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循循善誘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弘歷在學業(yè)上顯露出了超人的才能。每每讀書習字,他都能迅速背熟記牢,書寫規(guī)整大方,越來越受到老師和父親的關注和賞識。得意之余,弘歷不免有點沾沾自喜,驕傲起來。
又到了初秋時節(jié),王府內樹木蔥蘢、花卉郁郁,各色鳥兒昆蟲淺唱低吟,引得書房里讀書的弘歷和弘晝坐不住了。往年,他們都在這個時候鉆到草叢里尋找蛐蛐,玩耍逗樂,可是如今卻得坐書房,真是無聊。弘歷已經對弘晝提議了好幾次,放學以后去花園逮蛐蛐。他心想,我每日熟讀經書,習練大字,樣樣完成得及時、認真,出去玩玩應該沒什么。
這天,他完成老師交代的課業(yè),趁老師不在,邊起身往外跑邊對弘晝說:“你寫完了,就趕緊過來找我。”恰好福敏走過來,喊住他問:“你要去哪?”
弘歷說:“我的作業(yè)做完了,要出去玩?!?/p>
福敏走到他的課桌旁,看他寫完了字,又轉身看看弘晝的課桌,還攤著筆墨沒有寫完字呢!他皺著眉頭來到弘歷面前,嚴厲地問:“弘歷,字寫完了,那文章背熟了嗎?”
弘歷抬起頭,滿不在乎地說:“文章早就背熟了,老師您不是也說我‘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嗎?我讀三五遍就背得非常熟練了。”說著,他大聲背誦起來,“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子曰……”
他還想背誦下去,福敏卻打斷了他的話,在他面前來回踱了幾步,說道:“弘歷,你背誦得非常熟練,可是你卻沒有領會‘仁’的真正涵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要想站得住,也要讓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要事事通達,也要讓別人事事行得通,這是其一。其二,學無止境,固步自封,你剛剛領悟了皮毛,就自以為是,終究難成大才。”
弘歷臉紅了,他低下高傲的頭,雙腳在地上蹭來蹭去,不再言語。福敏拉著弘歷坐下,意味深長地繼續(xù)說:“孔子游泗水,發(fā)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說明時間有限,應該珍惜。歷朝歷代成就事業(yè)的大人物,都是刻苦攻讀、勤于思索的結果。我知道你聰明善學,難道就滿足于現(xiàn)在的一點成績嗎?”
福敏邊說邊觀察弘歷的表情,知道他是個懂事上進的孩子,看他不說話,轉身從書柜里翻出一本《辭賦》,交到弘歷手里說:“這是一本很好的書,我準備下半年教你們學習的?,F(xiàn)在,既然你已經熟讀了我交代的作業(yè),每天就多學點其他的功課?!?/p>
弘歷接過書,雖然明白老師的苦心,卻仍然心懷不滿,他甚至不解地想,老師一定是怕我貪玩,用這個方法約束我。想雖想,他卻什么也沒有說,因為父親對他們要求甚嚴,早就明白地告訴他們要尊敬老師,不能反駁老師。
從此,弘歷的學業(yè)更重了。每天放學以后,福敏老師總是留下他,單獨檢查他的作業(yè),并教授他更多知識和文章。半年下來,弘歷學業(yè)大進,掌握了儒家經典的基礎知識。由于課業(yè)增多,玩耍的時間更少了,弘歷心中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重。一天傍晚,只有他和福敏老師坐在書房讀書。他讀完書,扔下課本就往外跑,福敏喊住他說:“書籍帶給你學問,你應該愛護書籍。像這樣扔來扔去怎么行?”他讓弘歷擺放好書籍再走。
哪想到,弘歷積攢了多日的怨恨一下子爆發(fā)了,他沖著福敏喊叫:“擺放書籍是下人做的事,憑什么要我做?我就是不好好放,你能怎么樣?”
福敏愣了片刻,馬上明白怎么回事了。按照常理,他絕對可以懲罰桀驁不馴、目無師長的弘歷,但是他沒有這么做,而是心平氣和地說:“四王子,一直以來我都想給你講個故事,可是一直沒有時間,今天沒事了,你想聽嗎?”

弘歷手跡
弘歷最喜歡聽故事了,尤其是歷代帝王將相、英雄豪杰的故事,他常常沉迷于他們超凡拔萃的事跡之中,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也會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一聽福敏說要講故事,他的火氣立刻消失不見,坐過來說:“老師,你是不是又要講《史記》上的故事?我最佩服漢武帝了,開疆擴土,獨尊儒術,兩千年的帝業(yè)不都是模仿他嗎?”史書是皇室子孫必須學習的課程,不過弘歷年幼,還沒有正式接觸史書。福敏利用業(yè)余時間,給他們講述史書上的故事,進而啟發(fā)他們對史學的興趣,為將來的學習打基礎。
福敏笑了笑,搖頭說:“不講他。講講前明的故事,你愿意聽嗎?”
