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茉茉書房
- 茉琳
- 700字
- 2020-09-02 14:59:38
春日需聽琴
1279年,在今天的廣東新會,當年的崖山,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海戰,戰爭的結果是,宋朝軍隊敗于蒙古軍隊,陸秀夫背著幼皇帝跳海,十萬軍民緊隨其后跳海殉國。后世稱“崖山之后無中國”。
可是,一路逃亡而來的宋王朝在嶺南留下了很多痕跡,其中就包括了傳統文化中重要的音樂載體——古琴。留下的有琴,有琴師,也有琴譜,從此,廣東地界上有了古琴的血脈。
與古詩詞異曲同工,古琴用音樂的形式承載了傳統文化。嶺南古琴從一開始就帶著濃厚的宮廷意味,南宋遺留的漢文化精華,當然也印刻了悲壯的民族情懷,這些通過《古岡遺譜》《悟雪山房琴譜》一路流傳至今。
我真正接觸古琴時,孩子剛一歲,自己正在兩種身份之間糾結折磨。說白了,就是一個文藝女青年不甘心于蓬頭垢面,被奶粉、尿布淹沒,卻又難以把自己從日常生活的困境中拯救出來。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進入了古琴的世界。
古琴的聲音,使人安心;彈奏古琴,使人靜心;琢磨古琴曲,使人養心。慢慢學習之后,我不禁迷上了嶺南古琴的那些琴曲,如《碧澗流泉》《漁樵問答》《鷗鷺忘機》,有的源于自然,比如山澗流泉;有的源于生活,比如漁民樵夫一問一答,琴音里滿是機趣;有的是道家思想的傳遞。總體而言,都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睦,人與自我的和解。這些,不僅拯救了想要在母親身份與自我之間尋找平衡的我,也帶我認識了一群在古琴世界里完善自我的朋友。
我們一起習琴,一起聽琴、喝酒、品茶、插花、聞香,琴社的雅集讓乏善可陳的生活多了很多色彩。古琴,仿佛把我們每個人從平常生活里拽了出來,拋掉那些俗世的身份,放下那些擾人的思緒,在古琴的世界里,與天地對話,與自我對話,與內心對話。
春日,正是聽琴的好日子,你也來聽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