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陳玉根:坐著輪椅拓荒遼河

在輪椅上,陳玉根已經度過了41年,他幾節腰椎斷裂,下半身癱瘓,大小便不能自理;近年來,他的病情惡化,長了纖維瘤,膀胱造瘺感染,經常伴著低燒,需住院治療。劇烈的神經病理疼痛折磨著他,可是,他依舊樂觀地笑著,用殘缺的身體書寫出豐滿的理想——我為祖國獻石油。從現場拿回第一手地質資料,打下第一口探井,翻譯第一頁英文資料開始,他卻不知道這一生將坐著輪椅拓荒遼河。

多年以后,陳玉根坐在輪椅上,如老僧坐禪,手里握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他們當年第一次踏進南大荒——曾經的遼河油田時的情景。幾位年輕人意氣風發地站立在空曠無垠的原野上,其中一位就是陳玉根。

初上遼河,他抱得“金娃娃”

1966年5月,春季,東北的大風反而比隆冬更加強勁,裹挾的沙塵籠罩在剛剛露頭、吐出嫩芽的葦海上。殘冰消融沒過多久,葦塘沼澤里的水還透著些許寒氣。

那年那月那時節,在石油部統一調配下,陳玉根等12個人組成的地質小分隊肩負著為國找油的使命,從大慶踏上了這片乍暖還寒的土地,開始了新一輪叩問地宮之旅。那時耳畔沒有響起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豪邁歌曲,可是心里卻有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自豪和興奮。陳玉根不知道,自從踏上這片土地之后,他心里將會有數不清的歡喜,腦海里閃過無數的曙光,當然還將承受無盡的磨難。

事實上,陳玉根他們并不是第一批踏上這片號稱“南大荒”土地的人。

1863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外國人開始踏上這片土地,他們背著包袱東走西看,鉆蘆葦,敲石塊,不時向當地村民打聽,問他們有沒有見過一種黑色油膏,領頭的是德國人,名字叫理希霍芬,他們漂洋過海為了尋找石油等礦產。

1903年,美國人也踏上這片土地,仍舊一無所獲。

1909年,日本人小藤文郎到我國東北進行礦產調查,并成立了南滿地質調查所,日本人依然無獲而歸。

解放前,李四光、黃汲清等人對下遼河地區的地質構造、地質特點進行了大量研究,為我國開發渤海灣油氣田奠定了理論基礎。

在新中國成立后,這個在戰亂中走出的國家,百廢待興,國民經濟迫切需要重振旗鼓。這就需要我們工業的“血液”——石油。

外國人經過半個世紀的尋找都沒有找到的東西,時光流轉,這片神秘富饒的土地迎來了中國人自己的足跡。那么,陳玉根他們能找到石油嗎?

從溝幫子下車后,他們坐著敞篷大貨車,一路顛簸來到當時石油勘探的總部沙嶺。眼前是不同于大慶的景象。新蘆葦才剛露頭,舊年枯黃的葦葉一望無邊,只有三三兩兩農民的窩棚打亂了平滑的地平線。葦塘下是齊腰深的沼澤,偶爾有一群野鴨在沼澤里出沒。

“棒打鴨子瓢舀魚,螃蟹爬到飯鍋里”,當年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蘆葦遍地人煙少,北風漫卷塵飛揚,這又是一片荒涼的土地。

除了沼澤,每隔1000米還有縱橫阡陌的水渠。據史料記載,這是日本人占據遼寧盤錦時修建的灌溉稻田的水渠。這樣的水渠密密麻麻,一直延伸到海邊。

陳玉根他們并沒有過多留意眼前的景象。將行李安放在老鄉家后,他就開始安排日后的工作。按照要求,他們將接替地質部在遼河的勘探,開展現場錄井等資料收集工作。

當時,地質勘探人員將目光放在了東部凹陷,從遼1井開始后,他們陸續部署了十多口油井,并獲得了工業油氣流,發現了歐利坨、熱河臺、大平房、榮興屯等構造,東部凹陷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

他們開始把目光瞄向西部凹陷,那么,西部凹陷會有什么結果,它將呈現給人們一副什么面孔?

