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成為一流匠人的12條工作哲學
- 付守永
- 1745字
- 2020-08-04 16:17:23
1.你此生的意義是什么?
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上刻著這樣一句話“認識你自己”,意在告訴人們懂得自知。我們常常試圖了解自己活著的意義,常常問自己忙忙碌碌到底是為了什么,自己到底想要一種怎樣的生活,這些年恍然發現,堅持自己所熱愛的東西,抱一顆初心,其實就是生活最大的意義和成就。
曾經有位鞋匠說:“一個好的技工就是世界上最自主的人。”正因為他堅持并且實踐著這個寶貴的理念,因此他總是能夠享受快樂和成就感,并且他覺得做到這一點也很簡單和自在。因為在他看來:只要人們能夠再勤奮一點、聰明一點并保持自制,他就可能成為一個有用、健康和快樂的人。
如果人生沒有目的,生活便顯得十分空虛;如果生命欠缺意義,生活便顯得枯燥。人生的意義,應該在于活出自我,提升自我。
有人認為人生是件無奈的事。既然接受了生命,便茍且偷安地活下去,明知道自己有苦惱,卻不去找根源,又無法擺脫生命的負擔,只得無可奈何地生活著,工作著。
有的人因為缺乏安全感,渴望獲得保障,于是不斷積蓄金錢、投資房地產、購買股票等,以為擁有這些物質財富之后,自己就有保障。為了自己的將來或為了子孫后代能生活得更好些,花費一生的時間創造物質財富,以至終老。然而,有形的財產及權位,是否真正能給人帶來幸福和安全感?
在貧窮的時候,極其渴望獲得財富;富有之后,又希望得到名氣。就這樣總是不滿足,欲望的標準在不斷提高。于是,一生的時間都投注在這無窮無盡的欲望追求之中。老子曾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這就是告訴人們,天下最大的禍患莫過于人的不知足,最大的罪過來自人的貪得無厭。不知道珍惜現有的,過分追逐名利,勢必招來災禍和不幸。要知道滿足,懂得平衡心理,是最大的財富。
有的人喜歡與人攀比,爭長短。一旦自己不如別人的時候,便心生懊惱,不斷鞭撻自己,強迫拼搏,以致疲于奔命,而他所謂的人生意義就是超越別人。一旦失敗,便痛苦不堪,一生陷于自我煩惱之中。勝利之時,便狂傲驕縱。還有一些人希望獲得別人的另眼相看,雖然收入不高,卻不惜花大量金錢來購置衣物,以做炫耀……
其實,“想要變得特立獨行,或者妄想得到一切東西,正是一切不道德的根源”。人們總有一種盡量讓自己看起來要比實際上體面一些的想法。也就是即使生活水平一般也要做出有派頭的樣子,這種虛榮心迫使他們努力把自己打扮得看起來比實際更華麗些,但事實上他們卻是在打腫臉充胖子。
要改變現實首先要改變自己。人們之所以有那么多不好的習慣,還是因為并沒有注重自身品性的提高。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這并沒有引起他們心態的變化,似乎生來就是為了享受。我們來到人世的方式只有一種,而離開人世的途徑卻有千萬種。生與死不過是生命的自我循環而已。我們應該感謝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并把生命之鑰的管理權授予我們。我們去生活、去工作、去愛我們的世界,并承擔起對這個世界的義務。我們人生的意義不應該是追求那些表面的浮華,應該是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的靈魂,并將它延續下去。
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都很踏實用心地生活、工作,努力獲得我們所呼喚的那種自立或者說自力更生的價值永遠都是物超所值的。養成自立的品格會使我們受益終身。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經歷著、演繹著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拼命奔跑,奮力爭先。而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苦難可以磨煉我們的靈魂,提升我們的心性。在人生這場艱苦卓絕的戰斗中,有一個現象極具規律性:一上陣就使出渾身解數的人,只顧喊叫不懂得積蓄力量的人,一味魯莽蠻干的人,結局往往并不好。而有些人善用頭腦和智慧,有素質和涵養,低調行事,不愛顯山露水,同時善于積攢力量,胸懷韜略大計,往往活得更有意義。人活著本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我們得從前人的身上汲取精神的養分,延續先人的靈魂,然后正視自我,再將自己的智慧與經驗分享給他人,奉獻自己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讓這樣的精神傳承下去。
對于人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考,也都有不一樣的生活。世界很大,而每個人都是渺小的,就像沙漠里的一粒塵沙,生活中還有很多未知等著我們去探索,需要我們自己慢慢去接受,包括死亡、孤獨和痛苦、愛……一切排除虛情假意的真正的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所以我們應該保持自己對生命最深沉、最真摯的愛,找到自我,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讓真正的自我延續下去,這就是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