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安宮門前的石羊
金林村嶺頭北面的慶安宮龍母廟,門前有一對栩栩如生的石羊。關于這對石羊的來歷,有一個神奇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金林村還是一個人煙稀少的村落。那時,旱澇無常,時而風沙肆虐,田地干涸;時而大雨傾盆,河水泛濫。人們苦不堪言。
慈愛無私的悅城龍母,云游大霧山察看民情后,發現土地肥沃、民風淳樸的金林,居然遭此禍害。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為幫助村民解除厄運,龍母于大霧山深處,點化了兩只白山羊前來相助。
一天早上,人們突然發現大霧山上出現了兩只白山羊,并不時傳來“咩咩”的叫聲。待到太陽下山時,山羊遂隱入林中。自始之后,一連數天依然如此,人們甚覺怪異。一天夜里,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暴雨又至。可是,天亮后,風停雨止,藍天白云,風清氣爽,四野田園毫無損害。人們還驚奇地發現,白山羊走過的地方,昔日的荒漠變成了綠洲,干涸的山溪流水淙淙。村民們歡呼雀躍,奔走相告。道是神羊顯靈,福蔭黎民。于是,村民們群策群力,墾荒拓種,辛勤勞作。由于連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們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長,一天,不知從什么地方,來了兩個惡人。他們強占了田地和水源,逼迫村民繳納沉重的租金,還兇神惡煞地要將山羊搶走。村民們怒不可遏,紛紛拿起鋤頭、扁擔追打惡人。眼看寡不敵眾,惡人叫來了一個會施法術的巫師。巫師朝大霧山瞟了一眼,口中念念有詞,然后舉起拂塵凌空揮舞起來。剎那間,天昏地暗,飛沙走石,那巫師竟移來一座石山,將兩只山羊重重地壓住了。
眼看救羊無望,村民們傷心欲絕。他們到吉崗河邊,點燃了香燭,朝大霧山方向祭拜,祈求蒼天懲治惡人。此時,龍母駕著祥云飄然而至。“惡人休走!”龍母大喝一聲,拿出發簪,直向石山插去。轟的一聲,石山四分五裂。這兩個惡人,當場被亂石砸死。突然,一團團祥云升起,一條大峽谷顯露在人們眼前,滔滔的山水直向吉崗河涌來。一會兒,人們發現有兩個木頭人漂來,漂到村民跟前時,卻靠岸停住了。人們納悶了,將它們打撈上岸后,木頭人卻變成了一對雪白的石羊。驚疑間,人們只見龍母在半空中將一方絲巾拋下來,然后駕著祥云飄然而去。人們深情地恭送龍母后,到嶺頭北面的高臺上將絲巾拾起。絲巾上書:
木人變石羊,原是白山羊。
廟前來守望,人間得禎祥。
眾人不解,求教風水先生。風水先生說,“此乃龍母訓示,若在絲巾飄落處建廟宇一間,廟內設神壇,廟前安放石羊,村民若有所求,點燃香燭,神靈可鑒,則禎祥可得了。”此時,人們明白,這一切都是龍母的恩澤。為感恩龍母,村民們便建成了這座龍母行宮——慶安宮龍母廟。廟內供奉著龍母神像、牌位,千百年來,香火不斷,萬民敬仰。廟門前的那對石山羊,則昂首靜臥,默默地守護著這里的山山水水,守護著大霧山下的黎民百姓。

慶安宮龍母廟正門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座廟宇慘遭破壞。萬幸的是,那座神圣的“悅城水口龍母”的牌位和那對神奇的石羊,在村民的合力保護下,方得重現于世。正是:
天布甘霖蘇萬物;
地迎時雨濟群生。
龍母利澤天下、親和團結的精神遠播。百姓們都欽仰龍母的品行容止,因而抱著虔敬而又喜悅的心情前來慶安宮龍母廟禮拜龍母的人至今絡繹不絕。

石羊

慶安宮龍母廟殿堂前保留著的謝翰書寫的革命標語

慶安宮龍母廟重修記事

寫在慶安宮龍母廟墻上的革命信件(謝國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