在狹窄的會議室內,陳玉根和其他地質工作人員一起,研究幾條通過遼8井的大剖面,發現各有東西傾和南北傾的反射層。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發現,不善言談的他激動地手拍了下桌子,大喊到:“遼8井的大斷層的下臺階可能有構造存在。”會議室里,所有人都興奮地叫出聲,黃豆大小的油燈,不停跳躍,輝映著陳玉根和他的同伴們激動的眼眸。當晚,他們就請示上級部門請求技術增援,在西部凹陷開展地震資料采集。

1968年年初,狂風卷著白雪呼嘯而至,天地間頓時白茫茫一片。冬季異常寒冷,地震隊頂風冒雪地開始地震采集。早上五點三十分,各組隊員已經開始發動汽車。搭載物探隊員的多是解放牌汽車和一些蘇聯生產的“加力”汽車。

北風像鞭子一樣打在人臉上,天氣冰冷到骨頭里。一輪殘月,幾顆發著寒光的殘星掛在天邊。前一晚,汽車收工停車后,水箱里的水已經放空,車在零下十幾度的院里停放了一夜,在沒有防凍液的年代里,車很難發動,只好用汽油“噴燈”烤發動機底盤,待發動機升溫后,司機在駕駛室內打馬達,陳玉根用搖把配合搖轉發動機,搖轉發動機需用爆發力,這個活最累,又有很大危險,一旦發動機反轉,帶動鐵搖把反轉,會打斷搖車人的胳膊。對地震勘探來說,天氣越冷,施工越有利。汽車可以從水渠堤壩行駛到凍得結實的葦塘、稻田。在激情燃燒的歲月里,石油人戰天斗地,嚴寒算不上什么。

汽車開到工地測線上開始工作,太陽才剛剛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

石油勘探采用地震法,類似給地層做“CT”:鉆機鉆井后,往井內下炸藥,引爆炸藥作為震源,地震波往地下傳,遇到地層的不同界面反射回來,地表放有插在地面上成百上千的“檢波器”,檢波器接收到不同界面反射的波,產生電信號,通過電纜到“數字地震儀”上,經過程序初步處理,記錄在磁帶上,再將磁帶送到基地經過計算機處理,繪出地質剖面,找出“背斜”“隆起”“斷層”,依此確定鉆井井位。

測線每隔500米縱橫分布,每個電纜排列600米,每300米打一口井,下炸藥放炮,每天要放30~40炮,午飯炊事班給送到工地,只是饅頭、雞蛋、咸菜,人們從飯車上領了飯,自己找背風的地方,像溝渠里、墳頭后,頂著寒風吃,車上有一保溫桶熱水,飯后人們自己放水喝,之后飯車開走了,再想喝水,只能就地攥雪球吃。一直干到天黑看不見了才收工回駐地,吃一頓熱乎的晚飯。

地震隊的同志們每天還要和電雷管、TNT炸藥打交道,駐地附近設有炸藥庫,一般總存有數噸TNT炸藥和成箱電雷管,一個雷管的爆炸力是800千克,人拿在手上,可將手炸掉。每天出工,爆炸車上要裝三四百千克炸藥,一旦出事,難以想象。TNT炸藥用火點不著,必須用雷管才能引爆,一般不會出事??墒鞘┕し排跁r容易出事故,往9米深的井里,爆炸班每次下3~9千克炸藥,鉆機打井時需泥漿水固定井壁,井打好后,井里灌滿泥漿水,炸藥放進去后有時又飄上來,飄到井口,9千克炸藥在井口爆炸,就會造成傷亡大事故。

