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細說五月十三

每年農歷的五月十三,這一天雖不是什么大節日,但金林人卻十分重視。是日,家家戶戶宰雞殺鴨,沽酒割肉,大擺筵席,熱情招待前來“趁圩”的親朋好友。儼然茂名、湛江一帶的“做年例”,人人忙得不亦樂乎。

現代“趁圩人”,大體只知道這是遠近聞名的“金林一年一圩”。其實不然,農歷五月十三,還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

這一天,與眾多神仙有關。相傳這一天是下雨節,是關老爺的磨刀日;又是城隍爺、關平太子千秋,伏羲誕辰。

據說,到了明代,才開始確定農歷五月十三為關公圣誕。從此,全國乃至海外凡有華人的地方,會選在這一天舉辦相關的關帝節祭典活動。


東扶炎漢,西定巴蜀,南拒孫吳,北吞曹魏。在當年費盡了圣武神謀,不想那兩朝四百;

義重君臣,情深兄弟,生全節義,歿顯威靈。到如今只落得普天率土,共慶這五月十三。


這副絕妙的聯語,道出了農歷五月十三這個祭祀關帝的習俗,絕非局限于金林或某個特定的地方,而是“普天共慶”。關公,為何能享此厚遇,值得我們探討。

關公,即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羽,是一位義貫千秋,忠貞不貳的英雄好漢。歷代統治者用集忠、孝、節、義于一身,合儒、釋、道三教為一體的關羽來教化臣民,維護封建秩序。

明清時期,祭拜關羽的習俗在民間達到巔峰。關羽此時有“武圣人”之稱,儼然與“文圣人”孔子并立。

肇慶將軍山忠義軒有副門聯:


儒稱圣釋稱佛道稱天尊;

漢封侯明封王清封大帝。


聯意直說即關羽受儒、佛、道三家崇拜。

過去,金林的關帝像旁,亦有過一副概述關公生平的對聯:


數定三分,扶炎漢,伐魏討吳,辛苦備嘗,未了平生事業;

志在統一,佐熙朝,伏魔蕩寇,神威遠震,只完當日精忠。


村中的“講古佬”(粵語,意為說書人)贊譽關羽,說關圣帝君生平義氣貫乾坤,以“仁、義、禮、智、信”著稱。千里尋兄為“仁”,華容放曹為“義”,秉燭達旦為“禮”,水淹七軍為“智”,單刀赴會為“信”。更有人認為,關公“對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事以智、交友以義、作戰以勇”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故關公的形象被不斷美化、圣化和神化。為此,千百年來,關羽廣受民間崇敬。

炮鏡

(注:此圖為1947年農歷五月十三日金林村最后一屆“關帝節炮會”吉祥物)

村中老者說,舊時,民間還相信關帝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巡查冥司,乃至招財進寶、庇護商賈等多種法力。因而每到農歷五月十三日,方圓數十里的善男信女,便云集金林,隆重集會,參與“關公出巡”“關帝炮會”“跑旱龍”“舞龍舞獅”“飄色巡游”和“演神功戲”等活動。人們焚香祭拜,敬獻供品,奉祀關帝圣君,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村中祭祀關帝的活動,于1947年農歷五月十三日舉辦后,至今沒有再辦過。但人們清楚地記得,末次炮會的奪魁者是余慶門的謝巧南,第二名是四方頭的談遂溪。那面端莊錚亮的炮鏡,而今還完好地存放在筆者祖居的廳堂上。透過炮鏡,人們似乎聽到了隆隆的炮聲,似乎又看到了當年硝煙彌漫,炮火沖天,你爭我奪的沸騰場面……

斗轉星移,歲月悠悠。金林的關帝廟會隨著光陰的流逝而湮滅了。但那一年一度的“慶安宮拜龍母”和農耕文化產生的“一年一圩”,卻得到了傳承。每年的農歷五月十三,人們還能從中領略到關老爺磨刀水的洗禮。百姓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愿望,雖然帶有迷信的色彩,但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民間信仰和文化現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城市| 介休市| 浏阳市| 万宁市| 句容市| 布尔津县| 马边| 图们市| 武穴市| 开封县| 岳阳市| 应城市| 滨州市| 枞阳县| 抚顺县| 噶尔县| 东丽区| 顺义区| 城固县| 大方县| 广元市| 伊川县| 甘谷县| 炎陵县| 阜新| 西林县| 化德县| 旬阳县| 都匀市| 寻乌县| 雅安市| 盘锦市| 南岸区| 阿拉善左旗| 乐清市| 西昌市| 旬阳县| 涞水县| 大英县| 自治县| 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