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模塊二 統計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任務二 統計資料的搜集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統計資料的搜集的意義和種類

●了解全面統計報表制度和普查的區別和相關內容

●熟悉統計資料搜集方案設計的基本步驟

●掌握統計學調查的基本調查方式

●重點掌握3種非全面統計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的區別

【技能目標】

●能夠熟練掌握統計資料搜集方案的設計

●能夠熟練掌握各類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法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任務描述

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已成為當今社會各界廣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如果用統計的理論知識來研究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分為以下4個步驟。

(1)統計設計階段。大學生就業是一個涉及社會、經濟、教育和其他相關領域的綜合社會問題,我們需要從復雜的就業現狀中,獲得反映就業問題的相關指標,如待就業大學生的數量、社會可提供就業崗位的數量等,從而制訂全面、準確的統計方案。

(2)統計調查階段。如何搜集到有關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信息和社會各行業可能提供就業崗位的信息,是整個統計活動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沒有相關數據,設計階段所做的努力都是無用功,自然也無法進行下一步的統計工作。

(3)統計整理階段。把從不同渠道搜集的大量信息進行審核、分類、匯總,得出大學生就業的供求數量關系。

(4)統計分析階段。通過以上3個階段得到的系統、科學、完整的數據資料,對大學生的供求關系進行剖析、評價,揭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出改善就業環境的思路。

本任務案例以“大學生就業問題”這樣一個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焦點為主題,簡單論述了統計工作的4個環節,而本章的學習內容正是圍繞著統計工作的第二個階段——統計調查階段進行的。在統計調查過程中,包括了哪些組織方式和調查方法?統計調查方案設計的內容有哪些?學習本任務后,將能夠回答以上問題。

相關知識

一、統計資料搜集的意義和種類

(一)統計資料搜集的意義

統計資料的搜集是按照統計任務的要求,運用科學的調查方法,有計劃、有組織地向被研究對象搜集統計資料的過程。

統計資料的搜集是正確認識社會的基本方式,只有對社會的實際情況做過調查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統計資料的搜集是統計工作的基礎,其擔負著提供基礎資料的任務,是決定整個統計工作質量的重要環節。如果統計資料搜集得不好,搜集到的數據不準確、不及時、不全面、不系統,那么根據這種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的結果,就不能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真相,甚至還會得出相反的結論。同時,統計資料的搜集又是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的前提。統計資料的搜集理論和方法在統計學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統計資料的搜集理論和方法構成統計學原理的基礎部分,它和整個統計理論觀點是一致的。因此,統計資料的搜集對于整個統計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有計劃地、科學地搜集到全面的、符合實際的原始資料,才能經過科學的整理和深入的分析,使統計研究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進行統計資料的搜集時,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同時還要深入實際,全面了解情況,以取得準確、及時、完整的統計調查資料。具體來說,統計資料的搜集過程必須達到以下4個基本要求。

1.準確性

統計資料的搜集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如實反映情況,避免弄虛作假、虛報、瞞報、漏報等現象,做到統計數字準確無誤。

2.及時性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調查任務,上報統計資料,及時滿足黨政領導的需要。

3.完整性

搜集的資料必須是反映被研究事物全貌的完整資料,而不是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資料。

4.經濟性

以盡量少的投入獲得所要求的統計資料,也就是說統計資料的搜集也要講究經濟效益。

以上要求中,準確性是基礎,要在準確中求及時、求完整、求效益。

統計資料搜集的數據有兩種:一種是對原始資料的搜集,又稱為初始資料,即直接對每個所調查的單位進行登記,如農村住戶調查中對每個農民家庭收入情況進行登記;另一種是次級資料或第二手資料的搜集。次級資料是指已經過加工整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總體現象的統計資料。但次級資料都是從原始資料過渡來的,所以統計所搜集的資料主要是指原始資料。

