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幕末儒者與江戶生活
- 徐川
- 799字
- 2020-08-05 16:10:53
二、國內外研究歷史與現狀
對于我國的筆記小說研究,國內已經有過不少著述,如《宋代筆記研究》《中國筆記文史》以及《宋元筆記小說大觀》等,較為詳盡地介紹和總結了我國筆記小說的概況,比較準確地把握了其發展脈絡,在學術研究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而我國學界對于日本的城市文學,尤其是日本漢文筆記小說的研究甚少,也未見相關譯著。有關江戶時代庶民生活方面的介紹也僅限于少數譯作,包括《一日江戶人》《江戶日本》等。其他的學術著作及論文亦由于篇幅等原因,往往只涉及部分相關內容。《江戶繁昌記》很早便已傳入中國,王曉平教授《近代中日文學交流史稿》一書中的《寺門靜軒和〈江戶繁昌記〉》,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對“繁昌記”和靜軒及其作品進行分析的文章,較為概括地述說了靜軒的背景,以及其筆下對俗儒的嘲諷和當時社會矛盾尖銳的體現。不過由于其篇幅有限,還未及作為課題進行深入研究。
日本方面有不少對《江戶繁昌記》的作者寺門靜軒以及《柳橋新志》作者成島柳北的研究著述。日本學者永井啟夫所著《寺門靜軒》較為詳細地考證了寺門靜軒的生平,并且較為深入地分析了一部分靜軒的文學作品及其思想性。其后的前田愛與山敷和男是研究這類小說成績最為突出者。前田氏較早的一篇相關論文為發表在《國語和國文學》雜志1973年8月號上的《寺門靜軒——無用之人的軌跡》(『寺門靜軒——無用之人の軌跡』);此后,他又有《艷史、傳奇的殘照》(『艷史·傳奇の殘照』),對明治初期的漢文傳奇體小說、章回體才子佳人小說與筆記體花柳風俗小說作了簡要精辟的論述,《〈板橋雜記〉與〈柳橋新志〉》(『板橋雜記と柳橋新誌』)一文則首次論證了清代余懷的《板橋雜記》一書對成島柳北創作《柳橋新志》的影響。
這些前期研究已作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成果,并為古代城市文學中漢文筆記小說的研究作出了探索,為后繼研究者在資料和研究方法上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但仍存在不少有待彌補之處,而且缺乏縱深、明晰的分析和整體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