為了快點了解西部凹陷的地下情況,在地震工作尚未完全結束時,“六七三廠”領導要求地質隊盡快定一口井位。于是,地質隊的陳玉根、童曉光等同志一同到地震大隊查看已取得的地震資料。他們和地震大隊的幾名同志一起確定了“六七三廠”在西部凹陷的第一口井井位。1969年9月9日,對陳玉根來說,這是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日子。興隆臺地區興1井喜獲工業油氣流,8毫米油嘴求產,日產原油152.4噸,興隆臺油田發現了!西部地區的勘探局面從此打開。

從1964年7月4日遼1井開鉆開始,到1969年年底,“南大荒”挖掘出“黑金”,抱得“金娃娃”。下遼河凹陷陸續發現了歐利坨子、熱河臺、太平房、榮興屯4個油氣田。在于樓、黃金帶也發現了富含油氣田。

他在遼河迎來人生大喜

油田勘探捷報頻傳,陳玉根自己也遇上了人生大喜事。1968年,他與愛人在遼河油田喜結連理。陳玉根遇到的這個女人將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此后的近50年,每年365天,1萬多個日日夜夜,不論刮風下雨,不論陰晴冰雪,她為他漿洗縫補,她為他端屎接尿,她為他護理翻身。他們相濡以沫,走進金婚。

新婚那天,作為新郎新娘,他們二人和一起會戰的人熱熱鬧鬧地跳起了忠字舞。當晚,他們住進了搭好的房子——用蘆葦編成的席子外面糊一層泥的黏土房。沒有床,地下就鋪一層草墊子,上面再鋪上行李,早上起來被子潮的可以擰出水。盤錦風大,尤其是春天,五六級風是常事,有時還有七八級大風,黏土房四處漏風。有從城市來的姑娘、新媳婦一看住的地方差點哭出來。喝的水都是從水坑里打上來的,里面還有很多魚蟲子,燒開就喝。

日子雖然苦,但人總會找樂子,和粗糙干燥的日子對抗。說到喝水,他們有笑話,先到油田的那些人告訴陳玉根愛人說:“遼河條件可好了,天天有鴨子湯喝!”過了幾天陳玉根愛人說他們騙人。

那些人手一指水坑說:“你們看鴨子不就在那里游呢嗎?”原來“鴨子湯”就是鴨子游泳的地方。用老會戰的話說,只有享不到的福,沒有遭不了的罪。有人哭完了,繼續“干革命”。

排隊背完毛主席語錄后,他們開始吃飯,他們還是有樂子。由于那時參加會戰的人米面油肉是定量限購,他們會開玩笑說:“今天的菜不錯哦,是油斑白菜片,熒光土豆絲?!甭牭娜?,也都哈哈大笑。

他是黨員,他最難忘的“戰井噴”

油田開發初期,油井發生井噴在所難免。遼河油田歷史上,震動最大的井噴是黃5井井噴,驚動了周總理??墒?,對陳玉根來說,最讓他難忘的井噴卻是1972年年底,在興213井鉆遇興隆臺古潛山不整合面時發生的強烈井噴。那時,陳玉根在興隆臺前線指揮組,住的地方距離興213井只有300米。

井噴發生在傍晚,井噴的地方方圓幾里霧氣蒙蒙,天然氣帶出的石油像下毛毛雨,沾到臉上、鼻子上,讓人無法呼吸。這時候只需要一顆火星,井噴的地方馬上就能變成火海。

高速噴涌的氣流發出刺耳的尖鳴,響聲幾里地外都能聽得到。互相之間趴在耳朵邊說話都聽不清,氣流把鉆桿噴到幾十米外的地方,在井隊工人住的帳篷附近,噴出一個直徑10米以上的大坑。坑內的水被氣流推得升高約2~3層樓那么高。落下再升高,既十分壯烈又十分危險,差不多有三百個大氣壓。附近的老百姓被疏散到一千米外。怕汽車發動機引發火災,壓井閥門必須從從幾里地外抬回來。閥門運來的時候,又下起了“冒煙雪”!“冒煙雪”就是一邊下著大雪,一邊刮著狂風,像生起一堆柴火冒煙。為了搶時間,工作組人員和工人們連夜把閥門送到井上,白天抓緊時間安裝好。陳玉根他們頂著大風,冒著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趟著末膝的積雪,深一腳淺一腳地喊著號子把好幾百斤的閥門抬回井場。他知道趟這末膝的雪走路都是非常困難的,更何況還要抬著幾百斤重的閥門。制服“井噴”壓井的時候是最危險的。壓井前按規定所有人退出一千米外,指揮組要求最有經驗的黨員去。