(二)統計資料搜集的種類

(1)按調查對象包括的范圍不同,可以分為全面調查與非全面調查。

①全面調查是對構成調查對象的所有單位進行逐一的、無一遺漏的調查,包括全面統計報表和普查。例如,人口普查是要調查登記全國每個人的狀況。全面調查能夠掌握比較全面、完整的統計資料,了解總體單位的全貌,但它需花費較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操作比較困難。

②非全面調查是對調查對象中的一部分單位進行調查,包括非全面統計報表、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例如,職工家庭收支情況調查,我們只抽取部分職工家庭進行比較調查。非全面調查是對部分調查對象進行調查,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和人力調查較多的材料,由調查出的材料推導和說明全部的資料。但其得不到全面資料。

全面調查與非全面調查是以調查對象所包括的單位范圍不同來區分的,而不是以取得的結果是否反映總體特征的全面資料而言的,抽樣調查也可以最終推算出總體的全面資料。

(2)按調查時間是否連續,可以分為經常性調查和一次性調查。

①經常性調查是連續性的調查,是指對研究對象的變化進行連續不斷的登記。其主要目的是獲得事物全部發展過程及其結果的統計資料,如工業企業總產值、產品產量、原材料消耗量等,在觀察期內這些指標的數值變動很大,必須經常連續登記才能滿足需要。連續調查所得的資料是現象在一段時間內的總量。

②一次性調查是不連續登記的調查,是指間隔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對研究對象某一時刻的資料進行登記。例如,人口數、機器設備臺數等資料短期內變化不大,沒有必要連續登記資料。不連續調查所得的資料體現現象在某一時點上所具有的水平。

經常性調查都是定期進行的;一次性調查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3)按調查組織方式不同,可分為統計報表制度和專門調查。

①統計報表制度是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調查要求與文件自下而上地提供統計資料的一種報表制度。它是為了定期取得系統、全面的統計資料而采用的一種搜集資料的方式,目的在于掌握經常變動的、對國民經濟有重大意義的指標的統計資料。統計報表屬于全面調查范疇,所以又稱全面統計報表。統計報表具有統一性、全面性、周期性、可靠性等特點。目前,我國統計報表是由國家統計報表、業務部門統計報表和地方統計報表組成的,其中國家統計報表是統計報表體系的基本部分。

②專門調查是為了了解和研究某種情況或問題而專門組織的統計調查,包括普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等幾種調查方式。

(4)按搜集資料的方法分類,可分為直接觀察法、報告法、采訪法和被調查者自填法。

①直接觀察法是指調查人員到現場對被調查對象進行直接點數和計量,如對商品庫存的盤點等。此法能夠保證所搜集的調查資料的準確性,但所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較大,時間較長。

②報告法是指報告單位以原始記錄和核算資料為基礎,向有關單位提供統計資料。我國現行的統計報表制度就是采用此法搜集資料逐級上報。

③采訪法具體又可分為詢問法和通信法。詢問法是按調查項目的要求向被調查者詢問,將詢問結果計入表內。通信法一般由統計工作機構將調查表格郵寄給調查者,然后被調查者將填答好的調查表寄回。

④被調查者自填法是把調查表交給被調查者,說明調查的要求和方法,由被調查者根據實際情況按著表中的項目自己填寫資料,填好之后,由調查人員審核并收回。

綜上所述,統計資料的搜集方式多種多樣,實際組織調查時到底采取什么方式、方法,必須根據調查的具體任務和調查對象本身的特點而定,并隨客觀情況和工作條件的變化而適當選用。在許多情況下可以推行非全面調查,特別注意采用抽樣調查,同時也要注意各種調查方法的結合運用。

(三)統計資料搜集的方法

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法指的是搜集調查對象原始資料的方法,也就是調查者向被調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法按組織方式分成統計報表、普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5種。

1.統計報表

統計報表是當前我國搜集統計資料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表格形式、統一規定的指標內容、統一的報送程序和報送時間,由填報單位自下而上地逐級提供統計資料的一種調查方式。

