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走走
誰說春天不是讀書天?去文明路的中山圖書館走走吧。
這老城區里的老圖書館,雖不及珠江新城的廣州圖書館新館先進,但門前綠草如茵,院子里大樹成林,老環境、老房子、老書籍都使我著迷。我愛鵝黃色墻面的總館,也喜歡深紅色墻磚的文德分館少兒部。在我的印象里,這才是中山圖書館的樣子,是小時候媽媽牽著我來圖書館的時候印在心里的。圖書館里的書香、報紙的油墨味道、書本里的借書卡,都是我記憶中關于圖書館的細節。一家人一起看書,應該就是最好的家庭活動吧。
中山圖書館的前身要追溯到兩廣總督張之洞的廣雅書局藏書樓,以及文德路的孫中山文獻館(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舊址)。建筑雖是老建筑,但多次內部修整,館藏調整之后,這里布局合理,環境舒適,查資料、學習、休閑閱讀,都養性怡情。這里室內有長桌木椅,窗外有藍天綠樹,身邊都是愛書人,想想自己浸染在延續百年的讀書氛圍里就覺得特別心安。
順著文明路往文德路走兩步,中山圖書館文德分館少兒部就在文德北路81號。少兒部原本只是在總館占有一個大房間,后遷至孫中山文獻館,原文獻館資料如今已全部保存在總館。
這是一處環境清幽的民國建筑,東臨翰墨池,北倚古番山,是鬧市當中難得的讀書好環境。這棟由華僑捐資、林克明建筑師設計的民國建筑于1933年建成,這里的番山、翰墨池都是明清時期的羊城八景,周敦頤的千古名篇《愛蓮說》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漣”即指翰墨池。
這樣重要的老建筑專門辟給孩子們讀書,可見對孩子們讀書的重視。我和先生也喜歡帶孩子到這兒,不必在意孩子看不看得懂,讓孩子在圖書館里感受一下安靜又溫馨的讀書氛圍更重要。放下書本爬爬山,讓綠樹養養眼,讓書本養養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安靜讀書的小小身影,有時真會有點恍惚,那是我嗎?那應該是曾經跟著媽媽來讀書的我吧!
少兒部院子里的兩棵大樹有一兩百年的歷史,樹影婆娑中,風聲雨聲綿延數百年,如蓮花般香遠益清、亭亭凈植的讀書人的身影,亦是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