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七歲成詩
雍親王接過弘歷遞上來的七言詩,仔細一讀,不由得展顏微笑。他把詩遞給福敏,說道:“魚游池邊水映柳,寫得不錯。”
福敏接過看了,也點頭說:“嗯,好,四王子還沒有學習如何賦詩作文,就能寫出如此佳句,難得!”
弘歷卻不以為意地說:“阿瑪和老師過獎了,駱賓王七歲作《詠鵝》,黃庭堅七歲作《牧童詩》,他們才是天才詩人。弘歷也七歲了,無法與他們相比。”
雍親王本是個嚴肅急躁的人,平日很少談笑玩樂,遇事容易著急,不善于控制情緒,喜怒哀樂溢于言表,經常反復無常。為此,康熙皇帝曾經批評他喜怒無常。為了改正這些缺點,也為了給父親留下好印象,雍親王不斷修身養性,以圖在爭儲的斗爭中嶄露頭角。如今,不惑有余的他看到弘歷好學求進,既聰明伶俐又不失穩重大方,性格遠遠超過當年的自己,確實有父親康熙皇帝的風貌特色,心里頓感安慰欣喜。他滿意地說:“已經很不錯了。弘歷、弘晝,阿瑪今天清閑,帶你們出去騎馬怎么樣?”
“好啊!”弘歷和弘晝幾乎同時叫著說,“阿瑪要帶我們去哪里騎馬?”
“地方多的是,”雍親王說,“只要你們有膽量,就送給你們每人一匹馬。”
兄弟倆無法掩飾心中的喜悅,匆匆收拾書桌,跟著雍親王來到王府馬廄。清朝本來是在馬背上出生壯大,入關幾十年后,很多人安于享樂,早就懈怠了馬上功夫。不過雍親王卻一直不敢忽視,極其認真地養育馬匹,騎馬射獵,樣樣都能在行。他經常陪伴父皇去熱河行圍,沒有這些本事怎么行呢?
父子幾人來到馬廄前,每人挑選一匹馬,命下人牽著走出王府。府門外大街上,午后的余熱炙烤著大地,久久不肯散去。這是伏天最后的日子了,知了瘋狂地叫著,似乎在做最后的掙扎,街道上行人稀少,偶爾才傳來一兩聲有氣無力的叫賣聲:“香絲兒——麻糖哩——”“誰要貼餅油條麻花兒啰——”
弘歷和弘晝都不會騎馬,他們緊跟在父親身后,不知道要去哪里。雍親王走出府門,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說:“你們都不會騎馬,就乘坐馬車跟著我吧!馬匹讓下人騎過去。”
究竟要去什么地方呢?弘歷好奇地問:“阿瑪,我們要去哪里?”
“去了就知道了,”雍親王以難有的得意神情說,“北郊有個園子,是你皇爺爺賞賜給我們的。阿瑪修繕了幾年,今日帶你們去看看,順便在那里騎馬練射。”
原來是去園子游玩,弘歷和弘晝二話不說,高興地登上馬車,跟隨父親奔北邊而去。
雍親王說的園子正是圓明園。康熙五十年的時候,園子被封賞給雍親王,作為他王府的花園。幾年來,雍親王命人多次修建,圓明園已經頗具規模,宮殿亭臺,水榭畫舫,一應俱有,成了居住觀賞的好去處。
他們來到園中,弘時已經趕到了,他正指揮下人們搬運東西。雍親王走過去,不解地問:“弘時,你忙什么呢?我讓人傳你一起前來,你怎么自己提前來了?”
弘時十五六歲了,年長弘歷、弘晝七八歲,所以很少與他們一起玩耍。他性情古怪,喜歡標新立異,不服管教,不喜歡讀書,尤其迷戀死亡游戲,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死了,讓人們去吊唁他。為此,雍親王常責備他,可是他我行我素慣了,什么話也聽不進去。
聽見父親責問,弘時淡淡地說:“園子修好了,就要進來住,我搬家呢!”
“你……”雍親王見他對自己不理不睬,而且擅自搬家占房,怒從心底起,舉起手掌就要打他。弘歷忙過來說:“阿瑪,三哥說得有道理,園子修好了就要進來住。今天是個喜慶日子,阿瑪不要動怒傷了家人和氣。”
雍親王指著弘時說:“聽見了嗎?還不如個稚童懂事。”說著,他喚來王府大管家,安排說:“園子各處如何居住早就分派好了。弘時,你不要著急,跟著管家去你的房間吧!看完了趕緊回來,阿瑪要帶你們觀賞園中景色。”
弘時也不辯解,帶領下人跟隨管家走了。雍親王輕聲嘆息一下,帶著弘歷和弘晝練習騎馬。過了半晌,雍親王再次派人催促弘時,才見他姍姍而來。父子幾人在園林師傅和諸位幕僚賓客的陪伴下,逐一欣賞園中景致。
園中不但建筑美觀,還有山水湖泊,自然天成,風光瀲滟。其中園子前后各有一湖,稱作前湖后湖,湖中長滿碧荷,岸邊停泊畫舫船只,頗有江南風味。雍親王邊走邊說:“此地氣候溫涼,酷暑也不熱,很適合居住。”

緙絲乾隆御筆朱竹畫
他們來到一處房舍,見房舍憑石而立,好似一個天然石洞,眾人不覺拍手稱奇,議論說:“這個地方奇特,該給它取個什么名字呢?”“石府”、“石屋”、“石洞”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站在后邊的弘歷突然開口說:“我聽說有‘洞天福地’一說,為什么不就此取名呢?就叫做‘洞天福地’多好。”
大家聽此,默念片刻,都說:“洞天福地,好,這個名字好。”
雍親王覺得弘歷能夠顯露才華,十分欣喜,他想想說:“就叫‘洞天福地’吧!此地清涼安靜,以后你們可以在這里讀書學習。”日后這里果然成了弘歷兄弟讀書的地方。
跟隨雍親王觀園的都是文人雅士,他們邊走邊談,有人還不停地吟誦詩文。轉到園子西邊,不遠處的西山赫然在目。弘歷看著園中湖水與西邊的青山相互映襯,水里的魚在水草間游來游去,與天空飛過的鳥相映成趣,也想起幾句詩詞,隨口吟道:“湖光山色相映照,游魚翔鳥嬉水藻。”接著,他繼續吟詠,轉眼間竟然完成了一首七言詩。
弘歷幾句吟誦,博得眾人齊聲喝采,無不嘆服地說:“四王子天資聰睿,才思敏捷,小小年紀能吟誦如此詩句,了不起。”
從此,弘歷七歲能詩的美名傳揚開,不管在雍親王府還是在其他場合,這位小皇孫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很快地,弘歷在康熙近百位皇孫中脫穎而出,贏得了祖父康熙的夸賞,他的生活與命運出現了至關重要的轉折。這一切還得從他父親雍親王蓄意爭儲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