我國現行的統計報表,包括國民經濟基本統計報表和專業統計報表。基本統計報表是由國家統計部門統一制發,用來搜集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基本建設、商業、勞動、物資、財政、文教衛生、科學研究等方面最基本的統計資料,為各級黨政領導、部門制定政策和編制計劃提供數字依據。專業統計報表是各有關部門為專業管理工作的需要而制定的,在本系統內實施,用以搜集本部門的業務技術資料,是基本報表的必要補充。

統計報表按報送周期長短的不同,可分為日報、旬報、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除年報外,都稱為定期報表。報送周期的長短不同,不僅是時間上的差別,而且在內容和作用方面也有所不同。一般要求報送周期愈短,其指標項目越簡單,時效性要求越高;報送周期長的,指標基礎項目可多一些、細一些。年報周期最長,因此,它的內容比較詳盡。

統計報表按報送方式不同,可分為電信報表和郵寄報表。電信報表又可分為電報、電話和電子計算機網絡等方式。日報、旬報要求迅速上報,通常用電信傳送。

統計報表主要是進行全面調查,但也有一些是非全面調查。這種定期的、比較穩定的搜集資料的方法在經濟和社會事業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國家各級政府和部門了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主要手段。統計報表反映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資料,有利于各級領導部門制定政策,搞好決策,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搞好調控提供依據,也是各級業務管理部門和基層企事業單位改善經營和管理的重要依據。同時,實行統計報表制度也有利于完整地積累各時期的歷史資料,用來進行動態的對比分析,研究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

統計報表也有其局限性,如花費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較多,指標內容和報表時間比較固定而缺乏靈活性以及個別填報單位弄虛作假等。因此,必須運用其他調查方式,來彌補統計報表制度的不足,使統計工作更好地為國民經濟管理服務。

2.普查

普查是一種專門組織的一次性的全面調查。它主要用于搜集某些不能或不適宜于用定期的全面統計報表搜集的統計資料。普查主要用于搜集屬于一定時點的社會經濟現象的總量,如人口普查、工業普查、農業普查等。

根據普查的含義可以看出普查有以下兩個顯著的特點。

(1)普查是一種專門組織的一次性調查,調查的現象主要是時點現象。因為一些社會經濟現象,如人口增長、耕地面積等,不能也不需要進行經常性的調查,而國家為了建設的需要,又必須掌握這方面的比較全面、詳細的資料,需要采用普查來解決;同時,由于普查的工作量大、時間性強,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較多,組織工作也比較繁重、復雜,所以普查工作也不宜經常進行。

(2)普查是全面調查,搜集的是全面、系統的資料。與定期統計報表相比,普查所包括的單位、分組目錄以及指標內容都更加全面、詳細,能解決統計報表中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能掌握到比較翔實的資料,滿足一些特定任務的需要。

普查的組織形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組織專門的普查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普查人員,對被調查單位直接進行調查登記,如全國人口普查就是采用這種組織形式;另一種是利用企業單位的原始記錄和核算資料,頒發一定的調查表格,由這些企業單位根據調查要求自行填報,如通常開展的清產核資采用的就是這種形式。

普查和全面統計報表都屬于全面調查,但二者并不能互相代替。普查屬于不連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是反映國情國力方面的基本統計資料;而全面統計報表屬于連續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是需要經常掌握的各種統計資料。全面統計報表要經常填報,因此報表內容固定,調查項目較少;而普查是專門組織的一次性調查,在調查時可以包括更多的單位,分組更細、項目更多。

普查工作復雜、細致,一般是采取逐級布置任務、逐級匯總資料的方法,這需要花費較長時間。當調查任務緊迫,一般的普查辦法不能完成這種緊迫任務時,可采用快速普查資料。此外,進行普查前應先試點,獲得經驗,交流推廣;普查結束后,要用其他調查方式對普查資料進行檢查和修正,以保證普查資料的質量。

3.重點調查

重點調查是專門組織的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對所要調查的全部單位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進行調查。

