將來恐怕要超過朕了。”《嘯亭雜錄》上記載了這段故事,并且記錄了康熙的原話,他說弘歷命很“貴重,福將過予”。對此有人認為,是弘歷的天子之相威懾住了大熊,如果他闖到了大熊的面前,大熊才立起,那后果不堪設想,他會被大熊當即擊倒,性命難保。也有人由此推斷,正是弘歷鎮靜自若、英勇膽大的表現,使他進一步贏得了祖父的喜愛,讓這位久御朝政、威震八方的英明天子發出“貴重,福將過予”的感慨。這件事情很快在朝野上下廣為傳開。一代明君賢主如此特殊地培養和寵愛幼孫,其中蘊含著什么深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