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探索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通過擴大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改革經營方式等措施,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很大變化,初步打破了傳統計劃管理模式,企業的活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得到增強,為企業進入市場奠定了初步基礎。但由于企業機制問題,一些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缺少活力,面臨不少困難。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僅僅靠政策性調整解決不了,需要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從企業制度上進行突破。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國有企業要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為國有企業改革指明了方向。同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從法律上為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供了保障。

一、《公司法》明確各類公司組織機構的構成

1993年12月,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國有獨資公司的組織機構作出了規定。

有限責任公司的組織機構包括:股東會、董事會、經理、監事會。關于股東會: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行使包括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在內的12項職權。關于董事會:董事會由3—13人組成,對股東會負責,行使包括召集股東會,并向股東會報告工作在內的10項職權。董事會設董事長1人,可以設副董事長1—2人;董事長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兩個以上的國有企業或者其他兩個以上的國有投資主體投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其董事會成員中應當有公司職工代表。股東人數較少和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1名執行董事,不設立董事會;執行董事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兼任公司經理。關于經理:經理由董事會聘任或者解聘,對董事會負責,行使包括主持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組織實施董事會決議等8項職權。關于監事會:經營規模較大的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監事會,由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組成,其成員不得少于3人,行使包括檢查公司財務在內的5項職權,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定。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民主選舉產生。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較少和規模較小的,可以設1—2名監事。

國有獨資公司不設股東會,由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授權公司董事會行使股東會的部分職權。國有獨資公司設董事會,成員為3—9人,由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按照董事會的任期委派或者更換;設董事長1人,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以視需要設副董事長;董事長、副董事長,由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從董事會成員中指定;董事會成員中應當有公司職工代表,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民主選舉產生。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行使的職權,包括一般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職權、根據股東會授權行使股東會的部分職權。設經理,由董事會聘任或者解聘,經理的職權與一般有限責任公司經理職權相同;經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或者國家授權的部門同意,董事會成員可以兼任經理。

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監事會。股東大會由股東組成,是公司的權力機構,行使包括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在內的11項職權。董事會由5—19人組成,對股東大會負責,行使包括召集股東大會在內的10項職權。董事會設董事長1人,可以設副董事長1—2人;董事長和副董事長由董事會以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選舉產生。董事長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行使包括主持股東大會和召集、主持董事會會議在內的3項職權。經理由董事會聘任或者解聘,對董事會負責,行使包括主持公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在內的8項職權。公司董事會可以決定,由董事會成員兼任經理。監事會由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組成,不得少于3人;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民主選舉產生;董事、經理及財務負責人不得兼任監事。監事會行使包括檢查公司的財務在內的5項職權。

二、初步形成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框架

1993年頒布的《公司法》規定了不同類型公司制企業的組織制度。1995年11月,國家經貿委印發《關于國務院確定的百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工作操作實施階段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建立符合《公司法》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根據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相互獨立、權責明確、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原則,形成由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組成的法人治理結構,各司其職,有效行使決策、監督和執行權,對國有獨資公司要同時派入監事會。公司章程中應對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班子的組成、權責范圍、議事規則(包括議事方式和決策程序)等作出明確規定,并嚴格按照公司章程規范運行”;還強調“國有獨資公司的董事會成員與經理班子應分設,特別是董事長與總經理應盡可能實行分設。目前董事長兼任總經理的,要根據企業具體情況,逐步向分設的方向過渡”。

大多數試點企業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建立了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組成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其中:在國務院確定的百戶試點企業中,有84戶設立了董事會,72戶設立了監事會;各地區、各部門實行公司制改造的2066家試點企業中,93.5%的企業設立了董事會,83.6%的企業設立了監事會。從形式上看,國有企業形成了相互監督制約的框架,但此時很多企業董事會、經理層、黨委的成員高度重合,董事長與總經理由一人擔任,并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一把手”權力過于集中的問題還很突出,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以解決。

1999年8月,東北和華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進一步強調,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公司制的核心。要按照《公司法》,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職責,使之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目前,絕大多數國有控股公司都既有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又有黨委會、工會、職工代表大會,可考慮采取“雙向進入”的辦法,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在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中,黨委負責人和職工代表可按照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還可按法定程序進入監事會;董事長、監事會負責人和總經理可按黨章和有關規定進入黨委會;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可由一人兼任。通過這些措施,形成公司對重大問題的統一決策機制。

同年9月,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在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中的地位。該決定對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框架提出了要求,強調“要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所有者對企業擁有最終控制權。董事會要維護出資人權益,對股東會負責。董事會對公司的發展目標和重大經營活動作出決策,聘任經營者,并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發揮監事會對企業財務和董事、經營者行為的監督作用。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公司的黨委負責人可以通過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監事會,董事會和監事會都要有職工代表參加;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及工會中的黨員負責人,可依照黨章及有關規定進入黨委會;黨委書記和董事長可由一人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原則上分設。充分發揮董事會對重大問題統一決策、監事會有效監督的作用。黨組織按照黨章、工會和職工代表大會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履行職責”。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加強管理,200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經貿委《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加強管理基本規范(試行)》,強調要“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依照《公司法》明確股東會或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并規范運作。充分發揮董事會對重大問題統一決策和選聘經營者的作用,建立集體決策及可追溯個人責任的董事會議事制度。董事會中可設獨立于公司股東且不在公司內部任職的獨立董事。董事會與經理層要減少交叉任職,董事長和總經理原則上不得由一人兼任”。隨著公司制改革推進,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都依法設立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框架基本形成。

改制上市的國有企業,按照《公司法》要求,設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2001年8月,證監會印發《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后,上市的國有企業按照要求逐步建立了獨立董事制度。截至2002年底,1192家改制企業引入了獨立董事制度,占全部改制企業的34.7%。

2000年3月,國務院頒布《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規定“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由國務院派出,對國務院負責,代表國家對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狀況實施監督”。先后任命了75名監事會主席,向180戶國有重點企業以及一批國有銀行和保險公司派出了監事會,加強對企業的監督。

這時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主要還是搭起了框架,這些探索,為黨的十六大后進一步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積累了實踐經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社县| 霍州市| 甘洛县| 北流市| 平原县| 东海县| 蓬溪县| 建阳市| 巴青县| 抚顺县| 宁德市| 石阡县| 子洲县| 滨海县| 娄底市| 平凉市| 外汇| 双峰县| 蒙山县| 丹棱县| 横山县| 江孜县| 绥阳县| 思茅市| 南丰县| 双城市| 迁安市| 阳江市| 合山市| 孟州市| 上饶市| 连云港市| 密山市| 精河县| 廉江市| 北安市| 南投市| 左贡县| 齐齐哈尔市| 武清区| 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