重點調查的關鍵是選擇好重點單位。所謂重點單位,是從標志量的方面而言的,盡管這些單位在全部單位中只是一部分,但這些單位的某一主要標志量占總體單位標志總量的絕大比重。對這些單位進行調查,就可以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在選擇重點單位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重點單位選多少,要根據調查任務來確定。一般來說,選出的單位應盡可能少些,而其標志值在總體中所占的比重應盡可能大些。其基本標準是所選出的重點標志值必須能夠反映研究總體的基本情況。

(2)選擇重點單位時,要注意重點可以變動的情況,也就是要看到一個單位在某一問題上是重點,而在另一問題上不一定是重點;在某一調查總體上是重點,而在另一調查總體中不一定是重點;在這個時期是重點,而在另一個時期不一定是重點。因此,對不同問題的重點調查,或同一問題不同時期的重點調查,要隨著情況的變化而隨時調整重點單位。

(3)選中的單位應是管理健全、統計基礎工作較好的單位。重點調查中重點單位的選擇著眼于標志量的比重,因而重點單位的選擇具有客觀性。當調查目的是掌握現象的基本情況,而部分單位又能比較集中地反映所研究的項目和指標時,可用重點調查。重點調查可以定期進行,也可以不定期進行,重點調查實際上是范圍比較小的全面調查,它的目的是反映現象總體的基本情況。

重點調查主要采取專門調查的組織形式,有時也可以頒發定期統計報表,由被調查的重點單位填報,定期觀察這些重點單位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及其變動。

重點調查搜集資料的方法,主要采取以企事業單位的原始資料為依據的報告法。

4.典型調查

典型調查是根據調查的任務和目的,對所研究的現象總體進行初步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調查,借以認識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典型調查的特點:一是調查深入、細致,既可以搜集數字資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數字反映的實際情況;二是調查單位是有意識地選擇出來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單位,它更多地取決于調查者的主觀判斷和決策,能夠取得代表性較高的資料;三是調查機動靈活,可節省人力和物力,提高調查的時效性。

典型調查的中心問題在于如何正確地選擇典型單位,要保證被選中的單位具有充分代表性。根據調查研究目的的不同,選擇典型單位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是為了近似地估算總體的數值,可以在了解總體大略情況的基礎上,把總體分成若干類型,從每一類型在總體中所占比例的大小,選出若干典型單位進行調查。如果為了研究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則可以選出先進的典型單位和后進的典型單位,或選擇上、中、下各類典型單位進行調查比較。典型單位可以是單個的,也可以是整群的;可以是臨時選擇的,也可以是比較固定的。總之,選擇典型必須從全面著眼分析。掌握調查對象的全面情況和平均水平,然后對比各個可供選擇的調查單位的具體情況和具體水平,從中選擇幾個代表性較大的單位。

典型調查的具體方法通常有直接觀察法、個別訪問和開調查會。其中,開調查會是最簡單易行和比較可靠的方法。

5.抽樣調查

抽樣調查是按隨機原則從總體中選取一部分單位進行觀察,用以推算總體數量的一種非全面調查。從總體中抽取的若干單位組成的整體叫樣本總體,構成樣本總體的單位叫樣本單位。

抽樣調查是非全面調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學根據的搜集資料的方法。抽樣調查的基本形式有簡單隨機抽樣、類型隨機抽樣、等距抽樣、整群抽樣、多階段抽樣等。

抽樣調查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的特點包括以下3個方面。

(1)抽樣調查是按隨機原則抽取調查單位,所以抽樣調查具有經濟性、時效性、準確性、靈活性等特點。

(2)以樣本指標(統計量)為依據推斷總體參數或檢驗總體的某種假設,通過抽樣調查可達到對總體數量特征的認識。

(3)抽樣過程中產生的誤差可以事先計算并加以控制。

上述調查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點和作用,但同時也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根據不同的調查對象和研究任務靈活運用,也可以把各種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法結合使用,互相補充驗證,這樣才能搜集到準確、豐富的統計資料。

二、統計資料搜集的方案設計

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案是統計調查工作的綱領,為確保統計資料的準確、及時和完整,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案應確定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明確調查任務和目的