救護車和消防車在外圍待命。陳玉根是黨員,和指揮組的幾名同志也就一塊上去了。天氣酷寒,但是出的汗把里面的衣服全都濕透了。露出來的地方凍得直哆嗦,里面熱得汗如雨下。三百個大氣壓的條件下,把幾百斤的壓井閥門準確地套在噴口管上是非常難的,地下的油氣像是炸藥庫,壓井閥不能碰出一個火星,否則馬上就會爆炸。

裝上壓井閥,必須在井口閘門與法蘭閥上接觸的瞬間把法蘭螺栓迅速地對角擰死,這些必須要大家熟練的配合才能完成。這中間不能有一點的疏忽,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陳玉根回憶,他仔細觀察井口噴出的氣像個“葫蘆”,中心處有耀眼的白光,其中還有個紅心。

井噴搶險人員有的人太累了,有人走著、走著,倒在地上就睡著了。壓井完成后陳玉根才發現耳朵在流血,雖然耳朵用東西堵的嚴嚴的,幾天后耳朵還有耳鳴音。

他將坐著輪椅拓荒油田

1976年10月,金風颯爽,風中浸著稻田和葦田混合的氣息。曾經荒無人煙的“南大荒”上,一臺臺井架成為地面上新的坐標,那樣子像是要把天刺破。井架林立,這中間,磕頭機上下搖晃。天地之間,自有一番靜美。

下遼河地區的勘探、開發已經快十年,最振奮人心的是,1970年,國務院批準遼河油田大規模開發。1969年10月,石油部領導來到“六七三廠”做調研,陳玉根向領導系統地匯報了遼河地區的勘探開發情況。按領導的要求,他和劉國昌等人一起計算了遼河地區的油氣儲量。國務院批準遼河油田大規??碧介_發的文件中,使用了陳玉根等人的計算成果。

陳玉根自己也沉浸在油田大開發的喜悅之中。由于油田開發,人數激增,從大慶、大港、新疆陸陸續續調來隊伍,參加遼河大會戰。會戰人數從最初的1000余人激增到萬余人,各方面都在迅速發展。

陳玉根是研究院生產科科長,那天中午也沒有任何不同。他和研究院機關的同志們及研究室的同志拆一座水泥庫房,他站在庫房房頂,掀開舊房子上的石棉瓦,然后卸下來交給下面的其他人。秋日日頭雖然不毒,可陳玉根額頭上也沁出了汗珠。

一個上午,庫房頂的石棉瓦快要拆完了。一個同志看到陳玉根干了一上午,累得滿頭大汗,便喊了一句:“老陳,讓我上去換你下來吧。”陳玉根答應了。他站起來,挪位、側身,抬起一只腳跨向另一塊石棉瓦。沒想到,石棉瓦已經風化,他的腳往上一踩,石棉瓦立刻斷了。陳玉根心里一驚,葦田、稻田、天空、房屋在眼前打轉,他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

腦袋里“轟”的一聲,眼前一黑,身下錐心的痛,陳玉根叫出聲來了。

同志們趕緊圍上來,有人喊來一輛三輪摩托,趕緊將陳玉根抱上車,送往醫院搶救,他的臉色煞白。一路顛簸走在“搓板”路上。沒有錐心的痛,這時陳玉根在顛簸的車上反而沒了知覺。他腦子里想著,油田開發、地震資料采集死過人,鉆井死過人,戰井噴死過人,今天拆房子,我是不是也要死了?

