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氣與夢想:奮斗是一種信仰
- 文澤平
- 1431字
- 2020-07-24 18:15:45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相信的力量,是敢于做出突破。如果很多人沒有在1992年去南方,或者是這之后相當長的時間里,很多人都沒有選擇參與到改革開放的經濟浪潮中來,那么他們肯定錯過了那一波的財富紅利。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當你還在猶豫徘徊的時候,有人已經出發。他們選擇了歷史的大趨勢,選擇了歷史給他們的機會。
中國過去40年的核心使命是什么?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如果很多人當年選的是搞藝術,而不是“下海”,他們今天的生活會很不一樣。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幾年,中國創業趨勢熱烈,很多人都在想如何創業。有些人失敗了,有些人成功了。為什么?因為他們做出了不同選擇。
創業不是頭腦發熱之舉,前提是弄清楚自己為什么而創業。創業或許帶有激情和沖動,但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這不是趕潮流的事情。只有在思想認知層面理清思路,才能確立為目標奮斗的階段性計劃。
某種程度上,人有一種能力,當他執著于一件事情,就能將心中所想變為現實。只要執念足夠深,行動力足夠強,那么夢想變為現實的希望就越大。
高中時期,除文學夢外,企業家的夢想也在我腦海里根深蒂固。在我看來,我的創業動因包含三個成分,分別是創造財富、實現人生價值、做出社會貢獻。在創業的不同階段,三個動因的占比有所不同。那么,創業究竟為了什么?答案很簡單,其實就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人生理想。人生選擇數不勝數,弄清楚自己這輩子到底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曾經有記者問過我,是否覺得自己是天生的創業者?我搖頭否認。創業哪有天生一說,只能說我始終選擇相信,相信自己,相信這個國家。
創業路途艱難。有人用“真愛就是撞上鬼”來形容創業道路,莫名契合。正如此人提及的那樣,一個公司從A輪到上市概率大概是十七萬分之一。這樣低概率事件,就如同遇到真愛。
可能性一直存在,努力試試,或許機會就是自己的。我天生比較樂觀,就算舉債創業,我也鼓勵自己:假如我成功了,那我就是最年輕的企業家。
但無論如何,對于創業,你一定要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對于出身在貧困家庭的我而言,從開始那天,創業就不只是為了改變現狀。我的創業帶有階段性特征。大學期間是我創業的第一個階段,當時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生存。在當時,改變家庭現狀,讓父母過上幸福生活,同時實現人生價值和企業家的夢想,這就是我的原動力。
大學畢業之后,我負數起步,面臨的首要問題也是生存。在追求人生價值、人生理想的同時,必須要去改變現狀。如果連生存問題都不能解決,又何談創業呢?古人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公司發展進入一個階段,擁有一定的實力時,踐行社會擔當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將實現人生價值劃分為兩個層面。其一,帶領員工將公司做大做強,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其二,一己之力不夠強大,號召感染更多的青年一起實現民族擔當,一起為偉大祖國奉獻力量。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與力量同樣非常有限,倘若能帶動更多熱血青年,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所產生的能量將不可估量。
前面提及創業為了什么。如果你覺得創業僅僅是賺錢,那么你一定走不遠。
創業是人生價值實現的路徑之一,它始終與愛黨愛國、為社會做出貢獻、承擔社會責任緊密聯系。祖國與時代賦予了我們機遇,一腔熱血報國自然理所應當。
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續發揚五四精神,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負這個偉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