統計資料的搜集,總是為了一定的研究任務服務的,制訂調查方案的首要問題是明確調查的目的和任務。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任務,決定著不同的調查內容和范圍。所謂調查目的,就是指為什么要進行調查,調查要解決什么問題。調查目的是統計資料的搜集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只有明確了調查目的和任務才能確定調查對象、內容和搜集資料的方法。調查的任務和目的主要是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需要,并結合對象本身的特點來確定的。

(二)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

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需要根據調查目的來確定。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是為了規定統計資料的搜集的總體范圍和由誰提供調查資料。

調查對象是指需要調查的現象總體,該總體是由許多性質相同的調查單位構成的。例如,人口普查的調查對象是所有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居住的人;若調查目的是取得國有工業企業的產品產量、成本和利稅等資料,調查對象就是全部的國有工業企業;要了解某企業產品的質量狀況,該工廠的全部產品就是調查對象。確定調查對象時,還必須確定兩種單位,即調查單位和填報單位。

調查單位是指所要調查的具體單位,它是進行調查登記的標志的承擔者。例如,調查某縣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時,全縣的工業企業是調查對象,每一個工業企業就是調查單位;再如,調查鄉鎮企業職工文化素質時,調查單位是鄉鎮企業的每名職工,而所有鄉鎮企業的職工就是調查對象。

填報單位是負責向上報告調查內容、提交統計資料的單位。調查單位與填報單位,有時是一致的,有時不一致。例如,調查國有企業職工工資收入時,每個國有企業的職工是調查單位,而每一個國有企業是填報單位;又如,在進行鄉鎮企業經濟效益即利稅調查時,每個鄉鎮企業既是調查單位,又是填報單位。調查單位與填報單位是否一致,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但不管怎樣,不能將兩者的概念和作用混淆。有關報告單位的問題,在方案的組織措施計劃中應明確規定。

(三)擬定調查項目,編制調查表

調查項目就是調查中所要登記的調查單位的特征,即調查單位所承擔的基本標志,它是由調查對象的性質、調查目的和任務決定的。它由一系列品質標志(或稱質量標志、屬性標志)和數量標志所構成。通俗地說,調查項目就是一份在調查過程中應該獲得答案的各種問題的清單。調查項目是調查方案的核心部分。調查項目的確定,直接關系到調查資料的價值。因此,在確定調查項目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確定調查項目,應符合調查目的和調查任務。既要充分體現調查所要了解的全部內容,又要力求少而精。可有可無的項目或備而不用的項目不應列入,以避免調查內容過于龐雜、“查而無用”而造成調查工作中的浪費。

(2)本著需要與可能的原則,對列入調查的項目,其提法和含義要確切、具體,使人一看就懂,使所有的人都有同樣的理解。有些項目需要加以注釋,規定定義和統一標準,避免被調查者按照各自不同的理解去填寫,給資料整理工作帶來困難。

(3)各個調查項目之間盡可能做到相互聯系、彼此銜接,以便從整體上了解現象的相互聯系,也便于有關項目的相互核對,提高調查資料的質量。此外,還要注意現行的調查項目同過去同類調查項目之間的銜接,便于動態對比,研究現象的發展變化。

(4)有些項目可擬定為“選擇式”。例如,“性別”可分為“男”“女”兩項選擇。被調查者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調查項目通常以調查表的形式表現。調查表是統計工作中搜集資料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根據調查目的和任務所確定的具體調查項目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編制的,表中的調查項目是按一定的邏輯順序排列的。運用調查表進行統計資料的搜集,既能清楚地表示調查內容各項目之間的關系,又能保證調查資料的統一性,便于資料匯總和比較。隨著電子計算機信息資料處理、儲存的普及和應用,調查表的編制和應用為適應這種先進技術提供了條件,同時為調查表的編制和填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內容上看,調查表一般分為調查單位(或報告單位)、調查項目和調查者3部分內容。從填寫方式看,分為選擇式、填充式和問答式3種。