第一次踏上遼河這片土地的情景,第一次參與地震的情景,第一次看到石油從地下冒出的情景,第一次戰井噴的情景。這些場面歷歷在目。他不知道以后還能不能再看到這些場景。

這條他經常行走的路,查看巖心,他走過;錄取測井資料,他走過;守護重點井出油,他也走過。去往醫院的路上,他還是第一次。以前,走在這條路上,滿是收獲、滿是喜悅、快樂的像個孩子,覺得這條路沒有那么長,可今天,他想飛到醫院,不受這顛簸、疼痛之苦。

旁邊的同志看到,一股股鮮血從他的褲管流下來,車廂里,有的血已經開始凝固成黑色的血塊。

不長的路程,對陳玉根來說卻是漫長的,還沒到醫院,他就昏迷了。6個小時的緊急搶救,陳玉根的愛人在手術室外焦急地等著結果。

醫生說:“患者脊柱三處斷裂,暫時沒有生命危險,要想康復還是到別的醫院看看吧”

陳玉根懵了,他的愛人開始嚎啕大哭。

陳玉根想站著看一個油田從無到有,從新生到成長,他不想就這么躺著。

后來輾轉天津、北京、沈陽等大醫院,陳玉根還是沒有實現他心心念的,站著看遼河油田成長的愿望。

很多年以后,陳玉根讀到史鐵生的《我與地壇》,這時他已經在輪椅上坐了16年。當讀到文章里說:“先別去死,先試著活一活看”這句話時,他捧著文章淚流滿面。

他曾抱怨,老天啊,你讓我狂妄地參與勘探開發油田的輝煌事業,我眼看著這個油田從我們這代人手里誕生。在油田開發進入快車道時,在我生命中最斑斕的色調里,你為何按下按鈕,讓它變成黑白色,而且還弄壞按鈕,讓它不可逆轉,永不變色。

陳玉根癱瘓了,可他還是一個石油人,他不過是從雙腳踏在這塊遼河大地,變成坐在輪椅上,他依然可以和別的石油工人一樣——“石油工人吼三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他開始琢磨著要為油田干點事情。20世紀60年代,大學生學的是俄語,可油田開發需要大量英語翻譯人才。陳玉根買來英語詞典,坐著輪椅來到研究院的閱覽室,聽廣播、看電視學英語。

從零開始,陳玉根慢慢掌握英語閱讀能力。當時,研究院掀起英語學習熱。油田有上百人參與了英語學習培訓班??勺罱K通過英語合格的人,只有18個人,陳玉根是其中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而且是歲數最大的人。

熟練掌握英語后,陳玉根開始翻譯國外最前沿的石油勘探開發資料。三維地震,蒸汽驅、SAGD開發技術,國外先進的石油勘探開發科技逐漸進入了遼河人的視野。

陳玉根又興奮起來,可是有時他還是很失落。因為,哪里運用先進的技術找到了石油,哪里獲得了高產井,他是還是沒能親眼看到,他只能從別人喜悅的表情、高亢的嗓音里感受到。

陳玉根的表情是喜悅的,他坐在輪椅上也會樂出聲??鞓啡绱瞬煌?,但又如此相似。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唐县| 微博| 宿松县| 安化县| 永德县| 伊金霍洛旗| 吉林市| 淄博市| 德令哈市| 岳西县| 涟源市| 舟曲县| 淮安市| 鄢陵县| 镇雄县| 定兴县| 阿荣旗| 台安县| 甘谷县| 蛟河市| 阜康市| 晋州市| 博客| 大厂| 故城县| 张家口市| 稷山县| 苏尼特右旗| 缙云县| 宁河县| 阿图什市| 宣威市| 北流市| 洞口县| 定远县| 星子县| 榆中县| 桃源县| 万全县| 阳信县| 山丹县|