“前明?”弘歷一愣,他在家里可很少聽說前明有什么典故,他雖然年幼,卻也隱約覺察到前明與他們大清之間的淵源仇恨。不是嗎?大清入關,奪取了前明的江山。時至今日,似乎這種仇恨還沒有消除殆盡呢!皇室子孫自然對前明懷有異樣的情懷。
福敏坦然地說:“前明的萬歷做了五十年皇帝,可是卻很少臨朝聽政,為什么呢?他十歲繼位,嬌生慣養(yǎng),任性妄為。當時宰相張居正輔政,想把他培養(yǎng)成一個有為的君主,可惜適得其反,萬歷不但不積極學習,反而消極應付,把學習當成苦差事,虛度歲月。他長大之后,才學淺薄,也就厭倦朝廷上富有學識的文官武將,不愿處理政事,據說竟然連續(xù)二十五年不臨朝??上攵?,他這個皇帝有多不稱職。后來的前明皇帝一個不如一個,天啟皇帝更是有名的玩家,從小沒有正式讀過一天書,十六歲登基時幾乎是個文盲;他還特別喜歡木匠工作,整日敲敲打打,制作木頭房子、家具,簡直可以說是木匠皇帝。有他這樣的皇帝,國家遭殃,臣民遭殃,大好江山也就陷入風雨飄搖之中。這時,大清在遼東崛起,很快就擊敗了腐朽的明王朝,建立了今天的大清帝國?!?/p>
弘歷靜靜地聽著,他仿佛走進了那個時代,經歷了祖先們征戰(zhàn)沙場、創(chuàng)建帝業(yè)的英雄事跡,他漸漸入了迷,追著福敏問:“皇帝掌管天下,是天下人的表率,他們?yōu)槭裁茨敲从憛拰W習呢?”
福敏笑著說:“問得好,他們討厭學習就像你討厭擺放書本一樣,本來是非常簡單易行的事,因為厭煩變得復雜難辦了。天下事一個道理,圣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也是同樣的道理。你今天摔課本,明天可能就會厭煩課本,后天就會不樂意學習了。這樣下去,不就荒廢了時光,辜負了你的聰明才智和你阿瑪?shù)囊笄衅谕藛???/p>
弘歷明白了,繞來繞去,福敏在教導他勤懇學習,愛惜來之不易的今日生活。在大清入關前,別說嚴格地學習了,就連滿文都沒有正式創(chuàng)建,所以他們特別注意學習儒家文化,以此來避免元朝蒙古人被驅逐的命運。蒙古人入主中原、統(tǒng)治天下后,將天下百姓劃分等級,排斥漢文化,所以元朝建立僅僅一百多年,就被風起云涌的起義推翻了。幼小的弘歷自然不明白這么多事情,不過他聽說不讀書的皇帝都是昏庸無能之輩,導致國破家亡,做事不注重細節(jié),也會養(yǎng)成不良習性,對學習不利,他立刻說:“老師,弘歷知道錯了?!闭f著,他彎腰撿起書本,規(guī)規(guī)整整地擺放到書柜上,回頭對福敏說:“老師,弘歷喜歡聽歷史故事,您能再給我講一個嗎?”
“喜歡聽故事容易,不過你要分析每個故事講述的含意,你能做到嗎?”
“能!”弘歷興奮地回答,“我聽說‘非讀書,不明理;要知事,須讀史’。歷史教會我們行為做事的準則,對不對?”
“歷史告訴我們許多故事,也告訴我們許多經驗教訓。特別是帝王將相的經歷,可以從中借鏡治理國家的方法,非常重要,是皇室子孫必修的課程啊!”
就這樣,福敏用誘導的方法耐心地教導弘歷,不但讓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還讓他更加迷戀學習文化,可謂一舉兩得,教導有方。弘歷認識到錯誤即刻改正,而且虛心求教,可見也是可塑之才。此后,師生兩人經常在書房苦讀苦學到很晚,兩人誰也不叫苦喊累,專心探究文化知識、熟誦儒家典籍。
有一天,雍親王來到書房視察兒子們讀書的情況,福敏高興地看著弘歷,不無得意地對雍親王說:“四王子天資聰穎,善學愛思,功課進展迅速。他雖然只有七八歲,卻已經完成了十二三歲少年學習的課業(yè)了?!?/p>
雍親王也很開心,謙敬地說:“多虧您教導有方??!弘歷得遇您這樣的老師,也是他的福氣?!?/p>
接下來,雍親王開始檢查他們寫字讀書的情況。弘歷和弘晝先后背誦文章,一個背得滾瓜爛熟,另一個卻背得七零八落,令人難以入耳。兩個孩子又開始寫字,弘歷很快臨摹了幾幅大字,字字筆畫恰當,結構勻稱;弘晝也寫了幾個字,但顯然沒有弘歷寫得美觀大方。雍親王仔細地看完了,對他們說:“還是要好好練,當初阿瑪讀書寫字,比你們可要嚴厲多了。你皇爺爺天天去尚書房督促我們,一刻也不敢耽誤啊!”
弘歷忙回答:“兒子們不敢怠慢,時時苦讀求進步。”
“嗯,這就好?!庇河H王接著問,“弘歷,聽說你學習了史學經典,能夠融通明白嗎?這些東西可以以后學,現(xiàn)在要緊的是打好文化基礎,將來還要寫作習文呢!”
“阿瑪,”弘歷說,“孩兒已經學會吟詩了,您看?!彼岩粡埣堖f給父親雍親王,上面寫著一首七言詩,是他首次創(chuàng)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