調查表一般有兩種格式,即單一表和一覽表。單一表在一份表格上只登記一個調查單位的項目,若項目較多,一份表格可由幾張表組成。一覽表則是在一份表格上登記若干個調查單位的調查項目。單一表的特點是調查單位只有一個,而調查項目較多。其優點是一份表格可以容納多個項目,便于整理和匯總;缺點是每份表格上都要注明調查者、被調查者、注意事項等共同事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一覽表在一份表格上登記若干調查單位,每個調查單位的共同事項只需登記一次,可節約人力、物力,但不能多登記調查項目。一覽表和單一表各有優缺點,可視具體情況而定。

為了有助于正確填寫調查表,保證調查資料的正確性和統一性,還必須附以填表說明,說明調查項目的含義、填寫方法,以及填表時應注意的問題。說明要簡明易懂。

(四)確定調查時間和調查期限

統計資料的搜集時間是指調查資料所屬的時間。如果所調查的是時期現象,那么調查時間指資料所屬的起止時間,所登記的資料是指該時期第一天到最后一天的累計數字。例如,調查某企業2015年的產品產量,即指從該年1月1日到12月31日這段時期內產量的總和。如果所要調查的對象是時點現象,就要明確規定統一的標準時點。又如,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定為2010年11月1日零時。明確規定調查資料所屬的時間,是保證統計資料確切性的重要條件。

調查期限是指進行調查工作的起止時間,包括搜集資料和報送資料的整個工作所需的時間。例如,企業2015年經濟活動成果年報呈報時間規定在2016年的1月月底,則調查時間為一年,調查工作期限為一個月。又如牲畜調查,按1月1日情況登記,持續5天,調查時間即1月1日這個標準時間,調查工作期限為5天。為了保證資料的及時性,任何統計資料的搜集都必須盡可能地縮短調查期限。

調查地點是指登記資料的地點。調查地點有時和調查單位所在地相一致,但調查單位有時發生時空變化,對此應著重說明調查地點。例如,人口普查時的常住人口登記,暫時出外居住6個月以上的,仍在其常住地點進行登記。

(五)組織調查工作的實施計劃

為了使統計資料的搜集工作順利進行,在著手調查之前要事先制訂統計工作組織計劃。組織工作計劃包括調查工作的組織領導和人員組成、調查方式方法、調查的工作規則和流程、調查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宣傳教育、人員培訓、文件印刷、試點等)、調查資料的報送方法和程序、經費預算和開支辦法、提供或公布調查成果的時間等問題。

隨著統計工作的現代化,調查方案也要求日趨周密與科學。應按系統工程原理和運籌學的方法來安排工作進程及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還要對各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層層把關,以保證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對于大規模或缺少經驗的調查,還需要進行試點調查,以便取得經驗,完善調查方案。例如,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就曾在無錫市組織試點調查,通過試點調查檢驗調查計劃是否切實可行、是否有需要補充和修訂的,以不斷積累經驗使調查工作順利開展。

歸納總結

統計資料的搜集直接決定著統計分析結果的準確性。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法指的是搜集調查對象原始資料的方法,也就是調查者向被調查者搜集答案的方法。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法主要有統計報表、普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各種調查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點和作用,但同時也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調查者可以根據不同的調查對象和研究任務靈活運用,也可以將各種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互相補充驗證。這樣才能搜集到準確、豐富的統計資料。

統計調查是搜集統計資料的基本方法,調查項目是調查方案的核心部分。調查表的編制和應用為適應這種先進技術提供了條件,同時為調查表的編制和填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力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某地區為了掌握該地區化肥生產的質量情況,擬對占該地區化肥總產量80%的5大化肥廠的生產情況進行調查,這種調查方式是()。

