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公歷1月5~7日之間)
圍爐炒白果
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到了。這時候,什么冰激凌、氣泡水統(tǒng)統(tǒng)沒市場,最想念的是那些熱烘烘、燙手燙嘴的小食。比如炒白果。
不知道為什么,小時候白果總是很貴很貴。同樣的價錢糖炒栗子能買一大包,而白果就那么一小撮,三角紙包包著,熱乎乎的。大人會說,白果小人不能多吃,吃多要中毒的。家里規(guī)矩,幾歲吃幾粒,但這也只限制于小小孩,到了八歲后也就沒漲過,和大人的工資一樣,到數(shù)就封頂,再也沒盼頭了。
所謂物以稀為貴。一直覺得白果特別特別好吃,捏節(jié)節(jié)(滬語Q彈的意思),肉筋筋,而且賣相又好。白殼里剝出來透著點綠,像玉石一樣。春節(jié)的時候配著炒蝦仁,絕對扎臺型(滬語:意為“有面子”)。
但我還是喜歡鹽炒出來的白果,更糯更香。熱的時候剝開來,似乎還看得到一股熱氣冒出來,邊吹邊扔進嘴里,越燙越好吃,白果微苦微甜,回味無窮。
后來可能是大面積種植的關(guān)系,白果便宜下來。每年銀杏葉黃的時候,我都會買上一小筐囤著慢慢吃。
自家炒白果其實很便當(dāng)?shù)摹5剐┖{}進鍋里,文火炒熱,然后把白果扔進去慢慢炒,等白果殼微微泛黃,就趕緊蓋上鍋蓋關(guān)火。一會兒工夫就聽到鍋里噼里啪啦亂響,和爆米花一樣。等安靜下來,打開鍋蓋,香味隨著熱氣一起騰上來,突然讓人有種過年的感覺。

是呀,老底子過年每家每戶都有炒瓜子花生炸巧果的。煤氣上要煨煮,所以生個煤球爐子在客堂間弄炒貨。大人揮動著鍋鏟嘩啦啦地炒動著,一鍋香瓜子,一鍋南瓜子,一鍋長生果,然后不停地囑咐小人一定不能偷吃,熱的炒貨要吃壞喉嚨,年里放不得花炮要去看醫(yī)生的。但十個孩子九個饞,哪顧得上這些,小手早就拈著往嘴里放。也是那樣噘著小嘴吹呀吹,扔在嘴里忍不住燙掉到手里,再吹吹再吃。大人頂多罵聲“饞老胚”,笑著也就過了,年里哪會真動氣。
如今春節(jié)不再炒干果了,雖說店里什么都有,但總不是那個味。不是不甜,也不是不咸,而是不香,少了那股熱鬧的香。小寒天,炒白果時把鹽留下,反正今年年早,不如到時炒些別的什么,回味一下久違的感覺,看看是不是還香。
[海鹽炒白果]
原料:海鹽、新鮮白果
做法:1.海鹽放入鐵鍋中文火炒熱;
2.將白果放入鍋中炒,鹽要沒過白果;
3.炒至白果殼變黃,即蓋鍋蓋關(guān)火;
4.等鍋內(nèi)不再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音,即可開蓋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