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氣與夢想:奮斗是一種信仰
- 文澤平
- 1819字
- 2020-07-24 18:15:45
領先者生存
時刻勇立潮頭,才能有效前進,一旦被打在沙灘上,就沒你的戲了。
一件事情,開始做的時機至關重要。否則,即使再值得做,如果外部條件不成熟,也應及時選擇放棄。貿然為之,只會承擔更高的成本、冒更大的風險。同樣地,一個企業,無論推出新產品、運用新技術、拓展新市場還是溝通新顧客,既要走在對手前面,又不能太快,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永遠比對手快半步。
為什么是領先半步?其中蘊藏了風險把控的道理。半步之間,既能夠讓人抓住發展的機會,也給人留出了挽回的空間。任何的創新,都會承擔風險,既然無法將風險降低為零,就要學會合理控制。
“我們順潮流而動,略有超前。你不超前,你就沒有機會;但快一步太快了,有可能踩虛腳。所以要快半步,這就能進能退。進,走在前;退,不濕腳。”憑借快半步的思想,新希望集團劉永好從賣鵪鶉開始,逐漸成為全國農牧產業的領軍者。
過去40年,中國很多企業都經歷過創業階段。經過多年的奮斗,各個領域出現了一些領先者。它們依靠領先的技術、理念、產品、人才、管理或者營銷,走在了競爭對手前面。如今,在改革開放的第41個年頭,中國企業已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那些在過去占據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需要思考一個新的問題——如何保持領先?如何活得更久?
在互聯網產品界,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叫作“快速迭代”,意指對產品的不斷更新升級和優化。對于互聯網產品來說,其生命歷程就是不斷更新迭代的過程,從1.0版本到N.0版本,產品不死,更新不停。
同樣,只有具備迭代更新思維的企業家,才有可能帶領企業保持領先,在每一波潮流來時,抓住機會。
創業項目選擇多種多樣,無論傳統還是新興行業,關鍵在于以動態發展的眼光考量是否適合自己。我的創業經歷可劃分為三個時期:養殖時期,數碼時期,傳媒時期。每一階段的選擇都有一個特點,緊貼時代發展,領先別人半步。
2007年,信息還不如今天這樣發達。我從父母的口中獲知了多人在廣州依靠養豬發家致富的消息。由于來自傳統的農民家庭,養豬對我而言并不遙遠,加之一旦創業有父母在廣州協助等各種原因,可行性分析結果顯示,值得一試。
2011年,養豬面臨困境,我開始轉向數碼電子產品。一年后,智能手機元年到來,數碼創業時代也隨之開啟。2016年,我帶領企業轉做傳媒,開啟嘗試創業新時代。
從大學開始,我涉獵十幾種行業,諸如電子、通信、培訓、養殖、健康、文化、傳媒等。正是在不同的行業不斷嘗試,動態靈活地關注各個領域,我看到了傳媒發展的前景,才有現在的企業規模。
所有的謀篇布局,并不是不切實際毫無依據,而是看準時機、比別人更果斷勇敢地選擇。
創業之初,我的團隊雖然身居傳統行業,但始終在引領創新。不同時期,我對互聯網之類的新興行業與傳統行業相結合也有不同結論。數碼時期,曾有朋友建議我將產業與互聯網連接,但我并未采納。傳媒時期,隨著策略的變化,我又主動擁抱互聯網等新興行業。在自身與大環境的動態發展中,我的觀念發生著變化,“適合”這個概念也隨之改變。
創業項目選擇是一個復雜的命題,它有天時地利人和一說。我在傳統行業涉獵居多,因為傳統行業非常適合我。青年創業者們選定項目也應該如此考慮,把握“適合”二字,而不是一味盲目追逐熱門行業。
每個行業每個階段都有它的希望,“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貫穿于概念里,針對的主體是你自己。我始終認為,在這世上,關鍵點其實就是人。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寫道:“一個人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生活的使命。”我認為,這種使命的概念,其實就是找到自己愿意為之奮斗的夢想,找到適合的途徑、適合的方向讓夢想落入實際,并且為之努力。
快人半步,快速迭代,其實也是在找尋適合自己行業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做到。優秀領導者的共同特質正是如此。如果等潮流來了再行動,那只會被人超越。只有提前布局,才能實現自我拯救。
甘地說過一句話:“一開始他們忽視你,然后嘲笑你,然后與你作斗爭,最后你勝利了。”商業社會也是如此,先行者需要承受歷練,才有可能成為下一輪的領先者。
管理學教授陳春花認為,保持領先的企業,應當具備五大能力:第一是能夠更扎實地做事情;第二是有強大的危機意識;第三是即便失敗也要失敗得有價值;第四是學習與競爭;第五是全員創新。
在企業追求領先的過程中,領導者的胸懷、夢想、抱負非常重要,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一個變革的企業,需要領導者,因為變革的過程模糊不清,過程具有挑戰性。這時候,領導者要發揮很大的作用,才能帶領大家完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