A.普查

B.典型調查

C.抽樣調查

D.重點調查

2.某市機械工業局欲進行工業生產設備狀況普查,要在1月1日到20日將資料登記完畢,這一時間規定是()。

A.調查期限

B.資料代表時間

C.登記時間

D.標準時間

3.抽取部分城市職工家庭調查生活狀況是()。

A.普查

B.重點調查

C.典型調查

D.抽樣調查

4.區分重點調查和典型調查的標志是()。

A.調查單位的數目不同

B.搜集資料的方法不同

C.確定調查單位的標準不同

D.確定調查單位的目的不同

5.調查單位就是()。

A.負責向上報告調查內容的單位

B.調查對象的全部單位

C.某項調查中登記其具體特征的單位

D.城鄉基層企事業單位

6.調查時間是()。

A.調查工作的時限

B.調查資料所屬的時間

C.調查登記的時間

D.調查期限

7.人口普查規定統一的標準時點是為了()。

A.避免登記的重復和遺漏

B.具體確定調查單位

C.確定調查對象的范圍

D.統一調查的時間,一齊行動

8.抽樣調查按組織形式分,屬于()。

A.全面調查

B.非全面調查

C.專門調查

D.一次性調查

9.重點調查中的重點單位是指()。

A.處于較好狀態的單位

B.單位數較少,但就研究的標志而言標志值卻占總體標志總量絕大比重的單位

C.企業規模大的單位

D.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的單位

10.某燈泡廠為了掌握該廠的產品質量,擬進行一次全廠的質量大檢查,這種檢查應當選擇()。

A.統計報表

B.重點調查

C.全面調查

D.抽樣調查

11.統計報表報送周期不同,報表所反映項目的詳細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周期越短,則填報的指標項目()。

A.越多

B.可能多也可能少

C.越少

D.是固定的

12.非全面調查中最完善、最有計量科學根據的方式是()。

A.重點調查

B.典型調查

C.抽樣調查

D.非全面統計報表

13.下述屬于全面調查的是()。

A.就全國鋼鐵生產中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調查

B.對全國的人口進行普查

C.到某棉花生產地了解棉花的收購情況

D.抽取一部分單位對已有資料進行復查

14.下列調查中屬于經常性調查的是()。

A.每隔若干年進行一次的工業普查

B.對2011年大學畢業生分配狀況的調查

C.對近年來物價變動情況進行的一次摸底調查

D.按旬上報鋼鐵生產量

15.下列調查中,調查單位與填報單位一致的是()。

A.企業設備調查

B.人口普查

C.農村耕畜調查

D.工業企業現狀調查

16.在統計資料的搜集中,調查項目的承擔者是()。

A.調查對象

B.填報單位

C.匯總單位

D.調查單位

17.在國有企業大型設備的普查中,每一個國有企業是()。

A.調查對象

B.調查單位

C.填報單位

D.調查項目

18.某工業企業年報呈報時間規定在次年1月31日,則調查期限為()。

A.1年零1個月

B.1年

C.1個月

D.1天

19.對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全國人口全面調查,這是()。

A.定期調查方式

B.統計報表制度

C.普查

D.以上都不是

20.某商業企業為了推廣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決定進行一次典型調查,所選擇的調查單位應是()。

A.先進的典型

B.中等的典型

C.后進的典型

D.各類的典型

二、多項選擇題

1.普查是()。

A.非全面調查

B.專門調查

C.全面調查

D.經常性調查

E.一次性調查

2.非全面調查形式有()。

A.重點調查

B.抽樣調查

C.典型調查

D.非全面統計報表

E.統計報表

3.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間是2010年11月1日零時,下列情況應統計人口數的有()。

A.2010年11月2日出生的嬰兒數

B.2010年10月29日出生的嬰兒數

C.2010年10月29日死亡的人數

D.2010年11月1日1時死亡的人數

E.2010年10月29日出生,11月1日6時死亡的嬰兒數

4.在全國工業企業普查中,()。

A.全國工業企業是調查對象

B.每個工業企業是調查單位

C.每個工業企業是填報單位

D.全國工業企業數是統計指標

E.每個工業企業的職工人數是統計指標

5.下列統計資料的搜集中,調查單位與報告單位一致的是()。

A.工業企業設備普查

B.零售商店調查

C.人口普查

D.高校學生健康狀況調查

E.工業企業普查

6.屬于一次性調查的有()。

A.人口普查

B.大型基本建設項目投資效果調查

C.職工家庭收支變化調查

D.單位產品成本變動調查

E.全國實有耕地面積調查

7.在統計資料搜集中屬于全面調查的有()。

A.抽樣調查

B.普查

C.典型調查

D.全面統計報表

E.統計分析

8.在全國人口普查中,()。

A.全國人口數是總體

B.每個人是總體單位

C.調查單位是戶

D.男性是品質標志

E.年齡是數量標志

9.搜集統計資料的方法一般可以分為()。

A.大量觀察法

B.報告法

C.直接觀察法

D.采訪法

E.問卷法

10.制訂一個周密的統計資料搜集方案,應確定的內容包括()。

A.調查目的和任務

B.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

C.調查項目

D.調查時間

E.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計劃

11.在對商業企業的抽樣調查中,抽取的每一個商業企業是()。

A.調查主體

B.調查對象

C.調查單位

D.調查項目

E.填報單位

12.統計報表必須按照統一的()。

A.原始記錄

B.表式

C.指標

D.報送時間

E.報送程序

13.全面統計報表是一種()。

A.全面調查

B.經常性調查

C.一次性調查

D.快速調查方法

E.按報告法搜集資料的方法

14.統計資料匯總前審核的主要內容包括()。

A.資料的系統性

B.資料的廣泛性

C.資料的準確性

D.資料的及時性

E.資料的完整性

15.統計報表的資料來源有()。

A.原始記錄

B.基層單位內部報表

C.基層單位統計報表

D.統計臺賬

三、判斷題

1.全面調查與非全面調查的區分標志是看調查得到的是否是全面資料。()

2.統計資料搜集中的調查對象就是統計研究的總體。()

3.統計資料搜集中的調查單位和填報單位是一致的。()

4.普查的標準時間是指對調查單位進行觀察登記的時間。()

5.一次性調查是指對現象僅做一次調查,以后永遠不再調查了。()

6.典型調查中的典型單位必須是在總體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單位。()

7.抽樣調查中的隨機原則是指總體中的每一個單位在未抽樣前都有同等被抽中的機會。()

8.重點調查的重點單位是標志值較大的單位。()

9.“調查時間”指的是統計資料搜集工作的起點時間。()

10.重點調查是在調查對象中選擇一部分樣本單位進行的一種全面調查。()

四、簡答題

1.什么是調查方案?統計資料的搜集方案一般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2.什么是統計報表制度?實行統計報表制度的基礎工作是什么?

3.什么是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4.什么是重點單位?什么是典型單位?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5.指出下列調查屬于什么種類。

(1)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人口登記。

(2)從一批商品中抽取部分進行檢查,以判斷整批商品的質量。

(3)各大型工業企業定期向上級主管部門提交工業總產值和產品產量的報告。

(4)挑選部分企業進行調查,以深化了解企業改革試點中的成果及問題。

6.指出下列調查中的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填報單位,并指出調查單位和填報單位在哪些調查中是一致的,在哪些調查中是不一致的。

(1)大型國有企業經濟效益調查。

(2)機械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普查。

(3)城市個體企業經濟狀況調查。

(4)家電商店家電零售物價調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平县| 双城市| 旌德县| 巨鹿县| 常山县| 江门市| 黄浦区| 红河县| 托克逊县| 昌乐县| 黄冈市| 济源市| 松原市| 桂林市| 深圳市| 石河子市| 安阳市| 苏州市| 新郑市| 基隆市| 彝良县| 汤原县| 新兴县| 台南县| 全椒县| 年辖:市辖区| 余庆县| 辽宁省| 玛沁县| 永州市| 聂拉木县| 泾阳县| 和田市| 兴安县| 江北区| 海南省| 裕民县| 双桥区| 柏乡县| 常宁市| 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